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社长专访(第八十一期)/读科学之美,聆听幻想瑰丽;入同好之会,戮力薪火承传。

高校科幻
原创
高校科幻平台官方账号,专注于科普科幻文化类文章的创作与传播。
收藏

社团简介:武汉大学科幻协会(WHU Association of Science&Fantasy,简称ASF WHU),是于2011年由武汉大学科幻爱好者组织成立的学生社团,为校内乃至其他高校的科幻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思想交流平台。我协现有藏书数百本和大量的线上资源,得到了已毕业的学长学姐的大力实际支持,更为会员提供了与知名作家老师交流联系的渠道,于科幻文化在武汉大学中的传播这条路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足迹。

在校内,我协拥有真趣书社、天文协会等友协,且与武汉大学图书馆有长期合作,为武汉大学图书馆珞珈阅读广场社团联盟的一员,经常联办各种活动,在校内具有相当知名度;

在校外,我协与全国各大高校的科幻社团乃至社会各界科幻力量均有联系。例如,我协与中国规模最大的科幻协会——四川大学科幻协会为友好协会,参与组建了武汉八校科幻联盟等,并在2018年十月作为初始的80个成员社团之一,参与了在深圳举行的中国科幻联盟成立大会。我协还与科幻世界杂志社、赛凡科幻空间、高校科幻平台等社会各界科幻力量有着长期合作,共同举办了一系列活动。

总之,走过十年历程的武大科协立足武汉大学,已发展成为武汉乃至整个华中地区最重量级、最具影响力的科幻社团。

本期受访者:马聚,男,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爱好广泛,读书、电影涉猎包含但不限于科幻题材。曾参与郝景芳武汉大学讲座,组织校内科幻主题讲座,组织参与与四川大学合办共读活动、征文活动,协办星河杯、晨星杯等科幻征文活动,参与燎原计划等。

采访实录

高校科幻:贵社近年的招新情况怎样?

马聚:近年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品、科幻作家、科幻电影走入大众视野,科幻热潮仍然存在,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是浅尝辄止,止于《三体》、《北京折叠》、《流浪地球》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对于更广博的科幻世界则兴趣乏善可陈。说到底还是大家阅读、观影多为跟风,又或是科幻面向的群体偏小众,所以招新情况一直维持在不温不火的水平,相对较少。但好在每年都能涌现一些对于科幻有着真切热情和热爱的同志,总体上还能让人满意。

高校科幻:在您就任社长期间,武大有无影响力较大的科幻活动举办?或者您在此期间有无有趣的经历?

马聚:我就任社长半年来,武大仅有少数科幻活动举办,例如郝景芳在武汉大学网安新校区和武汉大学信息学部举办的两场讲座,以及我们社团与图书馆合办的一些学生论坛。至于有趣的经历,我就任以来与学校图书馆的老师、社团指导老师还有其他社团的朋友有过很多交流,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珍贵的品质和热情,有一位音乐剧社的朋友从无到有,经历募捐、服装制作、场地租借、设计剧本,最终在学校剧场举办了年终大戏,让我印象尤其深刻。我在下半年的任职期间会努力地汲取他们的宝贵经验,以期完成更优秀的工作。

高校科幻:和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科幻社团一样,武大幻协是近些年筹建并发展壮大的。就我所知,这与网络以及数字媒体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因为科幻文化传播能更加便捷。那您觉得,身边的科幻氛围会有什么变化吗?是否抱团讨论科幻的人群越来越大了?

马聚:对我来说,网络是科幻中很关键的元素,科幻迷们相比普通人更关注它的发展,也能够更好的将网络和数字媒体用于个人生活。但就像科幻文学里对未来赛博社会总是充满悲观一样,现实生活中网络在降低了交流的门槛和距离之后,往往起到双刃剑的效果,畅所欲言却无从讲起,无所不能却画地为牢,科幻的氛围固然是浓厚了许多,但氛围之外的偏见也增长了许多。至于抱团讨论,我认为网络将很多科幻群体之间的障壁打破,实现了大江大河的交汇,虽然联系不算紧密,但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融汇对科幻的普及和发展都很有好处。

高校科幻:您在工作中发现社团管理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对此,您有何建设性的意见?

