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中国科幻,前路可期

光明日报

赛博修仙、科幻种田、古武机甲……近年来,科幻作品呈现井喷式爆发,且传统科幻母题在网络文学沃土上生长出一系列新的融合写作方向。

根据日前发布的《2021科幻网文新趋势报告》,有超过51万创作者在阅文集团平台上创作科幻网文,比2016年增长189%,其中Z世代创作者崛起速度超乎想象,占比超过58%;同时,Z世代也成为阅读科幻的主力,同比增长超44%。

图片

随着刘慈欣《三体》的成功,《流浪地球》的热映,这两年,中国科幻文学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文学类型。除了刘慈欣,在科幻圈甚至还出现了“中国科幻三驾马车”、“中国科幻四大天王”等名头,本土科幻文学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科幻文学破壁出圈,这是个令人欣慰的现象。一定意义上,科幻文学既代表一个民族的想象力高度,也表征着一国科技发展水平高低。从国际经验来看,科幻文学繁荣的国家,也往往有着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与社会经济水准。中国科幻文学喷薄而出,应是大势所趋。

应该承认,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科幻文学离第一梯队还有较长的距离。尽管不少人言必称刘慈欣、《三体》,但对科幻文学的了解,似乎也仅限于几个人名与书名。整体上,国人对科幻文学的认知尚处于一个较浅的层面。中国科幻文学要想跻身一流,还需要涌现出更多“刘慈欣”与“三体”。

图片

目前,中国科幻文学的短板很明显。有圈内人指出,整个行业内缺少真正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作品,值得进行IP开发改编的优质的、原创的内容也很少。此外,从全产业链角度来讲,中国以科幻为主题的漫画、杂志、图书、影视、游戏等衍生产业,也不够繁荣,这也限制了科幻文学的进步。

当然,科幻文学在一些国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史,数百年工业体系的积淀,也为科幻文学提供了丰厚土壤。这些“先天”因素,导致了中国科幻文学仍有一段要追赶的路。

但是,中国科幻作家群体应该有种追求卓越的自觉,虽然不能迅速比肩,但只要潜心创作,勤于探索,未尝有一日不能实现赶超。国内既然能“生长”出一个刘慈欣,那未必不会产生第二个、第三个……实现“由一到多”的转变。

图片

科幻文学没法“一口吃个胖子”,但作为一个成熟的文学类型,自然也有内在的创作规律。一方面,本土科幻作家需要主动打开想象空间,突破题材限制,加大创新力度,力争讲出更精彩的科幻故事;另一方面,科幻作家群体也要“走出去”,站在更高、更广阔的视角,去关注、描写整个人类所共同面对的未来,探究人类的终极命运。

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在于当下本土科幻作家的努力。就像任何一种事物,入局虽有先后,水平也有高低,但新境界从来迭出不穷。中国科幻文学的新境界,需要科幻作家群体们集体去开拓。

文字:汉卿

栏目主持人:张永群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小婷 吴亚琦 王远方

来源:光明日报

评论
易微尘
太傅级
好好好
2022-02-20
科学瞭望
学士级
科幻文学破壁出圈,这是个令人欣慰的现象。
2022-01-12
阳光夏天
学士级
发展好本土科幻文学!
202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