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00斤的鳄鱼被淹死了?别笑,鳄也怕呛水的好嘛

蝌蚪五线谱
专注做权威、有趣、贴近生活的互联网科学传播
收藏

对于很多人心中的“水中霸主”鳄来说,这是一条极具**“侮辱性”**的热搜……

“200斤鳄鱼因胆小,被吓到后长时间呆在水里溺死。”

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封面新闻

不过,11月16日,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理事、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龚世平教授认为,在一般情况下,鳄是能潜水并浮出水面呼吸的,这条鳄之所以溺亡,很可能因为其生病后无法正常游动,憋气憋久了,没法正常呼吸。

So......这个新闻让我们获得了一个冷知识:鳄是不能和鱼一样在水里呼吸的,它们在水中需要憋气。而且它们下水之后是相当谨慎的……生怕自己呛水。

01

鳄:我要小心,别呛死……

如果你能把头伸进鳄的嘴里,就能看到……鳄的舌头后部长着“喉褶”,与“喉褶”对应的上方,即鳄的口腔顶部,长着一个呈下垂状态的“腭帆”。

当鳄在水中仅仅把鼻孔、眼睛和耳孔露岀水面的时候,“腭帆”和“喉褶”就如同能自由启闭的开关一样,将鳄的呼吸道和口腔分隔开,这样一来,外鼻孔露在水面正常呼吸,耳孔也露在水面,而水下因为有“开关”的保护,也能阻止水灌入口腔。

当鳄在水中制服猎物、不能呼吸的时候,除了关闭“腭帆”和“喉褶”以防止水灌入口腔,还会“启动”外鼻孔、耳孔的“肌肉瓣膜”,防止水灌入鼻腔和耳道。

鳄为了避免自己呛水,可谓谨小慎微、煞费苦心。

图片

鳄的呼吸控制结构(来源:赵肯堂 绘)

咿,好像还发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为啥鳄有时在水中可以“只有鼻孔、眼睛和耳孔露岀水面”呢?鳄在水面的姿势一般不是这样的吗?

图片

鳄的“水平浮动”姿势(来源:trishansoz)

是的,我们常见的这种鳄漂浮的姿势叫“水平浮动”(Horizontal Float),即鳄在水面上一动不动,上半身的一部分漂浮在水面之上,张开腿作为“稳定器”,以防止身体滚动。它还可能轻轻摇动尾巴,以保持自己在流水中的位置。

问题来了,这哪里“只有鼻孔、眼睛和耳孔露岀水面”呢,还有很多部位“暴露”了呀?

其实,这种姿势是鳄在深水中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从上面我们也知道了,保持这种姿势,时而要用脚,时而要用腿,并不是很省劲儿呢!

到了浅水区,一些鳄会采取另一种卖萌的姿势:垂直浮动(Vertical Float),即随后肢、尾巴沉入水底,看上去就像人在澡堂里的姿势似的。

这种姿势下的鳄,只有鼻孔、眼睛和耳孔露岀水面,不仅可以看到、闻到和听到周围的动态,还能不让猎物发现自己,更能省劲儿,也不容易因为要保持“水平浮动”姿势而一不小心呛水了,挺会玩呀!

图片

鳄的“垂直浮动”姿势(来源:wiki)

图片

2015年某推友分享的饲养场的鳄水下的姿势,当时上了热搜

(来源:日本新闻)

02

现代大海中的“独行鳄”—湾鳄

突然产生一个奇怪的联想,一般来说,比起大海,江、河、湖、沼这样的水域算是浅的了,鳄这“衰样”(开玩笑),怎么在大海里遨游呢?

这个问题还真扎心,在现代的大海中,爬行动物的繁盛程度虽然不能和鱼类比,但也有海生蛇类、海生龟鳖类这样的动物生存。

据 New Reptile Database的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世界被描述为海生蛇类的有17个属、69个种。海生龟类虽然相对少,但结合seaturtle、iTurtle等网站的统计,也有包括棱皮龟、赤蠵龟、肯氏龟、丽龟、玳瑁、绿蠵龟、平背龟在内的7个种。

相比之下,目前生物学家可观测到的有海栖习性的鳄,只有被誉为鳄类大家族中个头最大的湾鳄,一般成年雄性个体体长可达5米,重达300-400公斤,2011年9月在菲律宾布纳万溪捕获的一头巨型雄性个体重1000公斤以上、长达6.17米,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大个体,被称为洛龙(Lolong)。

图片

被囚禁在布纳万溪生态旅游公园的洛龙(来源:wiki)

不过,尽管湾鳄体形大、敢于做徜徉在大海的“独行鳄”,但它在大海的活动其实是相当受限制的它并非完全适应了海洋生活。

1、活动范围:海湾、海港,尤以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区为多,总的来看,基本是贴着海岸活动,一般不会“远洋”。

