要闻 前沿 天文 自然 生命 人文 健康 心理 人物 解惑 军事 探索
886803908198168589.jpg

从柏林到北京 德国AI找到中国“婆家”

来源:科技日报 2017-05-25     李 伟

  在AI平台层面,中国企业的实践成果和经验不输德国,只是彼此关注的方向不同。与过去把技术锁在实验室的情况不同,如今AI领域最顶级的技术都是开放开源。

  只是网购后的一次“吐槽”,结果很快就看到了产品功能的优化和完善;安装一款手机APP就让“多国游”沟通无障碍;下载一个软件就能改进公司每个产品附带的市场信息说明、产品说明和用户手册……

  听着是不是很新奇?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柏林分所所长汉斯·乌丝克尔特博士,最近正合计着把这些AI黑科技“嫁”到中国来,因为他觉得这个“婆家”在依靠AI推动制造业升级等领域能够与自身优势互补、资源匹配、门当户对。

  于是,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实地考察后,5月17日,由汉斯博士担任院长的“北京深知无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深知无限”)正式落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锋创科技园。“德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3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历史,我们看中的正是这些前沿理论和技术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锋创科技园董事长、深知无限人工智能研究院总经理张寒燕17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

  论合作 强强联手引领全球

  近年来,从美国的“脑研究计划”到欧盟的“人类大脑工程”,整个欧美地区正迎来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IBM、Google、苹果、微软、Facebook等国际IT巨头投入数百亿美元研发资金和数以万计的顶级智力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在中国,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对而言,“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由微软、谷歌、Facebook等世界顶级IT企业推动。而中国和德国有着更多的合作基础和条件,因为我们都拥有众多制造业企业,如果我们能将双方的优势结合起来,将会成为智能制造时代的全球引领者。”拥有10年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作经验的汉斯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也许你有所不知,汉斯目前供职的DFKI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智能学术非营利研究机构,拥有多位世界顶级的大股东和人工智能科学家,其中CEO沃夫冈·瓦尔斯特尔就是工业4.0的首创者之一,也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科技顾问。DFKI的研究领域覆盖人工智能主要产业方向,30年来形成了大量产业成果和技术资源。

  汉斯告诉记者,尽管中国人工智能研究刚刚起步,但是在平台整合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令人惊讶”,他也感受到各家企业在融入国际发展趋势、推动自身产品创新升级等方面有着“强烈渴望”。

  双方“联姻”之后,汉斯将重点围绕SPREE分析处理技术、Acrolinx文本质量自动检测修改系统、Yocoy移动端跨语言人人和人机交流翻译系统等国际领先技术领域,推动中德双方合作,推进人工智能领先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论资源 优势互补助力产业升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是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数据如同知识,只有掌握了足量的知识,才能从数据中解读出企业需要的内容。”汉斯告诉记者,“但数据的产生不仅来自企业内部,也来自外部。而外部数据不会只服务于一个企业,所以如何让海量数据变成‘有用的知识’,就需要企业具备挖掘数据的能力。”而人工智能正是这种“利用‘数据知识’帮助企业实现流程实时监控与优化以及分析预测风险”的“能力”。

  在几个月的参观考察中,汉斯对多家中国企业的数据和平台资源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他看来,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以及他自己都只是“打开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小窗口”,“人工智能的应用应该是多元、共享的”。

  与锋创科技园一路之隔的是京东集团总部大楼。17日,汉斯带领德国经济部智慧数据代表团应邀参观了京东在智能硬件、金融、物流等多个业务场景上的技术成果。京东集团副总裁、AI与大数据部负责人翁志介绍说,“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完整覆盖了从采购、销售到配送、客服等全电商流程。”这使得他们掌握着中国电商领域最完整、最精准、价值链最长的大数据资源。通过成熟的大数据分析产品,京东能实时了解地域、用户画像等大数据信息,从而进行业务上的分析与预测。

  “德国工业4.0运用的大量人工智能技术,比如智能移动、智能电网、智能制造,如果能应用在中国庞大的电商环境中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汉斯感叹。

  目前,除了京东,深知无限研究院还与联想、众德迪克等知名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根据中国市场特点未来将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在大数据分析、在线零售、人机交互中的语言改进翻译以及机器人视觉和导航等领域的应用。

  论难题 合作共赢方能克业界难题

  “汉斯的主攻领域‘自然语言处理’是当前人工智能的主流方向之一,说得极端一点,就是研究机器如何取代人的语言能力。”天云大数据CEO雷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但目前该领域最大的难题就是“人才割裂”,“分布式计算科学家和数据科学家用不同的语言体系在说话,而数据又在客户现场”。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乔宇认为,国内人工智能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不大,“甚至在某些领域,中国还处于领先地位”。“从产业角度看,中国有自己的特色。一方面,互联网巨头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都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才,建立了高水平科研团队。”乔宇说,“另一方面,国内还出现了众多高水平的初创团队。”

  推动中德合作的重点企业之一——天云大数据便是其中的代表。记者注意到,汉斯提到天云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实践时连着用了三个“impressive(引人注目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也一直头疼怎么能更好地进行数据处理,怎么利用更大范围的计算资源,但这些我们都在自己平台上做好了。”雷涛说,在接下来的合作中,双方将会推进天云Maxim AI平台进入德国人工智能中心。

  当前,AI的Paas平台趋势开始在全球出现,这种趋势的特征就是“让业务人员不需要理解分布式计算的复杂框架,而采用free coding的形式快速驱动业务达成结果”。“AI能力在不同行业快速落地转化是像我们这样的企业致力于推动的。”

  在雷涛看来,在AI平台层面,中国企业的实践成果和经验不输德国,只是彼此关注的方向不同。与过去把技术锁在实验室的情况不同,如今AI领域最顶级的技术都是开放开源的,“比如,用于无人驾驶、人脸识别、无人机等领域的都是同一种算法。但如何把这种算法投产到统一的子系统领域中是个业界难题,需要多方技术资源和人才的融合。”雷涛说。

[责任编辑:刘帮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