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与治疗

达医晓护
通过医学科普让老百姓真正做到“通达医学常识,知晓家庭护理”。
收藏

患了慢性支气管炎可能会有的一些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有何特点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或以上,连续2年或以上。本病的咳嗽开始时仅在冬、春气候变化剧烈时或接触有害气体后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咳嗽可以在一年四季发生,且冬、春加重。一般晨间咳嗽较重,临睡前有阵咳或排痰,痰液咳出后即感胸部舒畅。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嗽有长期、反复、持续加重的特点。

咳嗽一定是患了支气管炎吗

临床上,咳嗽是内科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特别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患者,此类患者最易被临床医生所疏忽,很多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而无效,或者因诊断不清而反复进行各种检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咳嗽是支气管炎早期的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但是咳嗽并不代表就是患上了支气管炎。

目前对于咳嗽的诊治,根据时间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时间短于3周者称为急性咳嗽,长于或等于8周者称为慢性咳嗽,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亚急性咳嗽。急性咳嗽主要见于普通感冒,或急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等。亚急性咳嗽常见于感冒后咳嗽、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慢性咳嗽的病因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X线检查有明显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等;另一类为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也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主要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airwaycough syndrome,UACS)、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EB)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cough,GERC)等。这些病因占呼吸内科门诊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较多表现为干咳和夜间咳嗽,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诊断标准:①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呼气流量峰值(peakexpiratoryflow,PEF)昼夜变异率>20%;③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诊断标准:①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②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③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④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改变;⑤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①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黏痰;②X线胸片正常;③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PEF日间变异率正常;④痰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03;⑤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⑥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有效。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病症。诊断标准:①慢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②24小时食管pH监测Demeester积分≥12.7和(或)SAP(症状相关性概率)≥75%;③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dripsyndrome,PNDS,又称UACS)等疾病;④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

引起咳嗽的病因很多,不仅见于一些肺部病变,而且一些肺外病变同样可引起咳嗽。因此,应尽量询问病史,详细了解咳嗽的具体表现,仔细分析咳嗽的性质、节律、时间、音色等特征,借助一些辅助检查,明确咳嗽的病因,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的咳痰有何特点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状痰,常以清晨排痰较多。疾病初起痰量不太多,较多黏滞在咽喉等上呼吸道,且较易咳出,但随着病情的进展,痰液产生部位逐渐下移至气管、支气管,较深而难以咳出,痰量也会逐渐增多。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身体抵抗力差,无力咳痰,或合并支气管扩张等原因,可以出现痰液较多但咳痰不爽。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时,痰液转为黏液脓性或黄色浓痰,痰量也增加。也有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干咳为主,或仅咳出少量白色黏液。

慢性支气管炎的气喘有何特点

部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以伴有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常伴有哮鸣音,可因吸入刺激性气体而诱发。开始多为劳力后气喘、胸闷,反复发作数年,可在日常活动中感到气短、呼吸困难,有些患者甚至静息状态下也有气喘、胸闷感,日久可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而产生肺功能减退,最终可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何会有反复呼吸道感染

人体的呼吸道有良好的防御功能,不容易发生反复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气管、支气管上皮纤毛变短、不规则,纤毛运动受抑制;支气管的杯状细胞增生;黏液腺体增生、肥大,分泌物增多;气管、支气管的净化能力减弱;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都为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创造了条件。反复感染又可以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情,使气管、支气管的损伤加重。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所产生的炎症反应,也会对人体产生多种影响,破坏机体功能状况、破坏宿主免疫能力。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较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

了解一些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识

呼吸系统是如何组成的

人体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从外界吸取氧气,将自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人体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就叫作呼吸。

呼吸系统与体外环境沟通,吸入新鲜空气,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使人体得到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呼吸的全过程由3个连续的环节组成。

(1)外呼吸:外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也就是肺泡气体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组织液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过程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以喉环状软骨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除传导气体外,尚有吞咽、湿化、加温、净化空气、嗅觉和发音的功能;下呼吸道包括24级的气管、支气管树结构,分为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叶段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直至肺泡。终末细支气管以及之前的部分没有气体交换功能,只有气体传导功能;呼吸性细支气管直至肺泡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肺是人体的主要呼吸器官,由肺泡构成。肺位于胸腔内,左、右两肺分居膈的上方和纵隔两侧。幼儿的肺呈淡红色,成年人的肺由于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逐渐沉积而呈深灰色。左肺稍狭长,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略宽短,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肺的形状似圆锥形,两肺各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肺尖呈钝圆形;肺底位于膈上面;肺的外侧面邻近肋及肋间肌,内侧面邻近纵隔,分别叫肋面和纵隔面;肺的前缘、下缘薄锐,后缘圆钝。通常我们说的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的通道。

呼吸系统按功能可以划分为五大区域。

(1)呼吸道:由具有弹性的、不塌陷的管道组成,气体经由此进出体内,主要起传导气体的功能,以喉的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将其划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随着气道在肺内的深入,气道逐级变窄、变短,分支逐渐增多。

(2)肺泡囊和肺泡:指呼吸道末梢的气囊,构成了呼吸膜的肺泡侧。

(3)肺血液循环:肺动脉和肺静脉的终末分支包绕于肺泡周围,形成密集的毛细血管网,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构成了呼吸膜的血液侧。呼吸膜是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4)呼吸肌:主要是指胸肌和膈肌,其舒缩导致的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动力。

(5)呼吸控制中枢:位于脑干和大脑皮质,可以感知机体的机械性和化学性信息,发出信号调节呼吸运动的强弱,从而保证机体代谢的需要和内环境的稳定。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氧气是人体的生命之源,是人体生理代谢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缺氧对人体的许多重要器官都有不利影响,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

呼吸系统使空气进入肺泡并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上呼吸道除有传导气体的作用外,尚有湿化、加温、净化空气、嗅觉和发音的功能;胸廓具有保护肺脏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部分功能异常都会影响呼吸功能。

由于呼吸道与外界相通,在呼吸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的粉尘、各种微生物、有害气体、蛋白变应原等,皆可进入呼吸道及肺引起各种疾病,一般情况下人体是不发病的,说明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包括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加温、湿润的作用;支气管黏膜的黏液纤毛运动以及咳嗽反射等,能排除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各级细支气管和肺泡中还可以分泌免疫球蛋白,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呼吸系统的非呼吸功能:呼吸系统除了主要行使呼吸功能外,还具有非特异性(非免疫)防御功能、免疫防御功能、抗损伤保护功能、合成肺表面活性物质功能、水和溶质交换功能、筛滤清洁功能、内分泌功能、对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功能、调节止血功能和储血库功能。此外,鼻腔的嗅黏膜是嗅觉感受器,喉是发音器官。

摘自《健康中国·家有名医——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与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jpg

自“健康中国”概念提出以来,全民掀起了关注健康的风潮;“后疫情”时期,“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立足“健康中国”这一理念,邀请抗疫一线的医学专家王韬教授、中国工程院李校堃院士,联合上海三甲医院各科临床一线医生,编撰推出了“健康中国·家有名医”丛书。

丛书第一辑共21册,遴选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病一书,向广大读者详细介绍了各类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危害,与其他疾病的关系,预防治疗、饮食调养、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宛如为读者打造一位专属“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