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乡贤余瑞璜少儿时代的故事

抚州市科普作家协会
让科普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收藏

余母每天穿着洗得发白的干净布衫,脸上挂着笑容。清晨,她第一个起床,梳洗完毕,便走进儿子房间,轻轻拍床,唤醒余瑞璜起床晨读,这是她的习惯。

余家,有间明亮的书屋,异常安静。但每日清晨会传出童年余瑞璜郎朗的读书声,让一条街充满了书香气。

初升的太阳,从熟悉的窗户进去,照在余瑞璜的脸上,也照着他手上的书。余瑞璜读着母亲教的五、七言古诗,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虽然小时候的余瑞璜对这些古诗的理解不怎么深,但他喜欢读,愿意背,打下了良好的语文基础,提高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后来,余瑞璜常对他的学生说,语文知识好比一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能打开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宝库的大门。

每天傍晚,余瑞璜都要自习到深夜十一点,油灯下,余母在一针一针纳着千层布鞋底,她手中的苎麻长线越纳越短。母亲的伴读让童年的余瑞璜内心感动。

有一年的农历十月十七十八曰,四点钟天就亮了,余瑞璜没有听到母亲的拍床声,自己起床,洗漱后开始晨读,读了一个多小时,迎来了黎明前的黑暗,才知道这是母亲说的农历十七十八假天亮,马上点亮灯,继续晨读。余母醒来看到了这种情景,心痛孩子读书的辛苦。这情景让邻居一位睡不着觉的老人看到了,第二天清早在圩上四处宣扬余家孩子半夜读书的情景。称赞毛栗刺人,出世刺人,孩子有出息,从小就能看出。余瑞璜从小刻苦学习的精神,激励着梅杏乡几代子孙,余氏、侯氏、黄氏家族,出过好几个学者、军中名将和知名商人。

余母一直注重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她教育余瑞璜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爱国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心。每年的冬至,她领着余瑞璜扛着锄头,拿着镰刀,带着香烛等祭品去石拱寺旁的牛栏山扫墓,那里安息着她的曾外祖父,清朝禁烟名臣黄爵滋。走完一段乡间小路,一座古拱桥,便能看到山坡上一片凸起的土堆,那全是黄家长辈的墓,其中一座用青砖圈起,竖了一块普通墓碑的老墓便是黄爵滋的墓,离墓不远处,有两颗苍老的松树,几只飞来的小鸟,停在树梢,让山坡徒增了高度。余母带着余瑞璜在曾外祖父黄爵滋的墓碑前点着香烛,摆上祭品后,一边为墓地松土和拔草,一边讲述着她曾外祖父的故事。黄爵滋,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林则徐、邓廷桢一样,是不畏权势的禁烟名臣。他七岁能诗,十岁通诸子之学,道光三年考中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兼左副都御史。曾三次主乡试、两次会试监考官,公正,公平地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同时,他又是位诗人,作品以气韵高雅,力追汉唐而著称。听了母亲讲述曾外祖父小时学有所成,为官后为国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余瑞璜深受教育。这时,余瑞璜再看古墓不远处的两棵苍松,感觉它在寒冬,把节气长成了气节与思想。

风从梅杏乡东面的黄水河上走过,吹散了多少动人的传说,只留下余瑞璜童年的故事,被家乡的父老乡亲用酒和茶酿成了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