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到底是植物增产利器还是品质杀手?看完你就明白了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1-10-31 作者:最新技术


 

早在1908年,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和卡尔·波西就发明合成氨,并实现了氮肥的工业化生产。

氮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对作物最终产量的贡献达高达40%,甚至是50%。

在当时那个年代,换算成大清年历,正值光绪三十四年,世界上很多地区连人民的温饱问题都尚未解决,能吃得上粮食当然比什么都好使,所以氮肥无疑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

人们一看,这东西好呀,往土里一放,作物蹭蹭蹭地往上长,那还不比着用、赛着用?

不过,这施氮肥就好比是做菜放盐,一勺提鲜,加一勺出味,再来一勺,这菜就没法儿吃了。

长期过量的施用氮肥,不仅会导致作物贪青晚熟、品质低劣、土壤酸化严重,未被作物吸收和土壤固持的剩余的氮还会重新随灌溉水和降水流失进入江河湖泊等地上水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或直接淋溶至土壤深层,造成地下水污染。

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一百多年前风光无两的氮肥突然就不香了,甚至还背负起了妖魔般的骂名,默默地抗下了所有。

 不黑不吹,氮素是影响作物生物产量的首要养分因素,还是植物体内核酸、蛋白质、叶绿素和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在水平适宜时,可延长作物光合作用持续期、延缓叶片衰老、促进植物细胞不断地分裂和增长,最终增加作物干物质的积累。这便是氮肥能增产的基础!相反,缺氮后植株生长慢了、不长个儿了,面色差了,产量自然会降低。

 产量说了,我们再聊聊氮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氮的三弟钾有着品质元素之称,但氮素作为大哥,同样对植物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氮素不足会导致作物品质下降,维生素、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等含量明显下降;当氮素过量时,会导致细胞增大,碳水化合物消耗过高,作物的产品品质反而降低。

说到底,氮肥它能有什么坏心思呢?只不过是人们的滥用让它承受了本不该有的冤屈。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