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日常不能乱喝水,这6种喝水方式都是错的!

中华医学会
原创
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收藏

作者:薛庆鑫 注册营养师

审核:张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你今天喝水了吗?水对维持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身体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水的参与,如果失水严重,会危及生命。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虽然我们每天都需要喝水,但喝水也是有科学方法的,喝错了可能反而会对健康不利。这篇文章整理了6个错误的喝水方法,看看你有没有“踩雷”。

误区一:一次性喝太多水

经常会收到家人的关心:“多喝水,多喝水。”多喝水的确是个好习惯,但一次性喝太多水也可能很糟糕。

当水的摄入量超过了肾脏排出能力时,可能会导致水中毒。不过,水中毒在正常健康人群中比较少见,多见于有肾病、肝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人群中。

此外,对于运动量巨大或因高温作业而出汗较多的人,如果大量饮用不含电解质的水,会加剧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因脱水而具有高渗透压的血液、组织间液、细胞内液中的电解质进一步流失,此时如果一次性饮水过多,则可能导致死亡!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2007年,英国一名22岁男子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由于短时间喝了太多水而没有补充电解质,最终死亡。

对于一般人群,最好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男性和女性每天分别需要喝够1700毫升和1500毫升的白水,比如白开水、桶装水、包装饮用水、天然矿泉水、天然泉水等,也可以喝淡茶水、柠檬水、薄荷水、不加糖的绿豆汤和酸梅汤等。要少量多次补充水分,每次喝水200~300毫升即可,不要一次喝太多。

误区二:等口渴了才喝水

人们有时会因为工作忙而经常忘了喝水这件事,只有感觉到明显口渴时才去找水喝。

实际上,当你有“口渴”感觉时,你的身体就已经开始缺水了。当身体失水达到体重的2%时,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身体缺水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会感觉到内环境渗透压上升了,然后将这个信号传递给大脑皮质,让大脑发布“口渴”的信号。

如果已经感到口渴了还不及时补水,就会影响体温调节,出现轻度不适,再严重便会影响情绪,出现烦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定时定量补充水分。因为老年人对缺水的耐受性下降,但对“口渴”的感觉也不如年轻时敏感,很多时候身体已经开始缺水了,却没有口渴的感觉。

因此,平时一定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在没有服用B族维生素的情况下,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尿液颜色明显变黄,就说明身体可能已经缺水了,需要尽快喝水。

图2 图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误区三:喝浓茶代替喝水

喝茶在我国历史悠久,是不可或缺的中国传统文化。常喝茶对健康有益,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喝浓茶代替饮水。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这是因为浓茶中的草酸可能会降低小肠对钙的吸收,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还可能增加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增加肾结石风险;还会干扰矿物质铁的吸收利用,增加贫血风险。

因此,我们平时可以偶尔喝浓茶,也可以喝淡茶水,但千万别用喝浓茶代替喝白水。此外,泡茶的水温最好控制在60~80℃,这样能摄入更多的茶多酚。

误区四:喝饮料代替喝水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喝“没有味道”的白开水,而甜饮料口感好,就一次喝下好几瓶,认为这也算是为身体补充水分了。实际上,含糖甜饮料比白开水的渗透压高,并不利于补充水分,反而还会越喝越渴。

此外,饮用含糖饮料时还会摄入更多的添加糖和热量,也会增加肥胖、痛风、龋齿等风险。即便是无糖饮料也不建议常喝。今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一项有关非糖类甜味剂的最新指南,建议不要使用非糖类甜味剂来控制体重,其对控制体重并没有帮助,甚至还可能有一些潜在不良影响,如增加成人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风险。也就是说,这种含有非糖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并非健康饮品,不要过多摄入。

非糖甜味剂主要包括安赛蜜、阿斯巴甜、爱德华甜、甜蜜素、纽甜、糖精、三氯蔗糖、甜叶菊和甜叶菊衍生物。

误区五:爱喝过热的水

喝热水可以,但别喝过热的水。有些人就是喜欢喝温度烫嘴的水,认为这个温度的水才“最好喝”。有这个习惯的人要注意啊,如果养成喝烫水的习惯,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超过65℃的热饮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了2A 类致癌物名单,意思是“对人可能会致癌”。毕竟我们的食道黏膜很娇嫩,承受不了过热的温度,一般10~40℃是食管最适宜的温度,50~60℃勉强能耐受,但65℃以上就会造成烫伤,食管烫伤后还没有明显感觉,很难被人感受到。对于有喝烫水习惯的人,食管反复被烫伤又自我修复,长此以往,就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误区六:直接喝生水

有时候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看到小溪水、井水觉得很“干净”,就想喝一点。但是,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别直接喝生水!

生水中可能会存在某些寄生虫的虫卵和细菌,特别是河水、江水、小溪水等,无论再清澈也绝不能直接喝!即使是自来水,也要煮沸后再饮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苟静,岳建彪,易松,等.成都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影响因素及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22,29(7):782-786.

[3]陈冠林,邓晓婷,高永清.饮用水水质及饮水量与肾结石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4):426-428.

[4]米智,刘荔贞,武晓红,等.冲泡条件对日照绿茶茶多酚得率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3):63-67.

[5] WHO advises not to use non-sugar sweeteners for weight control in newly released guideline[EB/OL]. (2023-05-15)[2023-05-117].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演绎无限精彩!
大学士级
喝水看似一件小小的事情,其实是存在不少学问的。科学喝水,走出误区,可以更好地拥抱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2023-06-17
科普62676e0a3b983
学士级
平时不能用饮料当作水来喝,因为含糖饮料比水渗透压高,会越喝越渴,另外,还会因摄入更多的糖和热量,从而增加肥胖、痛风、龋齿等风险。
2023-06-17
科普5e92e3a02c1b2
太傅级
水是生命之源,身体的一切活动者离不开水。6个错误的喝水方法要认清,科学的饮水有助你身体健康。
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