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小寒 | 历代风俗与各地饮食传统

中国绿发会
长期致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
收藏

生长农村,小时候总听长辈们教导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应时而动,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有规有矩,不可乱来,也特别好奇,为何老农民总能透过一个节气中晴雨冷暖来制定一整年的耕作生产计划,以及预判导丰收与否。

后来才知道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世世代代观察天地四时,依据种种规律所总结出来的大自然的语言。节气、月令、农谚、民俗、民谚等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世代传承,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今日小寒,旧岁近暮,新岁即将登场。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太阳运行到黄经285°。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寒”字下面两点是冰,《说文》释寒为冻,此时还未寒至极,至极是大寒。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这寒气其实是阳气上升,逼迫阴气所为。

虽然笔者身在广东,暖阳高照,出门还可以穿T恤,丝毫没有冬天的感觉(其实很不爽这种状态,身体容易对季节变化麻木),但在我国民间却自古就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在此节气时,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北方地带,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北风呼啸,冰天雪地,玉树琼林,人们叫做“数九寒天”。

小寒有“三候”

一候雁北乡:小寒之日“雁北乡”,“乡”代表着一种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二候鹊始巢: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三候雉始雊:再五日“雉始雊”。雉是野鸡,阳鸟,雊(gòu),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临近。

十日之内,三种动物,仿佛被写入了一道恒定的程序,节气一到,本能做出反应。但不知是先有了总结出了节气规律才发现这三候,还是先发现这三候才有小寒这一节气。

可惜,我没有机会真的潜伏在大自然中去观察观察,也不知道全球气候变暖之后,动物们还能否如此严格的遵循这些规律,有机会小编一定要去亲自了解。

俗话说“物极必反”阳极阴生,阴极阳生,寒暑交替,小寒之后是大寒,大寒之后,回归立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动物在有规律的行动,我们人也差不多。

所以,在小寒这一节气,中华大地,于悠久的历史中沉淀了许多的风俗习惯和饮食传统,这些风俗和传统,并未随着今天科技的发达,城市的发展,甚至是气候的变化、生活方式的革新而消亡。相反,许多地方仍然传承着,甚至成为一种特色。今天,我们跟随古人的足迹,了解下小寒的那些事儿。

逢腊而祭,以腊为祭

先秦开始,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小寒是腊月的节气,自然也是祭祀的节气。

“腊”的本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汉应劫《风俗通。义》云:“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已息,借此游乐一番。

所以,至今,在客家传统中,依然不少地方有着老一辈逢小寒盛好神饭,敬祖先、门神和天地各方神明的习惯。

小寒天冷,又往往与腊日相邻不远,到了唐代时期,由于物产丰饶,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小寒时节社会上盛行相互赠送礼物。唐代帝王也有赐口脂、腊脂,盛以碧镂牙桶的习俗。唐中宗景龙三年腊日,中宗在御苑中召近臣赐腊脂,晚上自北门入内殿赐食,又加赐口脂。

杜甫有诗云:“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王建《宫词》:“月冷天寒迎腊时,玉街金瓦雪漓漓。浴堂(殿名)门外抄名入,公主家人谢口脂。”口脂,即唇膏。面药,即在腊脂中加防裂的药。故口脂、面药都是用来涂脸面以防止寒冬口唇冻裂之物。即使到了现在,这些仍然是我们的冬季必备物品。

而从元代开始,皇宫到民间都时兴“九九消寒图”,图上或是文字或是图案,但每个字都是九笔。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怡情的养生方法。

明代刘若愚的《明宫史》,则提到宫中年年都要由司礼监印“九九消寒”诗图,“每九诗四句,自‘一九初寒才是冬’始,至‘日月星辰不住忙’止”。并说此制亦“不知缘何相传,年久遵而不改” 。

清代盛行填写《九九消寒图》,也盛行题写《九九消寒图诗》或《消寒益气歌》。在清朝道光年间,山东潍坊有位名叫王之瀚的文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写就了一首《九九消寒图》诗。九首绝句分别写在八十一格的“八卦爻象图”内。它不仅介绍了节段的气候特点,还叙述了民情风俗及农事活动。被世人称之为农村的“数九科教诗”:

头九冬至一阳升,王祥解衣卧寒冰;孝心感动良鱼献,取到家中奉母亲。

二九雪花飞满天,寻梅冻死孟浩然;韩愈追封昌黎县,雪拥拦关马不前。

三九天寒冷清清,唐僧西天去取经;行者沙僧猪八戒,师徒四人往前行。

四九边防说东阳,残唐五代动刀枪;朱文三世金銮殿,五龙二虎擒延璋。

五九原来是大寒,昭君娘娘贺造番;琵琶挂在马鞍上,声声哭到燕门关。

六九头上是立春,赤壁鏖兵用火焚;诸葛三气周瑜死,烧死曹操百万兵。

七九河开水长流,宋王天子五台游;仁美计害杨家死,七郎八虎闯幽州。

八九雁南往北飞,正遇孔子哭彦回;七十二贤同学道,徒众三千谁不知。

九九数尽春风浓,家家犁牛遍地耕;五谷杂粮都要种,风调雨顺享太平。

饮食习俗

天寒地冻,为了御寒保暖,不同地区在小寒节气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传统

腊八粥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吃菜饭

到了小寒,老南京人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腊味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都暖乎乎。中医理论上来说,糯米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冻梨

东北的冻梨是将普通白梨,冰冻变成乌黑色,洗净之后,就能吃了,看上去黑不溜秋并不起眼,但口感清脆爽甜,入口难忘。把几个冻梨放在水盆里化冻,东北人把“化冻”叫成“缓”或“消”,并因此形成一句歇后语:“年三十晚上的冻秋梨——你找削(消)呀。”

总得来说,此节气宜吃桂圆、栗子等暖性食物,但年轻人注意不要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长出痤疮,老年人要注意防治胃病、感冒、中风、心梗、皮肤干燥瘙痒五种病。

饮食应减甘增苦。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忌食生冷辛辣。冬天天气本身就很寒冷,一些生冷的食物寒性更大。在这个时候吃的话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缩,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还可能会导致呕吐、抵抗力降低等等。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样是具有强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最后,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

整编:李艺泓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来源:何以为食

评论
科普5dfc4f1bb909c
少师级
2024-01-09
科普5cd13971955ba
大学士级
2024-01-07
曲一线
大学士级
2023-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