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万事皆有度,吃也有标准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王 莹 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 主任医师

审核:陈 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主任医师

《周易》里说,“圣人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其实,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分寸在,而进退之间,考验的就是一个“度”字。但是,“度”让人很难把握。比如,有人长期用眼过度,视力受损;有人长期锻炼过度,肌肉关节受损;有人长期进食过度,身体受损。

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进食的“度”在哪里,吃的标准是什么。2022年4月26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南中提炼出了平衡膳食八准则:

1.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3.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6.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7.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8.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膳食指南是国家推动食物合理消费、提升国民科学素质、实施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的重要措施。

图1 图片引自中国营养学会

膳食指南很好,然而实际执行困难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发育,逐步形成对自己体态的评价,这种评价通常会受到同龄人和家人的影响。“楚腰蛴领、婀娜多姿”似乎是一个对自己自制力的体现,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特别的嘉奖。

合理的进食,适当地控制体重对身体有益,但是对体态的过分关注就容易让人误入歧途。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过度节食、暴饮暴食后催吐,最终患上进食障碍,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严重者甚至失去生命。有些人会疑惑,进食障碍到底是什么?自己吃的标准不符合膳食指南,是否属于进食障碍?是需要进行饮食生活调整,还是需要去医院找医生进行诊疗?

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进食障碍。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ED)是一种与食物、体重和体型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是以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和体质量、体型的过度关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它是一种以饮食行为问题为特征的心理疾病,由遗传、心理、家庭、同伴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障碍。

简单分析一下,进食障碍包括过度的少食、过度的多食、催吐。这些都已超出正常进食的标准,达到了疾病的状态。人们在节食的过程中,体型的变化受到外界环境的强化,更容易加重节食的程度,导致体重大幅度降低,对食物的兴趣发生变化,逐步出现体象障碍、心理障碍和生理功能紊乱。节食和暴食的界限就在一线之间,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迈了过去。当清淡的饮食不能满足味蕾,就会反复出现强烈的禁食欲望和难以控制的冲动性暴食,同时因为惧怕肥胖采用自我诱吐、导泄、过度运动的方法减少热量摄入,这是神经性厌食症的表现。频繁的呕吐和泻药的滥用,可引起一系列的躯体并发症,会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胃酸和呕吐物会导致牙釉质腐蚀,少数人会发生胃和食管黏膜损伤。除了身体的种种不良信号,逐步出现的心理障碍也会折磨着进食障碍的人们。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孟子》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是人的本性,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能过度。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的需求,做到身心合一;我们要学习正确调整和处理情绪的方法,降低甚至消除将进食行为作为对抗消极情绪、提高自身价值感的手段;我们也要重视家庭和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身体功能正常的基础上展现优美的形态。总之,参照指南,好好吃饭,才会拥有健康的身体,收获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薛明华,刘巧丽,墨丁华.进食障碍患者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09):177-179.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内蒙古四子王旗
大学士级
懂得好好吃饭,才能好好生活。唯有好好吃饭,才能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感受到真切的烟火气。
2023-08-05
爱科普的张小涛
太师级
万事都有度,饮食也一样,每天保证种类饮食多一些,吃的少一些,七分饱刚刚好,健康饮食,健康生活。
2023-08-05
天津.诸葛
少师级
民以食为天。合理膳食、健康饮食,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基础,要清醒认识自己的身体需要,不暴饮暴食,好好吃饭,才会拥有健康的体魄。
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