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技史上的今天 | 1970·4·24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搭载着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连续工作28天(设计寿命20天),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遥测数据。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20世纪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它宣告着一个东方航天大国的崛起。“东方红一号”卫星也作为“两弹一星”的重要组成,成为新时代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造中国人自己的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世界上首颗人造卫星在苏联发射成功。仅仅几个月后,美国的航天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成功发射了属于他们的人造卫星。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如同一个预言,预示着中国航天事业即将迎来新的篇章。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毛主席的话语,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整个中国的航天梦想。中国科学院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581组”,协调卫星和火箭探测任务。中央政治局更是拨专款支持中国科学院研制卫星,这项代号为“581”的任务,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大幕。

几年后,国防科委提交了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报告,经中央专委第十二次会议批准。这个决定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起点,也意味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将迎来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中国科学院领导全国的科学精英,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第一颗地球卫星总体方案论证会(“651”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对卫星的总体规划、第一颗卫星方案、地面观测系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规划,更是在会议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中国的卫星要在重量、寿命、技术上超越美苏。

中国第一颗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寓意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如同东方升起的红日,充满希望和活力。同时决定在卫星上播放《东方红》乐曲。

1968年2月20日,中国科学院所属的“651”卫星设计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科学仪器厂等10余家科研单位以及当时的七机部部分骨干一起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兼任院长,“东方红一号”卫星便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预研和试制项目的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无论是分系统还是元部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工程研制工作都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阶段。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它涉及了研制、生产、发射、测控等多个领域,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操作和卓越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一工程必须满足国家提出的4项严格的技术要求,那就是“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这12个字,简明扼要地概括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目标和挑战。

科研人员面对的首要挑战是“上得去”。为了将重达173公斤的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必须具备强大的推进能力。科研人员精心策划了一个“两结合”方案:运用中远程导弹技术和探空火箭技术共同完成发射任务。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他们成功地将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实现了火箭技术与探空火箭技术的完美结合。

接下来是“抓得住”,这要求他们精确掌握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科研人员运用多普勒原理,通过无线电波频率的变化来测量速度和距离。经过反复的计算和验证,他们成功构建了卫星测轨方程式,确保了他们可以随时监测卫星的位置。

然后是“听得着”,要让卫星在太空中奏响《东方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研人员研发出了高稳定度的音源振荡器,用程控线路产生的节拍来控制发音。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调整,他们终于让《东方红》的旋律在太空中悠扬回荡。

最后一道难关是“看得见”。要让普通人能用肉眼看到太空中运行的卫星,就需要提升其亮度。同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径仅有1米,这也增加了“看得见”的难度。科研人员从折叠伞的收缩打开中得到启示,最终通过特殊的材料设计让卫星在夜空中闪耀如四等星的光芒。

为了保证卫星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稳定运行,科研人员研发了一套创新的温控系统。这套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卫星内部的温度,使其保持在一个恒定的范围。同时,还设计了一种巧妙的零耗电方案,通过利用其他仪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让卫星整体能够自行调节温度,从而大大降低了耗电量。这一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不仅节省了能源,而且使卫星在太空中经受住极端温度变化的考验。

“东方红一号”顺利发射

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我国终于成功研制出了卫星和运载火箭。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1970年4月24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场,“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只见火箭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仅仅10分钟后,这颗卫星便顺利进入了预定轨道。

这一刻,标志着中国航天史翻开了新的篇章。我国成为了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个伟大的成就,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国务院批复同意,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日--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东方红一号”,它是中国航天之路的起点,也是我们永远的历史丰碑。

评论
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尔沁街道民航社区
大学士级
了解
2024-04-25
科普~王浩东
举人级
已阅
2024-04-25
小新达人
学士级
东方红一号,中国航天起点。
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