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探索新政策下科普科幻教育的发展契机

科普时报
科技日报社旗下国家级科普全媒体平台。
收藏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同时决定在部分试点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总体来说,有如下特点:

1、招生专业定位明确,即以数学、物理、化学、哲学等基础学科为主,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突显重视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

2、首批招生试点高校均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的36所大学,通过控制招生规模,确保生源质量。

3、以高考成绩这一硬性指标作为强基计划初选条件,体现高考社会公平属性的一面,以更加公平公开公正的模式促进强基计划落实。

4、将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及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三者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录取。这表明了强基计划不仅重视结果也注重考生综合素质。

5、强调录取后的培养与发展,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一体化,逐步构建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新机制,实现优秀人才阶梯化培养。

从教育部的文件中不难发现,强基计划不单单是一种招生形式的简单调整,而是国家人才选拔与培养的创新模式,实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顶层制度建设。教育部实施的试点高校强基计划取代原自主招生,这不是一个简单替代关系,而是我国人才选拔与培养的一个新模式,即从“招一个符合要求的人”转变为“招一个值得培养的人”,“为大学招一个学生”转变为“为国家输送一个人才”。不仅重招生,更注重培养。由此可见,强基计划具有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我认为,强基计划的招生培养模式通过高考指挥棒传递到中学教育教学实践,必定会起到引领作用。这其中就蕴含着诸多促进科普科幻教育发展的有利契机,如何在新高考改革实践中推动科普科幻发展,需要所有科普科幻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深思实践。

共同助力青少年人才教育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这种人才的培养贯穿于青少年教育的全过程,与科普科幻教育的培养愿景不谋而合。

科普科幻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知识,旨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创造、科技创新等多方面的才能,为激发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想象力、观察力、阅读力、表达力和创造力,培养可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未来科技创新人才。

未来,应当加强学校教育中的科普科幻教育的实践,为强基计划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为国家战略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在学校教育中广泛推进观影、阅读、主题沙龙、专题讲座、成立社团、举办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科普科幻教育。已经举办多届的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清大紫育承办)积累了丰富的科普科幻教育经验,值得借鉴和参考。学校教育除在构建长期有序的科普科幻教育体系外,还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将科普科幻教育纳入制度化培养。

完善一体化的选拔和培养机制,护航人才培养通道

强基计划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一体化,要求招生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提出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鼓励国家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吸纳录取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等。

强基计划的人才培养聚焦在“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在招生中就需要选拔那些对专业有强烈兴趣爱好和专业学习潜质的优秀中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放在中小学阶段培养是最佳方式,通过大力开展科普科幻教育无疑又是最好的路径。在对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创新的兴趣,同时激发爱国思想与家国情怀,进而激发学习潜质,为顺利过渡到大学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基础。

对此,走进校园的科普科幻教育则可以提供课本知识以外的科学知识普及,带领学生了解前沿科技动态,拓展视野。特别是在初高中阶段,可以开设科普科幻校本课程,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切合新时代人才选拔要求,打造青少年核心竞争力

强基计划对人才长远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重视,为优秀学生成长教育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只有让青少年走出课堂,从科普科幻教育等培养计划中获得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才能在未来的升学和角逐中保证核心竞争力。此外,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强基计划录取的重要参考。科普科幻教育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在素养、能力、实践、表达等多个方面准备一份科学素养的的档案材料。

鉴于中小学课堂教育不可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的机会和平台,应该在课堂之外、校园之外主动搭建平台,给学生提供接触了解科普科幻、自主探索感兴趣的平台,给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形式、汲取科学知识的机会,从而提升综合素养,明确志趣方向,成为国家需要的新时代人才,这样才能在强基计划等战略人才选拔中保证核心竞争力。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科幻创作研究基地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