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技术 科学研究的意外惊喜

科普中国 2016-04-19

  手机、平板、电视、电脑,现代人的生活根本离不开这些设备。有了它们,我们的工作变得简便快捷。但请闭眼想象20年前人们的工作环境,你每天背着笨重的电脑工作,忍受着闪烁刺眼的显示器,还有高辐射对人体带来的伤害……这就是在液晶显示技术没有被大规模应用前人们的工作状态。感谢液晶显示技术,让我们的工作生活变得更加轻松便利。

  说起液晶技术就不得不提到液晶,也许这个词对你来说并不陌生,但它的起源和历史一定让你大吃一惊。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赖尼铁兹在研究胆固醇的结晶特性过程中,发现该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奇特的热熔性质,同时具备了液体的流动性和类似晶体的某种排列特性。之后,德国物理学家奥·莱曼详细研究了它的光学特性,发现了这种白浊物质具有多种弯曲性质,认为这种物质是流动性结晶的一种,由此而取名为Liquid Crystal,即液晶[1]。

   

  虽然液晶早在1888年就被发现,但是真正实用在生活中却是在80年后的事情了。1968年,在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RCA)的沙诺夫研发中心,工程师们发现液晶分子会受到电压的影响,改变其分子的排列状态,并且可以让射入的光线产生偏转的现象。利用此一原理,RCA公司发明了世界第一台使用液晶显示的屏幕[2]。“利用液晶材料可制造显示器”这一信息的发布,标志着液晶正式迈向商业化。

   

   

责任编辑:ttyy88121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