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细说长江濒危保护鱼类——长江三鲜之刀鱼

京水野救护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治、驯养、繁殖及科普宣传教育
收藏

本文专家:刘雅丹,研究员,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去年夏天,有报道说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技术人员在黄河口近海水域发现一条成年黄河鱽鱼活体,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黄河口首次发现黄河鱽鱼活体。应《科普中国》约稿,我写了一篇关于黄河鱽鱼的科普文章,为了写此文章,本人翻阅了系列资料,并向有关专家请教关于黄河鱽鱼与长江刀鱼的有关知识。

长江刀鱼是什么?

专家说,无论黄河鱽鱼还是长江鱽鱼,它们的正式名称应该是刀鱼,学名刀鲚,又称长颌鲚、毛鲚等。

刀鱼不是我国特有鱼类。亚洲的朝鲜、韩国、日本的一些淡水和半咸水水域也有刀鱼的身影,但是刀鱼在我国的水域分布是最广的,我国自渤海至南海一带海域,及与该海域相通的江河,如黄河、长江、钱塘江、辽河和海河等都能见到。

和长江三鲜的另一鲜——鲥鱼一样,刀鱼也是一种洄游鱼类。在长江三鲜中,刀鱼是上市最早的,且鲜美无比,所以把它排在三鲜之首。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刀鱼的记载。《山海经》中提到的鮆鱼,外貌与现在的黄河刀鱼及长江刀鱼都非常相似。

古书资料上的长江刀鱼|东海水产研究所提供

既然刀鱼自古就有,分布广泛,那怎么就变成珍稀鱼类呢?

被吃没了?我一直想不明白,刀鱼细细长长,肉不多,刺却很多,除了放油锅里炸,炸成酥酥的金黄色,把刺一起都吃了,才有点好吃。其他做法,什么清蒸、红烧啦,别说孩子不吃,我都不会吃。但是江浙人就不一样,古代江浙的文化人,他们很会研究吃,特别是擅长吃鱼。很多人说长江“三鲜”的名气是文化人吃出来的,其它鱼我不一定信,但是刀鱼肯定是!这么多刺,让人不喜欢的刀鱼,经过文人的评点、加入自己的感受进行渲染和夸大,立刻成了“网红”,身价百倍了。在长江中下游,鱼虾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人们可供选择的水产品很多,对于广大的老百姓来说,不一定去选择吃什么长江三鲜。而对文人雅士而言,吃刀鱼可是一种味觉兼文化的享受。吃活饵长大的刀鱼,的确是有其特有的鲜味。

刀鲚|照片由东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庄平提供

据了解,以前江浙一带,包括苏州、杭州、上海和南京市场上的刀鱼很便宜,百姓也知道到清明前可以尝个鲜。可吃着吃着,渐渐就吃不到了。有份研究资料显示:1973年,长江沿线的刀鱼产量还有3750吨,10年后的1983年就剩下不到10%,只有370吨左右。到了2002年,连一百吨都不到,10年前,也就是2011年的数据显示的是12吨左右。

这40年产量逐年下降的原因是鱼给吃没了吗?虽然不完全是,但和吃也脱不了干系!近年来,随着长江刀鱼的名声日盛,价格也居高不下,据说有人曾卖出过每公斤一万多元的高价,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有人铤而走险,违规捕捞,是主要原因之一。

这里就要谈到普法和科普了。和其他许多鱼类一样,当刀鱼资源量开始急剧下降时,科普工作就应该发挥作用,唤醒人们保护资源的意识,并开始有意识减少捕捞刀鱼!对于那些不顾资源保护,只奔短期经济利益的人,需要加强普法、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法律意识和违法成本。然而,人们很多时候的情况恰恰相反:鱼越少,捕捞越疯狂,捕鱼的手段越升级!有些渔民经历了新世纪初,大家都开始疯狂捕刀鱼的情形,有不少人因此发财了。刀鱼们生存太难了,想成为漏网之鱼,比登天还难。

水环境的改变是长江刀鱼产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治理之前,长江的污染是很严重的,长江沿岸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也是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最密集的地区。除了这些,农业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污染,严重时部分水体发黑发臭。这样的生存环境,虽说刀鱼的生性没有鲥鱼那么娇贵,但还是很难存活下来。而且刀鱼也需要洄游,需要有合适的栖息地和产卵场,洄游通道受阻,无法繁衍子孙,资源自然就下降了。长江刀鱼基本上已消失,很难形成鱼汛,苏东坡笔下的“恣看收网出银刀”已经成为一个传说。

目前国家对长江刀鱼有什么保护措施?

国家对长江水生生物的保护非常重视,专门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有关规定,长江流域专项捕捞管理制度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对长江刀鱼,从2019年2月1日起就停止发放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其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除了禁止天然资源的捕捞,相关部门还采用了许多办法,如加强涉渔工程的审批、管理,还有补偿等,特别是着力修复长江保护物种栖息地和鱼类洄游通道等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为河口近海水生生物提供适宜产卵的环境。

长江刀鱼是长江珍稀鱼类人工繁殖成功的一个案例

与鲥鱼相比,长江刀鱼的保护工作还是比较及时的、成功的。科技人员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通过之前捕捞的野生原种活体进行自然繁育,把种质资源维护下来。二是发展长江刀鲚人工繁育核心技术,并向长江放流刀鲚苗种,助其在自然环境下增殖。江苏中洋集团长江珍稀鱼类繁养殖基地科研中心,早在2012年,就获得世界首次全人工繁殖长江刀鱼的成功。他们从新世纪初开始进行长江刀鱼人工驯养工作,经过了8年的努力,到2012年,养殖场的刀鱼已达40多万尾。三是推广人工养殖的刀鲚。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不断得到满足。

为了让民众品尝美味的刀鲚,又不会伤害野生种群。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养殖刀鲚管理的通知》,各地刀鲚养殖产品标识工作已按要求开展,相信这会为野生刀鲚赢得更多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