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磨砺成钰 固馈中华——韦钰

西北民族大学物理演示与工程训练科普教育基地
原创
依托基地丰富图文、视频、音频等科普资源进行科普宣传。
收藏

导语:她在电子学领域发表了300多篇科学论文,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她为我国生物电子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她当选为第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且获得境外美、英、日、加等九所大学名誉博士。她是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

曾经做过作家梦

生于1940年的韦钰,祖籍广西桂林,因妈妈是苏州浒墅关人的缘故,她10岁那年曾就读于苏州浒关中学。两年后,随家人迁居南京。中学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附中。那时候,读书完全是凭自己的喜好,没有升学的压力,同学中也没有谁会考不上大学。所以整个中学时代,少女韦钰是在游戏中度过的。但正是这宽松的环境培养了韦钰对于兴趣的执著追求。和其他同学一样,常常演话剧、跳舞、做航模,还参加过第一批南京市的航模设计比赛。而且还是体操队成员,在中学毕业时,如果不是家里反对,韦钰差一点就成了体育学院的学生,从此改写自己的职业生涯。尽管如此,到大学以后,她仍然保持着对体育的爱好,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

中学时代的孩子都会对未来勾勒一个朦胧而美好的梦,自己就是里面的主角。韦钰也不例外,但是,她从没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在梦里,她要扮演的角色是笔耕不辍的作家。梦想来自于如火如荼的抗美援朝战争。著名作家魏巍在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给少女韦钰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求用泥巴做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于是,韦钰就捏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我的祖国》。不仅如此,韦钰连发表作品的笔名都想好了,就叫“鲁巍”。“鲁”是鲁迅的鲁,“巍”是魏巍的巍,可见这两位大作家对她的影响之深。

当然,后来韦钰并没有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故事。作为一位研究生物电子技术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她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书写了当时最前沿的篇章。回首往事,韦钰她认为就是因为自己在科研中一直保持了中学时代的激情,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最美好的时光在东大

1956年,作为南师附中的学生,她到东南大学听刚从美国回来的两个教授做报告,其中提到电子学既有理又有工,特别有挑战性,很有前途。1957年9月,她考上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61年本科毕业后被推荐读本校的研究生,并于1965年毕业,她是当时唯一能够完整完成全部研究生培养过程而毕业的研究生。

她的成绩非常优秀,毕业成果参加了第一届高教成果展。但是随之而来的“文革”,因为她的导师陆钟祚教授被打为“反动学术权威”,同时也因为家庭问题,韦钰成为“资产阶级的苗子”、“狗崽子”,因而被迫离开研究室,丧失了从事科研的权利。

差不多10年光阴就这样过去了。韦钰回到导师身边、回到研究室时,选拔出国人员的机会来了。但是,当时韦钰并不那么想出国,是导师一再说服,她才去参加选拔考试。1978年,韦钰参加出国前的外语考试,对于出国她并不十分情愿,是她研究生时的导师勉励她去考。一旦决定去做,就显示出她的实力和果敢。她的出国经历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真实的人性与心态。

刻苦学习 回报祖国

1978年底,韦钰作为改革开放首批留学生之一,前往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攻读电子学博士学位。临出国前,韦钰在北京看了一个有关周总理生活和工作的展览。总理东渡日本求学,怀抱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理想,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展览对她留学和留学归来后的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世纪80年代,从事电子学研究的女博士寥寥无几。韦钰的导师带过70多位博士,但只有她一个女性。在学习上,她比很多男博士还拼命。留德3年,她没有给自己放一天假,每天像蜜蜂一样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有人这样描述:“韦钰一来,整个楼都动起来了”,形容她跑来跑去,珍惜时间。回想那时出国留学,有一种悲壮在里面。韦钰说,他们是带着老师的嘱托和厚望、带着责任出国的,而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多少好处。他们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春天。因为韦钰在很多时候谈到总理对她的影响,所以,邓颖超还特别寄给她总理的全集。这一切,让她在德国勤奋学习、刻苦攻读。

“我们那批出去的都回来了,没有不回来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情,那时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韦钰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为什么回来,很简单,没想过不回来。”“有的人是回来后感到非常失望,后来又出去的。”“那一批送出去的人,除了回国没有想到过有第二条路。”不仅如此,韦钰回国后还把留学中省吃俭用攒下的奖学金捐给国家,她的举措曾令外国好友非常不解。

经过奋力拼搏,韦钰仅用3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并凭借出色的毕业设计获得亚琛工业大学博歇尔奖章。在当年毕业的100多位博士生中.获得该奖章的仅2人,这也是中国人首次获此殊荣。而且最重要的是她在那里找到了自信、获得了尊重,集中精力做了很多事情,并且也认识到自己能够做很多事情。

组建生物电子学

1982年,带着对科学的无限渴求,韦钰最终带着丰硕的成果回归祖国的怀抱,回到母校东南大学。归国之后的韦钰本可以在微波电子领域大展身手,出人意料的是,她却放弃自己的专业,着手组建在国外尚属新兴学科的生物电子学专业,这是我国高校最早建立也是最有影响的同类专业和实验室。然而,对于这一未知领域,很多人心里没底,外在环境也很不如意。业界质疑声不断,甚至有同行说她是“虚假撞骗”。学校要提她做教授,主管部门反对,理由是年纪太轻,还派人专门调查。可以想见,韦钰当时承受多么大的压力。

