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给空气做“核酸检测” ,北京冬奥会将应用气溶胶新冠病毒监测系统

北京科技报社
原创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

文并图/记者 赵天宇 新媒体编辑/宋梦

科学研究显示,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尤其是气溶胶传播,随着科学认知的提升,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传播已成为新冠传染链中最隐秘的一环,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022年北京冬奥会,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监测系统,在比赛期间正式上岗,对空气环境当中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进行高灵敏度检测。据了解,该采集器布置在了冬奥会多个场馆当中,并在昌平实验室等地设置临时检测站,为冬奥会提供全面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保障。

▼ ▼ ▼

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值得重视

气溶胶(aerosol)是指空气中长时间悬浮的、直径一般在100微米以下的微小颗粒物组成的胶体分散系统。组分中可能包含病毒、细菌、真菌、花粉等多种物质。当气溶胶颗粒小于100微米,传播距离1米以上可被直接吸入肺部,传染力强。

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刘鹏表示,目前国内在疫情防控的方法,例如境外人员隔离政策、冷链消杀等已经很有成效,但在环境传播、尤其是气溶胶方面受制于技术条件,依然存在着一定漏洞。

▲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

“去年广州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就出现了气溶胶传播现象,但当时针对气溶胶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有效手段尚未出现。”刘鹏表示,且空气中的病毒含量,远低于人体内的含量,加上空气始终在流动,如果延迟太久,就失去了检测的意义。

为了解决气溶胶检测难题,2020年10月,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市科委的直接领导下,刘鹏联合昌平实验室、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经过8个月的努力,顺利完成了科研攻关。研制出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型冠状病毒监测系统,并已在北京冬奥测试赛中成功应用。

▼ ▼ ▼

把实验室“搬”进芯片里

走进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气溶胶检测实验室内,记者见到了这套一体化设备:从外观看,它与普通的检测仪器似乎区别并不大,由便携式气溶胶采集器和一体化高灵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两部分组成。前者负责采集,后者负责检测。

但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刘鹏告诉记者,这套设备的功能实际上“非常强大”,与常规检测相比,灵敏度达到20拷贝/毫升,比常规方法灵敏了10倍,45分钟之内就能出结果,实现自动化和全封闭式的新冠检测。

▲自主研发的芯片,将核酸检测实验室功能集合

“这相当于给空气进行了核酸检测,虽然比咽拭子等传统方式要困难得多,但这套自主研发的设备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刘鹏透露“一方面大容量旋风式的采集设备非常高效,可以把空气当中浓度很低的气溶胶进行检测,另一方面检测设备中的智能芯片,可以把检验实验室步骤进行集成,快速完成整个核酸检测流程。”

▼ ▼ ▼

测试赛准确率100%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4-7月期间,这套系统在北京地坛医院进行了超过100例样本的临床测试验证,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阳性检出率达到现有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检出率的三倍。

去年进行的北京冬奥测试赛期间,该系统更是“大显身手”,在5个冬奥场馆及主媒体中心等场地进行了系统测试验证,并在冬奥测试赛上实现了348例采样,准确率达到了100%。

▲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刘鹏接受记者采访

目前,公共空间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项目在测试赛期间已与5个奥运场馆、1个媒体中心、2家签约酒店建立了合作机制,进行了气溶胶采样和检测。按照计划,项目组将在冬奥会多个场馆布置气溶胶采样器,并设置临时检测站,为冬奥会提供全面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保障。

“我们的技术应用,相当于赛事防疫体系中的一环,起到补充和预警的作用。”刘鹏表示,开展新冠病毒监测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人们也期待更快更高效的方法,对传统核酸检测进行补充甚至替代,期待这套系统今后能在医院、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落地,及时发现病毒,助力疫情防控。

|| ||

评论
能胜任的平易近人的
太傅级
科技助力冬奥会!
2022-02-10
科普5b4eff5c29e0a
大学士级
我们的技术应用,相当于赛事防疫体系中的一环,起到补充和预警的作用
2022-02-10
沉默未必是金杨青常
学士级
祝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
202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