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1296904_SM.jpg

急救新概念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2019-08-23

  简要地回顾

  可以说,急救是伴随着人类生活、生产最悠久的技术。在远古时期,因为原始人在与猛兽搏斗中,会发生各种创伤,于是用树叶、草茎涂裹伤口,用烧热的石块、砂土用作局部热敷等方法,成为早期创伤救护的方法。在寻找食物过程中,由于误食有毒植物,经反复实践后,识别了一些有毒植物,同时也掌握了简单的防治方法。

  到了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寿命的增长,疾病谱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扶摇直上,又往往以急症形式危及生命;而各种意外伤害如交通事故急剧上升,这些都需要获得及时的现场急救。但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科学史中,一直尚未形成较系统的急救科学知识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由于心肺复苏医学(CPR)即针对最为危重的紧急情况,心跳骤停的现场有效抢救,在理论、实践的形成、完善上,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急救医学的创立,并且广泛地用于社会社区。

  20世纪末、21世纪初,急救更为社会所重视所需要,并且注入了新的内涵。即针对灾害各种突发事件对人类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挑战,急救不仅面向个体,而且涉及群体;不仅需要医学处理,还需要救援脱险等广泛的知识技能。所以,急救,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是一门古老同时又是年轻的学科。

  当代权威专家们认为,现代急救医学不过五十年的历史。而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由于全球面临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挑战之严峻形势,在急救医学的基础上,广泛地汲取工程救援脱险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技能,正在形成的救援医学已具基本理论,实践运行规范。所以,从广义而言,现代急救的新概念即是与社会、人群和科技等诸多方面结合紧密的以医学为基础的多学科,大救援,并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急救新概念提出的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在高科技先进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下,以空前的发展速度建设了现代物质文明,全球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重大变革。

  人类交往日益频繁,交通运输更为多样,地球似乎在缩小,而人类活动的空间却在扩大,寿命在增长,疾病谱在改变。19世纪以前,人类多死于传染性疾病,而现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扶摇直上,并往往以危重急症形式表现。冠心病所引起的死亡和丧失劳动力的总人数,在不少国家名列多种疾病之首,而且因冠心病死亡中1/2是猝死,更引起社会之关注。

  人们在出差旅游途中,发生的包括交通创伤事故在内的意外伤害也在明显增多;在各个生产领域中,事故灾难的发生造成的人员伤害又多为群体性。各种“天灾人祸”如地震、水灾、火灾、飓风等自然灾害接踵不断,并且还不时发生多种暴力、恐怖事件。凡此种种,使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危重急症,而且面临着现代生活中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频频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中(WHO)在上世纪末估计,全球每年在大小公路上死于车轮下的人数高达70万,受伤人数约1000万~1500万。我国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每年约为5万人,相当于每天有一架波音707客机失事丧生160人。

  面对种种令人担忧的危重急症与灾难事故的挑战,应用传统的急救概念及由此概念派生出的急救科技内容、服务运作方式,显然是无法完成“急救”的。

  因为传统的急救,是病人利用交通工具到医院急诊室,由医师给予紧急诊断、处理,入院或治疗后回家。情况好一点的是,当地有急救站,则呼叫急救站请求派出救护车,医生到现场、家中予以紧急救护。但是,我国大部分城镇的专业急救机构尚不健全,急救力量、设备也很有限,正常运行机制的完善尚需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不少人的急救意识还不很强,一旦发生紧急事故,尤其是群体受到伤害时,就容易出现“一筹莫展”的局面。

  急救新概念

  急救新概念也即现代急救概念,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是“新”的、“现代的”概念。权威专家通常认为,现代急救概念(区别于传统的或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才基本形成。也就是说,由心肺复苏(CPR)创立发展并迅速得到全球较广泛范围内的认同、应用、推广、普及,至1992年《美国医学杂志》(JAMA)正式发表了以现场救护为主并结合到达医院的四个早期的急救过程为内容的“生命链”(又译作生存链,chain of survival),这一重要的现代学术论著为标志。

  20世纪80年代后至本世纪初,我国社会进步,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社区生活模式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国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态势下,社会开始接受并尽快开展了急救新概念的理念和与此相适应的科学知识、技能实践,利用迎接奥运会的关键阶段为契机,大力普及、推广急救新概念及理论、实践,对社会、国民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急救新概念是什么呢?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的物质、精神文明基础上,人类生活以城镇社区为主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活、工作等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突发公共事件,向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广大社会民众普及急救知识,并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的急救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能在现场不失时机地、及时有效地开展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为主的急救,为安全生活、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安全活动,提供必要的“救死扶伤”的基本保障。

  近年来,专家们还针对全球面临各种灾害挑战的严峻形势,结合2001年美国发生“911”特大恐怖事件以来的急救现场,在急救新概念中,进一步强调了“第一目击者”救护人,在救援活动中,保护自身及急救对象的安全。急救中,首先评估现场的安全。“安全急救”也成为急救新概念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理念。

责任编辑:李华慧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