最终,韦钰咬紧牙关,取得了成功。在她的带领下,实验室研制出国内第一批生物组织的微波CT、超声CT、衍射CT和B/A非线性参量断层图像,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继美、日之后,第三个能做出B/A断层图像的国家。后来,韦钰又在国内建立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在国际上首先系统地阐明了分子器件和分子计算系统的基本特性,并首先采用了分子器件分子设计的方法,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她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LB膜,是国内电子束刻蚀的最好水平。

提及当年的“开路”经历,韦钰颇为感叹。“在那种情形下,我只有奋斗出去才能活下来,不然我就成了骗子。好在有很多人支持我,让我最终坚持下来。”她还说:“创新产于激情驱动下的直觉思维。激情源于对国家、人民、科学、自然的热爱而产生的强烈事业心,还有长期地探案和积累基于献身精神推动下的坚韧和无畏。”

投身于国家教育事业之中

1993年,韦钰因为之前卓越的成绩,被任命为国家教委副主任。当时正是她科研事业发展的最为顺利的时候,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已经建好,科研项目即将完成,博士点也已申请到。意外使命打乱了她的科研规划,意味着她要放下奋斗多年的研究,韦钰有些犹豫,但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安排。

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负责人,韦钰上任伊始便提议实施“春晖计划”,资助优秀留学人员回国短期工作。1997年,“春晖计划”全面实施,在留学人员中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激发了他们浓郁的爱国热情。20多年来已吸引成成千上万名留学人员回国服务。1998年,中央实行政府机构改革,国家教委改为教育部,韦钰便由国家教委副主任改任教育部副部长。改任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跨世纪人才交流。谈及初衷,韦钰表示,年轻人脱颖而出很不容易,国家要努力为优秀青年学子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早日学有所成。

不久,韦钰又向教育部提议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吸引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培养造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这一计划成效显著,硕果纷呈,在海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和普遍好评,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韦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她看来,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得到他们应有的待遇,不能有后顾之忧。

2002年卸任教育部副部长后,韦钰又回校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带领研究团队开始在脑科学的基础上研究人的发展规律。她说:“科学发展给我们带来研究人的发展规律的可能性,因此诞生了神经教育学。”神经教育学的目的是教育,并不是从事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而是从事转化研究,她将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神经教育学、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研究发现,0-3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韦钰之所以关注儿童早期教育,是因为“脑科学”对教育最大的影响始于对早期教育政策的改变。

作为国内最早倡导推进神经教育学研究的科学家,韦钰带领团队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是推动中国神经教育学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她倡导进行“基于实证的教育研究”,要积极推动以脑科学为基础的实证教育研究。

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

2001年,我国教育部和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发起了类似的科学教育改革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学习和教育。韦钰作为“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和“明天小小科学家”项目发起人之一,又是积极推动者。2002年,韦钰从教育部副部长岗位退下来之后,为了推进“做中学”项目建设,韦钰通过互联网,建立微博,当上博客,与网民研讨、交流。到2005年,韦钰就有了两年的“博”龄,被网民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她说,“做中学”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在百余所学校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然而从整体上看,认识没有统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她呼吁,从娃娃开始抓创新文化建设。

韦钰的博客主题是有关儿童成长、青少年发展、“海归”未来、教育不公等,吸引了网民的热烈回应。她认为“我们目前的教育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的现实……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必然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民组成,但在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状况下,很多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热情在儿童时期已经被消磨殆尽。到大学阶段,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这是很可怕的。“只有能力特别强的、‘压不垮’的极少数人可以脱颖而出,这样下去,创新型国家如何建成?”一位年轻的网民回应道:我们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一代,从小接受的知识只和考试有关,缺乏创新意识和精神,真希望小弟小妹们补上这一课。一位网民说:我十分赞成您谈到的创新文化。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自由地发挥自已长处的环境,让我们去创造。也有网民表示:希望韦院士把建议更具体化,提出实施的具体方案和审核标准……

韦钰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国家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支持对教育的科学研究,建立科学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提高教育科学研究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科学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把普及电脑科学知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系列;修订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从幼儿园开始设立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把科学课列为小学的核心课程,等等。韦钰喜欢与网民交流、讨论问题。她认为,博客为所有人提供了平等发表意见的空间,通过‘博客’这种民主的形式,把自己的知识回馈社会,这也是一种快乐。

有位伟人说过: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在崎岖小道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韦钰就是这样一位孜孜向上的攀登者,不管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

2016年度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评价道:韦钰科研成果突出,行政魄力非凡。为推动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未来合格的社会公民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她倾尽己能,参与国际范围内的科学教育研究,推动中国科学教育改革为提高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卓越。

参考文献:

[1]林阿绵.韦钰:新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的求学生涯[J].传记文学,2017(01):75-79.

[2]李之涵.广西人韦钰: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J].农家之友,2013(06):34-35.

[3]晓余.从教授到校长 从专家到部长——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J].苏南科技开发,2005(11):61-62.

[4]许志龙.为使桃李更芬芳——记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J].紫光阁,1995(08):10.

评论
臭皮匠心
庶吉士级
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在崎岖小道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韦钰就是这样一位孜孜向上的攀登者,向韦钰学习,发扬科学家精神,建功新时代。
2024-03-28
科普员赵鹏
少师级
导语:她在电子学领域发表了300多篇科学论文,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她为我国生物电子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她当选为第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且获得境外美、英、日、加等九所大学名誉博士。她是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
2024-03-29
甘*美*
学士级
导语:她在电子学领域发表了300多篇科学论文,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她为我国生物电子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她当选为第一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且获得境外美、英、日、加等九所大学名誉博士。她是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韦钰。
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