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趋势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17-12-18

  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趋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以保土、保水、保肥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主要目的,其技术体系是“地表秸秆残茬覆盖+免(少)耕播种”。秸秆还田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关键措施之一, 主要作业机具是秸秆还田机、免(少)耕播种机和深松机,其技术特点:①采用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轻土壤裸露, 防止土壤沙化,减少扬尘量,缓解沙尘暴的危害,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实施少耕、免耕、秸秆覆盖、土壤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多蓄自然降水,减少自然无效蒸发,提高降水利用率,进而有效减少作物对灌溉水的需求,达到培肥地力、蓄水增产的目的。 ③保护性耕作可实现秸秆还田,节约大量的肥料,消除因焚烧秸秆引起的环境污染。④保护性耕作(如免耕覆盖施肥播种) 可减少农业生产环节和农机作业量,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有利于实现旱作农业区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该项技术的推广实施可从技术层面改变农民焚烧秸秆的习惯,避免焚烧秸秆而导致的空气污染。2 阳城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现状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总面积 1 968 km2,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十年九旱,风蚀沙化问题较为突出。全县人口3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人。全县辖17个乡(镇),1个办事处,476 个行政村,有耕地 3.73×104hm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 4.33×104hm2,2012 年粮食总产量 1.8×108kg。 全县农机总动力 42.06×104kW,有大中型拖拉机 560 台,小型拖拉机18 343台,机械化综合水平达63.46%。阳城县从 2001 年开始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由最初的 13.3 hm2辐射推广到 0.55×104hm2,实施乡(镇)、村由最初的 1 个乡(镇)、1 个行政村发展到现在的 9 个乡(镇)、60 多个行政村。 实施田的产量逐年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社会生态效益不断改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具也在大幅度增长。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