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溃疡病发展迅猛,发生后难以防治,果农需从秋季开始预防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1-10-31 作者:最新技术

溃疡病是成年挂果猕猴桃上发生较重的细菌性病害,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致病性强的特点,可在短期内造成植株大面积死亡。

该病的发生往往存在这样的特点,即初侵染期不显症或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病后又来得十分迅猛,让人措手不及。

目前很多农友将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重心放在初春的发病高峰,实际上秋收后若能积极进行预防,在控制该病的发生上效果会好很多。

溃疡病侵害后的猕猴桃


 

枝干病部皮层初呈水渍状软腐,病部溢出白色的黏质菌脓,与伤流液混合后形成乳白色液体,持续暴露在空气中,氧化变红褐色或锈红色。


 

发病后期,韧皮部与木质部组织分离,韧皮部逐渐变软隆起溃烂,变褐色;木质部松软腐烂,呈红褐色。


 

叶片感病初期正面出现褐绿小点,后扩展为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的褐色病斑,病斑周围黄色晕圈轮廓明显。


 

花蕾感染病害后亦有相应的症状表现,如不能正常绽放、变褐、枯死、脱落等。少数开放的花,花冠变褐呈水腐状难结果;即使少数开花结果,果小且易形成畸形果、落果。

溃疡病为何要从秋季开始防?


 

①猕猴桃溃疡病具有夏冬潜伏、春秋高发的规律特性,秋季同样是发病高峰,且叶片上的发病率高于春季近1倍。

②树势情况与该病的发生呈负相关,树势强健则发病少,树势衰败则发病重,秋季,特别是采收后,果实会带走树体相当多的养分,溃疡病易乘虚而入。

③采收、修剪会带来大量的伤口,为溃疡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④秋季这一波溃疡没防住,会导致病原留存激增,翌年春季发病加重,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当前应该如何防控?

助力树势恢复:果实采摘后,是光合作用的最佳时期,可喷施海精灵帮助快速恢复树势,提升树体抗病能力。

保叶防虫防病:叶面追肥时结合药剂,保叶防早衰。黑斑病、褐斑病、轮纹斑等真菌性病害可用赢极、肟菌·戊唑醇等;介壳虫、叶蝉、蛾类等虫害可用阿维啶虫脒、噻虫嗪等;若发现有疑似溃疡病的,及时喷雾铜制剂、春雷霉素、噻唑锌或相关复配药剂来防控,对于发病严重的病叶果断摘除。

早施基肥:采后1~2周开沟施下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加入氮磷钾肥、 复合生物菌剂以及中微量元素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菌含量。

保护剪口:落叶80%左右时,进行修剪,剪口用油漆或者松膜等封口,减少病菌侵染点。

涂干灌根:用氢氧化铜、噻霉酮等对树干(包括嫁接口)、主蔓、枝条分杈处等进行涂抹,预防溃疡病侵染;9月开始,每月用土老板枯草芽孢杆菌或EM菌剂灌根1次,12月停灌。


下载链接:http://t.cn/RelAQWX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