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9627277_SM.jpg

对冠心病急症的基本认识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2019-08-20

  1)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状”的病变。

  几十年前,人们对“冠心病”、“心绞痛”是很陌生的,是医院“围墙”里的疾病。如今,几乎没有一位成年人不知道这些名词,它们早已飞出了医院,来到了社会、社区和家庭,而对于冠心病的急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更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动脉内膜纤细而光滑。由于种种原因(年龄、营养过剩、高血压、肥胖、吸烟、遗传等),动脉内膜中的脂质,尤其是胆固醇过分堆积,造成局部内膜隆起,呈白色或浅黄色形如粥样状,故称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血管的管腔逐渐狭窄,致使血流不畅,甚至可以完全阻塞。那末,属于该支血管所营养的心肌突然缺血、缺氧,依堵塞严重情况等,病人因素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这种病,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20世纪中叶以来,冠心病发病明显增多。西方如欧美等发达国家,50-60年代发病呈扶摇直上之趋势,因此引起了医学界与社会的极大关注,采取了很多措施,冠心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急症的发生仍是一个严重问题。

  我国近二三十年来冠心病的发病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危及生命的冠心病急症。现代生活快节奏的紧张因素,生活富裕下的营养过剩和体力活动减少等,导致了冠心病这类“时髦病”的兴起和发展。其实,冠状粥样硬化自古就有。我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女尸已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在古埃及贵族的“木乃伊”中也发现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古罗马的贵族生活,其饮食与当今西方世界及其接近,故籍中记述了心绞痛和心脏猝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不一定都发生心绞痛,这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心脏若有一支冠状动脉血管闭塞,不会常有心绞痛;当有1支-3支闭塞时,则常有症状。当冠状动脉的某一主支或若干主支发生严重的完全性的狭窄闭塞,其所供应的心肌的血流突然完全中断,造成了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后果就比心绞痛严重。

  2)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近十几年来,由于循证医学的大量资料以及临床上发生的不稳定心绞痛的症状、进展、动态的变化,时而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两者不再为以往那样的以冠状血管的“狭窄.缺血”、“闭塞.坏死”泾渭分明地予以区别,而是在动态地变化着。这种认识上的转变,使得对这类最常见的冠心病急症的救治有了“戏剧性的进展”,为医生们的临床救治开辟了一个重要的新的领域。同时也为现场急救,民众普及提供了一个新概念新方法,那就是患有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人,如经常出现不稳定心绞痛时,更引起高度民主重视,血管壁上的粥样状斑块破裂、侵蚀可致血管完全堵塞发生梗死。认识这些情况有助于冠心病人本身及其家属及早报警,家中使用阿斯匹林,城市急救系统EMS尽早启动,以及万一发生猝死时,早期使用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所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提出,不可仅仅认为医生、学术、分类上的变化,它的实际意义很大。为此,2000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国际急救指南(CPR & ECC)专门对此作了详尽的介绍。我国应大力加强这项工作。本书为了按照目前国内传统等情况,此处仍以心绞痛、心肌梗死叙述。

责任编辑:李华慧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