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57年!中国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海洋档案
开展科普活动,传播海洋文化、弘扬海洋精神,讲好海洋故事
收藏

据媒体报道,渤海油田累产油气当量超5亿吨,年油气产量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已成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力量。

近年来,渤海油田油气产量由最初的10万吨级不断爬升,1995年跨入千万吨级“俱乐部”,2010年实现上产3000万吨并持续稳产12年。2021年,渤海油田原油产量达到3013.2万吨,一举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原油增量约占全国原油增量的近50%。

海上采油井

(图片来源:光明网)

渤海油田始建于1965年,是中国现代海洋石油工业的发源地。投产50余年来,已建成50余个在生产油气田、180余座生产设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44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近5000亿方,成为中国海域产量最高、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主力油田。

几十年来,渤海油田也经历了一段筚路蓝缕、自我突破的历程。

渤海是我国海洋石油事业发展的起步点,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80年以前,渤海石 油公司处在边勘探、边开发的创业阶段,在探索海洋石油开发中建成一批试验性采油平 台。1980年以后,在“改革开发”方针指引下,渤海石油公司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进入合作与自营并举、勘探与开发并举的新阶段,取得了巨大成绩。

海1井

(图片来源:渤海石油信息平台)

1965年1月石油工业部提出“上山、下海、大战平原”的号召,同年2月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成立海洋勘探室负责研究下海的技术和装备问题。8月抽调了一支有石油会战经验的干部和工人队伍,成立了海洋石油勘探指挥部,承担渤海海域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任务。

海洋石油指挥部成立后在渤海部分海域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探及海洋环境条件调查,具备了开展钻勘探井的条件。因此解决海上钻井的技术设施成为创建初期的主要问题。

1965年,自升式平台在国外刚刚兴起,这种钻井平台非常适于海上钻勘探井。当时曾想 引进此项装备,但外国公司视作专利,价格及条件谈不拢,这条路没有走通。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立足国内,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克服困难。

1966年8月下旬在海上打了一根水泥桩作试验。这根试验桩入泥二十多米,遇到一场六级风被折断。这说明在渤海风浪变化频繁的情况下这样做是不可行的。于是技术人员根据国外技术刊物上的照片及少量资料着手桩基导管架式平台的论证和设计工作。在大连理工大学、一 航局、铁道部大桥局等单位的协助下克服了许多困难,完成了设计任务。接着,技术人员与工人一起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制造安装了渤海第一座固定平台(一号钻井平台),并于1966年底建成开钻。1967年5月11日完钻,6月14日试油,单井日产35立方米。6月21日国务院发来贺电,祝贺渤海具有历史意第一口油井诞生。这极大地鼓舞了海洋石油职工。

海1井采油成功历史照片
(图片来源:渤海石油信息平台)

1972年底至1973年初,由船舶总公司708所设计、大连造船厂建造的渤海一号自升式钻井平台建成,另外从日本购进的渤海二号(原名富士号)自升式钻井平台也交了货。两艘 移动式平台相继投入渤海石油勘探作业,大大加快了在海上钻勘探井的速度。经过八年的探索,终于在渤海发展了适合勘探与开发的装备,有了合理的分工,即用移动式平台钻勘探井,用桩基式固定平台采油生产。1973年后,海洋石油指挥部陆续在国内建造了一批自升式钻井平台,同时也向国外购买 了一批自升式钻井平台,增强了海上的勘探能力。

但从总体看,在创建阶段油田开发、建设的水平是低的,这集中表现在油田开发成功率低,经济效益差。这一时期累计开发了七个油田,建成产能万吨。但有的油田只生产一、二年就不能再生产了,有的建成后没有油。到1988年止只有八号采油平台(产能10万吨)还在继续生产,年采油4万吨左右。

海上原油处理加工厂“海洋石油117”夜间作业

(图片来源:光明网)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海洋石油企业率先踏上国际合作的进程,给渤海石油事业的发展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1980年,渤海海域开始对外合作勘探与开发。主要合作伙伴是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及日本的日中石油开发株式会社。中法合作区投资8000万美元,但没有发现有商业价值的油流,三年勘探期满后合同终止。中日合作区在勘探和开发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从 1980年开始,勘探和开发投资逐年增加,到1985年有两个油田进行了开发和建设,开发投资约7000万美元,接近勘探投资额。上世纪80年代中日合作区已有三个油田按正规程序运行并成功地投入开发。

绥中36-1油田

(图片来源:渤海石油信息平台)

渤海石油公司工程设计经历了“外国人干,我们看,我们与外国人一起干,我们自己干” 这样三步。50余年间,这些原油源源不断输往全国各条战线,成为“工业血液”。

50余年来,渤海油田肇始于风云际会的“上山下海、大战平原”,辗转于“旱鸭子下水”、土法上马的发展浅滩,成长于被痛批“卖国”的海洋石油对外开放,崛起于二十一世纪的思想解放和科技创新……演绎了一部气势恢宏的“找油找气”乐章。

经由几代人的技术储备、精神传承和手臂升举,渤海石油人在渤海湾托起了一个“大器晚成”的年产3000万吨级的大油田,在素有“地质家考场”之称的破碎构造上,挺起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脊梁。

3000万吨,约相当于我国原油年产量的1/7。把这3000万吨开采出来,年均需要488口钻井同时作业,钻井总进尺112万米,约相当于126.6个珠穆拉玛峰的高度。如果把3000万吨都装进13米长、50吨的油罐车里,油罐车首尾相连可以从我国北端的漠河排到南端的三亚两个来回。3000万吨投入市场,可满足一个千万人口城市使用1.2年。

评论
虚心学习的小学生
少师级
渤海油田是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