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jpg

中国科幻电影如何实现自我突破?

中国文化报 2017-01-17 作者:于 帆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精彩的科幻电影多出自好莱坞,而中国的科幻电影称得上成功的屈指可数。直至2015年,“中国电影科幻元年”的概念被提出,业界对中国科幻电影的创作和生产逐渐有了信心,这个信心与“大刘”(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获得国际奖项雨果奖有紧密关系。当电影人将科幻小说视作可被开发的IP富矿之后,如何孵化IP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

  近日,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建立的惊奇映像节在北京举办了首届惊奇·电影创投会,邀请来自电影产业从业者、科幻作家、科技企业家等相关人士,围绕当下及未来中国科幻电影如何发展的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在以“中国科幻不乏好故事,难在视觉转化”为主题的论坛上,与会嘉宾就中国科幻电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视觉转化是首要难题

  随着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三体》在国际上获奖,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意识到,在国内也不乏可改编为电影的优质科幻故事。但是过往的实践经验表明,从科幻文学转化为电影的过程非常难,其中首要难题即为如何进行视觉转化。

  在竺灿文化副总裁严蓬看来,中国科幻文学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积累,风格、题材多样。然而一旦涉及影像,如何转化就成了问题。“比如,如何将故事的主题放置在具体的场景中,如何在90分钟左右的影像中呈现丰富的、时间跨度大的故事情节。”

  对此,科幻作家陈楸帆谈到了自己在剧本创作中的经验:“影视创作中需要把视觉化的东西前置,包括世界观、空间、道具等的设定,这需要将编剧、特效、科学顾问在前期就纳入到项目中来,通力合作共同呈现出科幻故事要求的多层次世界。”陈楸帆提醒创作者,不要幻想一篇小说拿过来就可以简单地转化为影视作品。“小说文本、电影剧本直到最后的影像是三类不同的东西,每个阶段都需要重建和取舍。作为小说创作者,在转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不能固执己见,自身要抱有开放的态度。”

  PIXOMONDO北京工作室创意总监唐国丰曾参与多部奥斯卡获奖影片特效制作,他深刻感受到好莱坞与中国在科幻电影制作上的不同。“在好莱坞,电影在正式拍摄之前,制作团队会有很多时间进行研究,直到每个人都清楚电影的呈现方式到底是什么。但是在中国,由于时间和预算上的限制,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这点。”

  对此,北京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洪松表示认同。“以往创作科幻电影,留给开发期的预算是导演、编剧的成本预算,而今后这样的开发期预算可能要扩大两三倍,因为要加入制作设计组的概念,以此支撑导演和编剧的想法。甚至要留出另外的预算和周期来做动态预演,对项目进行能否继续开发的评估。”

  美学呈现需要文化自信

  对于科幻电影来说,视觉呈现固然重要,而通过视觉表达出的美学和文化价值观也是判断其是否精彩的标准之一。以好莱坞电影《变形金刚》系列为例,已经连续拍了4部,它吸引观众的不光是视觉上的精彩呈现,其中还有由此开创的金属机械生命美学风潮。这一美学风格结合时代,正符合年轻人观赏口味。

  严蓬认为,我国大多数科幻电影,包括奇幻电影,正是缺乏上述一些共通性的东西,缺乏美学统一性。“也就是说,电影故事本身和其呈现的美学风格并不统一。”

  在电影编剧董润年看来,国外科幻电影产业之所以发达,跟社会整体发展及审美价值有关。令他困惑的是,在中国的科幻电影中,如果以本土故事嫁接西方科幻美学,是否能够令中国观众自然地接受?譬如,在观众熟悉的西方科幻小说呈现的人物、故事外壳下,如何更好地融入中国的文化以及价值观?

  在陈楸帆看来,这样的融合并非不能实现。不久前热映的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就是将日本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融合到科幻元素的设定、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中去,这样的嫁接并不突兀,观众接受起来也不困难。基于此,陈楸帆提出了“科幻现实主义”的概念,认为科幻本应根植于现实基础之上。在他看来,通过科幻的形式,其实能够更为深入地探讨现实问题。

  严蓬也认为,中国科幻电影创作不必非要在视觉上呈现出宏大的科幻空间,建构出一个西方式的想象世界,“我们可以在微观的细节中体现科幻元素,从中传达中国特有的价值观、生活质感及广泛群体的感受。”

  有待专业化、体系化发展

  诚然,创作一部科幻电影存在诸多挑战。常洪松直言,2016年接触到的科幻剧本至少有六七十部,然而能够最终完成拍摄的很少。据统计,2016年中国电影有480多部上映,其中国产科幻电影的比重连1%都不到,其出产之艰难可见一斑。但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近年来科幻电影聚集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从文学界、出版界到电影界、投资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科幻电影,这也为电影创作者增加了更多信心。

  在惊奇映像节的创始人马贺亮看来,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需要这代电影人从编剧、美术、特效等多方面进行更为专业化、体系化的努力。

  马贺亮向记者介绍,作为科幻类型电影节,惊奇映像节希望能为国内科幻电影人搭建一个新平台,因此在电影节中设置了创投单元,以期孵化出真正能对接市场的优质科幻类电影。自2016年6月发布创投项目征集以来,截至2016年9月,共征集到故事、剧本、小说IP等500余项,经评委审核,最终确定《七重外壳》《拯救人类》《时空乱流》三个项目为首届创投重点实验项目。

本文由四川传媒学院教授郑高鹏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任编辑:xujinghui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文化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