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继上海之后江苏下霰!既像化肥又像白糖的“霰”是什么天气现象?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编辑:角落

2月22日,据南京气象报道,由于南京处于霜冻线附近,雨雪相态变化复杂,目前全市以“霰”为主,同日,无锡、苏州张家港、常熟也下起了小冰珠粒粒分明,呈球状,既像化肥又像白糖乍一看还有点像冰雹。那这个“霰”是什么东西,是一种新的天气现象吗?

其实不是的,据光明网报道,上海在2月5日也曾下过“霰”,只不过并不是很大的“霰”,还被市民们戏称为“头皮雪”。



这种像化肥的“雪”学名叫霰(xiàn),是固态降水的一种,又称雪丸或者是软雹,本次下霰是由于温度层结导致降水过程中出现特殊形态。霰的形成,通常是由于雪晶接触过冷云滴(直径小于10微米的液态过冷水滴)、雪晶提供凝结核、过冷云滴迅速在雪晶表面凝结而形成。据“中国天气”微博表示,要知道眼前的雪到底是不是雪,有三种方法来辨别。雪、霰和冰粒都是固态降水,但是肉眼来看似乎差别并不大,所以有不少网友会将三者混淆。其实从形态、大小和声音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

1、看形态:雪的形态多呈六角形,花样繁多,从天空是一片一片落下,故有‘雪花’之称;霰是由冰相粒子组成,为白色不透明状,形态为球状或近球状圆锥形;冰粒则是透明的球状或不规则形。

2、看大小:雪的个头小,落地不易碎;霰的直径通常在2~5毫米,落地容易破碎;而冰粒的直径通常小于5毫米,质地硬不易破碎。

3、听声音:雪落地比较安静,所以常描述“雪落无声”;而霰落地会反弹有声,但声音较弱;冰粒则是落地反弹有清脆声。

下霰的天气有多冷?隋文帝女儿被冻死

中国古代很早就已经有了关于“霰”的记录。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各种天气的记录,其中就曾经出现过“霰”字。

《诗经·小雅·頍弁》中曾经这样写道:“如彼雨雪,先集维霰。”代表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霰的认识。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一首诗《霰》,提到“雪花遣霰作前锋,势破张皇欲暗空。”准确地描述了大雪之前先降霰的事实。而相比于下雪,下“霰”更容易被听到,因此很多诗人将这种听觉的感受写进了诗词。

宋代的蔡襄《三月再还家》中就提到了“江眠闻落霰,野饭掇新苗。”而同样是宋代的张耒也写了“南山春雪冻云凝,暗火青灯急霰声。”

下霰的天气还意味着极端的寒冷。隋文帝杨坚嫡长女,北周时期的皇后、皇太后杨丽华很可能就是被冻死在了霰雪天气。《隋书·本纪》记载,隋炀帝西巡“(六月)癸卯(初八),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霰晦冥,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太半。”杨广出巡的队伍遇到了大风和降霰的天气。杨广队伍中的一半卫卒都冻死了。很可能,杨丽华就是在这次天气变化中被冻伤,染病,最后死在了河西地区。

目前,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无锡市气象台02月22日16时00分升级发布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受雨雪天气和低温影响预计2月22日夜里到2月23日上午无锡市大部分街道、镇将出现对交通有较严重影响的道路结冰。

据多位市民和群友反映,2月22日至2月23日锡城路面非常滑,由此产生的交通事故也很多。所以,除了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行人,在路上都要注意缓行。再次提醒大家,江浙沪地区,这两天的出行,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滑措施避免危险发生。

参考来源:光明网、澎湃新闻、无锡发布、江苏气象、姑苏晚报

评论
传承解惑
大学士级
霰由云中的冰晶与过冷却云滴碰撞合并而成,其碰撞过程和降落速度都比雪花快得多,所以霰常出现于降雪之前,也应该注意安全出行。
2024-02-23
卜和彦
大学士级
诗人们喜欢用霰来渲染气氛,表达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慨和对四季变化的哲思。霰天被认为是文人墨客们抒发情感、寄托哀思的绝佳时刻!
2024-02-23
科普5f0d22ea
学士级
霰雪是固态降水的一种,又称雪丸或者是软雹。
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