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就想在科普上做点事情”——记第15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黄翔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原创

作者:殷倩

一袭白衣、一副无边框眼镜、急促却稳健的步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主治医生黄翔在接受记者采访前没多久,刚刚做完一台手术。作为第15届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黄翔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荣誉中,而是很快就回到了手术台上。

“生命的长度同样重要”

当黄翔被问到当初做科普的初衷时,他沉了下眼,但很快又坚定地抬起了头,缓缓地讲述起来:“是因为我的一位患者。那是一位聪明伶俐的初中生,在一次体育课上癫痫发作,后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脑瘤。肿瘤长在她的记忆中枢海马体上,手术的困难和风险令人生畏。”当时,黄翔在手术前与病人和她的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他们面临艰难的选择。最后,为了让孩子能够活得更长,家长决定进行手术,尽管这可能导致她记忆力受损。

然而,在手术中,当瘤体切到80%时,黄翔再次陷入了艰难的决定。他始终不舍得终结一个学霸的命运,于是下台再次请示了患者家长。他回忆说:“那个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不能让她就这样失去她的优势。”但最终,家长还是尊重了孩子自己的选择,按原计划将肿瘤全部切掉。

手术后,患者经过放疗和化疗恢复得很好,远远超过预期寿命。同时,患者的成绩也不出意外地一落千丈。尽管患者仍然记得以前的事情,但是对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却大幅下降。面对这个巨大的落差,她走上了不归路。

这个结果让黄翔深感痛苦和惋惜。然而,几年后的一次电话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观念。孩子的父母告诉黄翔,虽然孩子已离开,但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一直过得很有意义,他们看到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这个电话让黄翔深受触动。他回忆起曾经在电视上听到的“看生命的宽度,不要看生命的长度”的话语,这位患者的经历让他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

从那时起,黄翔开始致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有疾病的人,他不仅关注他们的生理健康,也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他通过科普宣传和教育,帮助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更好地理解疾病和治疗方案,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他认为:“科普宣传对于提高大众对大脑认知的理解至关重要,这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我想通过自媒体和撰写书籍,将脑科学知识传递给更多人,以此让生活可以更加美好。”

“每个人的大脑都有可塑性”

其实,人类对“天才大脑是不是天生”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曾经俄罗斯一个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机构,在前苏联解体后公布了绝密文件,揭示了伟人大脑的研究秘密,结果就是没有秘密。“伟人的大脑并没有特殊之处,没有让其更聪明的特殊脑回或者神秘因素存在。”

黄翔表示,人的大脑没有贵贱之分,每个人的潜力都是相近的。他引用了一个英国伦敦学院的研究来阐述:“研究人员对一批中学生进行5到6年的连续智商测试,发现智商并非是静态的点,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有些学生一开始表现的非常聪明,但几年后却变得平平无奇;反之亦然,刚开始平平无奇的学生,经过良好的培养方法智商也会上升。”结论清晰可见,“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高智商或低智商的大脑,只有高智商和低智商的培养方法。”

“并且,大脑的发育是没有敏感期的。”他进一步解释了大脑的可塑性,强调这一特性是存在于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于以往认为大脑在特定敏感期内发育的观点,黄翔分享了“伦敦老司机”实验。在伦敦极其复杂的道路中,这些司机也如“伦敦活地图”一般,可以把乘客准确送到任何地方。这证明即使人类在成年后,只要通过刻意训练,大脑的认知能力仍然能够提升,“所以不仅是活到老学到老,也是学到老才能活到老。”

“如果人的大脑生下来就是命中注定的,我们的奋斗将毫无意义。正是因为大脑的可塑性,我们的打拼才变得极具意义。”黄翔说道,持续学习不仅可以延长大脑寿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认知疾病的发生。他用“认知储备是个仓库”的比喻,鼓励人们通过阅读、思考、涉猎等方式不断为大脑“补货”,保持认知储备的充实。

“科普的出发点应是满足人的需求”

“一直坚持进行科普工作是源于粉丝们的积极反馈,他们的正面回应成为我持续努力的动力。”黄翔在接受采访时说道,通过自媒体、著作及课程的传播,他经常会收到许多人给他的反馈。每每看到类似“上了您的课,我家娃改掉了挑食的毛病”“您的科普内容改变了我之前的生活坏习惯”“感谢您的科普,心情变好了很多,家庭幸福感也提高了”等留言时,黄翔都深感欣慰。

在做科普工作初期,黄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一开始看我视频的人也不多,有可能是太学术了,大家并不能理解我讲的内容。”但随着慢慢摸索和尝试,他发现贴近百姓的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普内容更容易受到关注。他总结出了自己之后做科普的方向,即科普的出发点应该是人的需求,只有满足了需求,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谈及关注的科普重点,黄翔自信地说道:“脑健康是我首要关切的方向,因为作为脑外科医生,我也需要关注大家的健康问题。”他表示,大脑健康关系到智力的发挥,大脑在发育期间,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大家的未来至关重要。

这两年,黄翔不仅在自媒体平台上做科普视频,他还出版了《加油吧,大脑!》《最强大脑》等科普书籍,向大家科普“如何正确、健康地使用大脑”“怎样保护大脑,让我们变得记忆力更好,更聪明”。

黄翔以做老百姓需要的科普为己任,关注脑健康等重要领域,不断输出正能量,引领更多人关注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质,为社会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此次获得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新锐人物的荣誉称号,黄翔坦言:“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我就想在科普上做点事情。”也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位“想做点事情”的科技工作者,才让科普始终未来可期。除此之外,黄翔还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与其他优秀科普工作者多交流学习,互相提携,这样也许可以为之后的科普带来新的启发。

评论
杜永翠
贡生级
2023-12-29
兰彩霞3588
贡士级
点赞👍
2024-01-16
果然很苦
贡士级
已完成
202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