马聚: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以及开发出有趣有益的活动。我的意见是社团内部一定要有一支凝聚力强、有活力、有主观能动性的团队,大家私下里多多阅读,经常组织讨论,集思广益,往往能达到好的效果。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奖励来激发参与活动的社团成员的积极性。

高校科幻:其实很多大学社团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有活力,相反,可能会比较水(笑),笔者所在学校的社团就如此。您对此类现象有什么看法?

马聚:我认为社团是一个交流平台,一个爱好者组织,并不奢望做到“传道”这样的大事情。其实生活中大家都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工作,但是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组织将志同道合的朋友联系起来,就是一件成功的事情。科幻是一个泛而泛的主体,包含了许许多多的门类,没有其他爱好者协会那么有针对性,“水”的情况在所难免,但尽力改变这种情况,不让它成为常态,是我们许多科幻社团乃至社团都在努力去做的,用爱发电固然困难,但发出电来,仍可以照亮一方。

高校科幻:大学的环境自由些,资源也更丰富,各种图书资料和场所设施是可以获取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贵社的活动频率怎样?

马聚:图书资料暂且不谈,事实上,场所设施的获取并不是那么容易。对于学校管理的社团来说,申请到任何资助都需要时间和精力,我相信大多数社团都深有同感。但好在武汉大学对于社团管理没有许多友校那么严苛(笑),所以我们会在充分考虑社员意愿和工作人员时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举办活动,现有的频率约为一月一次。由于线下活动牵涉良多,现在开展不同形式的线上活动也在我们的考虑之内。

高校科幻:贵社是否与其他兄弟高校的社团联动过?又或者其他企业或组织?

马聚:自2016年“江河流觞”活动起,武汉大学科幻协会与四川大学科幻协会就组成了CP,并被戏称为“小五”和“小四”。自此以往,我协与川大幻协交流不断,最近也是参与了川大组织的共读活动,以及一起协办征文比赛。此外,我协还协办过“晨星奖”、“星河杯”等科幻征文比赛。

高校科幻:跳出社长这个身份,笔者想问一些您个人关于科幻的看法。您个人是否有科幻创作的经历?又或者已有计划,准备实施?

马聚:我心目中的科幻,不是用艰深的物理和数学惑人心智的障眼法,不是靠光剑和星船吸引观众的走马灯,科幻是一种用无限广阔的视角观察生活的方式,让我们在仰望星空之后,更加认识到自己渺小的存在,并更加热爱。科幻迷们常自诩为来自未来的人,未来是是什么?未来是无限可能,科幻就是具备无限可能的文学。

关于创作,我和协会的小伙伴写过小说接龙,不过功力尚浅,难等大雅之堂。未来倒是有写作科幻小说的计划,毕竟看的多了难免心痒,有灵感迸发就会立刻实施。

高校科幻:就文学作品来说,科幻是否是您最爱的一类?

马聚:我阅读文学作品广而杂,很难说哪一类是我最喜爱的。真知灼见的社科书籍,引人入胜的通俗小说,令人拍案叫绝的脑洞科幻,又或者仅仅是有趣的杂书,都能成为我的掌上读物。但就数量上来说,科幻可能是我阅读最多的题材,因为一部好的科幻作品能从各个维度满足我的阅读需求。

高校科幻:近来你是否有关注的科幻作品?在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下?

马聚:我喜欢翻看“故纸堆”,对于近年来“崭新”的科幻作品阅读不多。最近在看卡尔维诺的《宇宙奇趣全集》、海因莱茵的《穿墙猫》和《时间足够你爱》,《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也推荐给大家。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