2、营巢地点:在距离入海口几十至上百公里不等的淡水河流旁、有植物作为“掩护”的丘陵区域筑巢,这比很多海龟在沙滩上筑巢距离大海还远。

图片

一只在菲律宾海岸边“冲浪”的湾鳄(来源:wiki)

所以,总的来看,虽然湾鳄有着威震四方的恐怖捕杀能力,但它并未能改变鳄在大海中的“衰”……

03

昙花一现的“海生鳄”

鳄在海里一直那么“衰”吗?不完全是。

差不多从侏罗纪早期开始,地球上就已经有类似于现代鳄的爬行动物了。那个时候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大阵营是较原始的中生鳄亚目(Mesosuchia),另一大阵营就是一直繁衍到现在的真鳄亚目(Eusuchia)。

在中生鳄亚目中,有一部分家伙在侏罗纪早中期开始爬向大海,逐渐适应海洋生活,在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这就是海生鳄

海生鳄中的很多成员体形变得十分“清奇”,比如它们的前肢变形为酷似鱼鳍的“鳍状肢”,尾巴呈“歪形鳍”之状。一些古生物学者认为,海生鳄这种独特的身体形态,只是适应海洋生活的变异而已。

能在“群龙下海”的中生代闯荡海洋,这群海生鳄已很有勇气了,不过海生鳄的兴盛只是昙花一现,我们从这一家族部分物种的生存年代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海生鳄主要分为真蜥鳄科(Teleosauridae)和中喙鳄科(Metriorhynchidae)两支“队伍”。

图片

1894年荷兰动物学插画家Joseph Smit绘制的真蜥鳄复原图(来源:wiki)

图片

从上表中的复原图或化石中可以看出,真蜥鳄科的口鼻部真的是好好好长,简直像现代长吻鳄的“前世”。它们体形也十分“苗条”,但前肢短得可怜,古生物学家推测它们可能会在游泳时把贴近身体,以增加在水中的机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真蜥鳄科的早期成员,其化石在“非水生”的栖息地被发现,这是海生鳄是从“半水生鳄”演化成“完全水生鳄”的有力证据。

图片

中喙鳄科的前肢缩小并成为桨状,失去了它们的皮内成骨,它们尾巴上有类似鱼的鳍,它的身体比真蜥鳄科更适应海洋生活,更像鱼,真乃名副其实的“鳄鱼”啊。

结合表1、表2可知,包括真蜥鳄科、中喙鳄科在内的整个海生鳄家族的生存年代的时间跨度也就5000多万年,大概从侏罗纪早期至白垩纪早期。比起与它们一起遨游过大海的“对手”们,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如著名的蛇颈龙家族延续了约1.3亿多年,而鱼龙家族延续了约1.6亿年之久!

图片

鱼龙大家族中的“始祖”之一,生存于三叠纪早期**“湖北鳄”**(Hupehsuchus)距今约2.48亿=2.47亿年,因其化石发现于中国湖北省、外形酷似鳄而得名(来源:wiki)

图片

鱼龙大家族中“辈分”最小的成员之一,生存于早白垩世森诺曼阶的“扁鳍鱼龙”(Platypterygius)距今约1.3亿年-9400万年,因其前鳍状肢的手指比一般鱼龙类的手指多,并紧密地排列,形成宽广、平坦的形状而得名。

原来鳄在水中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自在......不过,话说到开头——到底是谁把鳄鱼吓坏的?太不讲道理了,它应该只是个内向社恐自卑的小可怜啊。

参考文献:

张孟闻:《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1卷:总论 龟鳖目 鳄形目》,科学出版社,1998年

邢立达,杨鹤林:《海龙大传》,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年

鳄鱼生物学数据库

Elapidae Archived 2008-10-11 at the Wayback Machine at the New Reptile Database. Accessed 12 August 2007.

Hutchings, Pat (2008). The Great Barrier Reef: Biology, Environment and Management. Csiro Publishing. p. 345. ISBN 9780643099975. Sea snakes are true reptiles closely related to Australian venomous terrestrial snakes. Indeed, both groups are included in a single subfamily, Hydrophiinae, by most modern herpetologists.

""Lolong" holds world record as largest croc in the world". Biodiversity Management Bureau. 17 November 2011. Retrieved 8 January 2016.

Britton, Adam (12 November 2011). "Accurate length measurement for Lolong". Croc Blog. Retrieved 8 January 2016.

Fitzinger LJFJ. 1843. Systema Reptilium. Wien: Braumüller et Seidel, 106 pp.

Steel R. 1973. Crocodylia. Handbuch der Paläoherpetologie, Teil 16. Stuttgart: Gustav Fischer Verlag,116 pp.

本文作者:考古学齑,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硕士,商周考古方向。

来源:蝌蚪五线谱

责编:心与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