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图文
“机器人的手该是灵巧的、脚该是灵敏的、眼该是明亮的、脑子该是聪明的,最重要的是,它的手足眼脑要是高度融合的。而这样的机器人现在仍然是昂贵的。
周光召(1929年5月~2024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粒子物理学家;1999年获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22 年获得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在地质勘查这条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征途中,有一位老人,他以80多岁的高龄,依然坚守在找矿的第一线,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就是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的找矿老专家——王永基。
李惠是1991年国家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专家”。70岁时,他获评地学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这一终身奖;78岁,获评“最美冶金地质人”。
科学家精神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基地以近现代各民族科学家的成长经历、生平故事、科技成就等方面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弘扬科学精神。
宋延林教授以人性化教育理念关怀学生,给予科研自由,用智慧点亮思维,以身作则影响学生。其课题组2021年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成为学生心中科研路上的同行者与智者。
2025年,将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科技工作者们再次起航,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在各自领域取得更加出色的成就,为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热门视频
1 / 3
鲜学福院士,1929年1月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市,是中国著名的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瓦斯(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