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易瘦体质真的存在吗?一个月瘦多少斤才科学?专家详解

桂花飘香
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基层疾病防控能力。
收藏

**你们身边有没有那种****任何时候都在吃吃吃,****却从没见他们胖过的瘦子?经常在微信里用「不胖 X 斤不改头像」****的头像那种?**有外媒还真的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十个声称「吃不胖」的瘦人聚集在了一起,每天勒令他们吃很多食物还不许运动,看他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传说中「易瘦体质」的真相。

「吃不胖」这件事,根本不存在实验开始之前,这十个人是这样(拉仇恨)的:

于是,他们平均每天需要吃下 5000 大卡的食物,具体来说就像这样:

很多很多炸鸡

很多很多甜食和巧克力

同时,他们还被禁止运动,每天最多能走 5000 步。

对此,他们还分为了两派:So Easy 派


有点难派


这样的实验要持续进行四周,四周后,如果有人体重增加超过 10% ,就会惨遭淘汰。

结果,四周后,这十个瘦子
都 胖 了!

所以,只要摄入的卡路里超过日常所需,又没有办法运动把他们消耗掉,是个人都会胖的。

「怎么吃都不胖」这件事,根本不存在。

然而,神奇之处在于:同样是摄入了超过自己所需两倍的热量,这十个人中有的人体重增加很多,有的人却增加很少。比如增重最多的这位小哥

足足增加了 9.5% 的体重


而增重最少的

只增加了 5.5%


更有的人,比如这位亚裔小哥,虽然胖了不少(增重 8%)。但大家的肚子都变得圆滚滚了,他的体型却没什么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

经过对小哥身体数据的测量,发现这位亚裔小哥增加的体重里,只有 2% 是脂肪,同时他的基础代谢却增加了近 30%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换言之,你吃多了东西变成脂肪囤积起来,有的人吃多了他们的身体会主动调节,然后把它消耗掉。**瘦子能不胖没什么秘密,那都是命啊。
肥胖由两大因素影响,一是遗传因素,另一个是生活习惯因素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肥胖,孩子遗传肥胖的概率为32%-33.6%,如果父母双方均肥胖,孩子遗传肥胖的概率为50%-60%
除了遗传因素,能引起肥胖的其它因素统称为生活习惯因素。
基础代谢率相对高的人,比其他人燃烧更多脂肪,相对不容易胖。反之,基础代谢率相对低的人,更容易肥胖,也可以认为是易胖体质。
多项调查研究显示,与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超过200种。对于易胖体质人群来说,减重的关键还是要从减少摄入、增加消耗两方面入手。
如果将一个人的体重比做蓄水池,每日摄入的能量就好比是注水管,代谢消耗掉的能量就好比是出水管。入多出少就会变胖,入少出多就会变瘦。
对大部分人来讲,重点在调整饮食结构,并不需要完全不吃碳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18-60岁成年人膳食的宏量营养素的热量摄取占每日总热量摄入的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0%-65%,脂肪20%-30%,蛋白质10%-15%
需要减重的人群可以在上述范围内适当提高蛋白质摄入比例和相应减少碳水及脂肪的摄入比例。
其实,目前学界对于减重的速度,也就是每个月应该掉秤多少斤还没有确切的定论,甚至对于不同减重手段的预期效果也有不同看法。
如果考虑通过医疗手段减重,需要咨询减重相关的医师或专家,谨慎对待减肥药物、抽脂手术等,切不可一味追求减重而忽略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