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科学 军事 健康 人物 独家 科技 人文 生活 母婴 V视 资讯
886803908198168589.jpg

中国首座海上核电站开工发电助力“海洋强国”

来源: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 2016-11-08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海牛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据南方日报报道,4日下午,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在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广核与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天上午签署了《“中广核ACPR50S实验堆平台项目”压力容器采购协议》,这意味着广受关注的中广核海上小型堆ACPR50S建设正式启动,这也是我国第一座海上核电站开工建设。

  那么海上核电站到底是如何发电的呢?核电站建在海上不污染海水吗?发出来的电又怎么送出去?建造海上核电站的投资比陆地上的高吗?实际上,为建造这种海上核电站,科学家们就为诸如此类的问题争论了近10年,最后在1982年12月美国原子核协调委员会才批准建造海上核电站的计划,并同意设计用于电站的核反应堆。

  世界上首座海上浮动核电站是俄罗斯的“罗蒙诺索夫院士(Akademik Lomonosov)”号,将于2017年10月30日完成测试后正式投入使用。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长140米,宽30米,高10米,排水量21500吨,能配备70名左右船员。在这座“全球最强移动电源”上,装备的两座KLT- 40型核反应堆,可输出70兆瓦电功率或300兆瓦热功率,供20万人使用。船上的海水淡化设备则可为居民提供每天24万立方米的淡水。除了为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北部的堪察加半岛威尔尤欣斯基镇(Vilyuchinsk)提供稳定的清洁电力和饮用水之外,“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还将为海上石油平台供应电力。根据计划,俄罗斯将打造一支海上浮动核电站船队,为大型工业项目、港口城市、海上油气钻探平台提供能源。

  中广核的海上核电站长什么样子,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可以通过“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窥测一二。

  海上核电站可先在海港内建造,然后用大轮船像拖驳船一样拖向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或者海湾附近。电站发出的强大电力,可通过海底电缆与岸上的电网接通。

  有人可能担心核反应堆会将带放射性的物质排入海水,影响水中生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安全。其实,这种忧虑是多余的,因为海上核电站和陆地上的核电站一样,都有专门的废水、废料处理措施和办法,绝不会把带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直接排入海水中。从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的建立到现在的几十年历史,有力地证明了不论是陆地上的核电站或是建造在海上的核电站,都没有出现这种污染现象。与此相反,由于建有较高大的防波堤,能引来鱼、虾回游,便于海洋生物的养殖和捕捞。

  在海上建造核电站的一个重要的优点是,造价要比陆地上的核电站低。这一点是很吸引人的,因为在同样的投资条件下可以建造更多的核电站。

  海上核电站的另一个长处是,在选核电站地址时,不像在陆地上那样要考虑地震、地质等条件,以及是否在居民稠密区等各种情况的影响,而且选择的余地大。

  这种核电站还有一个独特的优点是,海上的工作条件几乎到处都一样,不存在陆地上那种“因地而异”的种种问题。这样,就可以使整个核电站像加工产品一样,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制造。结果,建造出的核电站全都模样相同,像多胞胎的兄弟一样。因而,能像工业上的流水线作业方式来制造一批核电站,既简化了生产过程,又方便了使用,而且还可大大降低建造成本,缩短建造的时间。

  中广核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小型堆总设计师芮旻介绍,ACPR50S是中广核开发的海上浮动核电站。“ACPR50S与其他清洁分布式能源结合,可以有效缓解海洋能源供给矛盾,为海洋资源开采、海岛居民生活、生产活动提供充足电力和热力能源及淡水供应,为周边海域开发活动奠定坚实的能源基础。”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