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侯祥麟和他的十三箱书刊

中国石油学会
传播石油知识,弘扬石油精神
收藏

侯祥麟院士是中国炼油工业的奠基人,从航空燃油、“两弹一星”特种油品的研制,到“五朵金花”“四朵金花”燃油技术开发,石油圈的人对这些故事耳熟能详,但是,他从美国留学归来带回十三箱技术书刊的经历却少有人知。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远在美国波士顿留学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侯祥麟闻听喜讯激动不已。当时,侯祥麟担任留美科协常务干事,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国家动员留美学者回国参加国家建设。新中国的成立,让他认识到自己也到了回归的时候,早一点用学到的知识建设新中国。

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侯祥麟辞去了在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北美基督教中国学生会担任的职务,没有续签与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系燃料研究室的工作合同,开始为回国做准备。和很多准备回国的人一样,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国时给亲人和国家带些什么。

五年多的留学生涯,侯祥麟积攒下来的有价值的物品,只有数百册能源和化学方面的书刊。他清点了一下,感觉还是有些少,因为一穷二白的中国急需太多科技资料。于是,他拿出仅有的积蓄,又购买了上百册图书。就这样,在他回国时,十三箱书刊成了这位留美学子献给新中国的特殊礼物。

如此多的书刊无法随身携带。侯祥麟办好离境手续后,便开始考虑这批书刊的运输问题。他先是将它们从波士顿运送到纽约,在纽约办理托运手续,直接送到停靠在洛杉矶,他回国准备乘坐的货船上。侯祥麟为什么会坐货船回国呢?原来,自1948 年起,因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英国政府与美国相互勾结,刁难、阻止留美学者回国,邮轮票很难订到。最终在旅行社的帮助下,侯祥麟选择乘坐挪威货船归国。

1950年5月的一天,侯祥麟赶到洛杉矶、坐上了这条载有十名中国乘客的挪威货船。他们从洛杉矶出发,经停菲律宾马尼拉,然后到达中国香港,短暂停留后继续北上。1950年6月26日,这条货轮在太平洋上航行了一个多月之后,抵达中国青岛。38岁的侯祥麟在离开祖国五年之后,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他激动得热泪盈眶。

回到北京,侯祥麟最惦记的是那十三箱书刊。按原计划,货轮离开青岛去韩国釜山港卸货后,再返回天津交付托运的行李。但多次联系,一直没有该船到津的消息。十名中国人从美国带回来的行李不是各种贵重物品就是学习资料,都担心出什么意外。侯祥麟更是焦急万分,十三箱书刊一旦遗失,对他来说是难以估量的损失。

等来等去,终于等到了货船的消息。原来,侯祥麟等人到达青岛那一天,正值朝鲜战争爆发,货船无法再去釜山,只得改道日本卸货,延误了好多天才返回天津。最终,侯祥麟有惊无险地收到了那批书刊。

在美国读书五年,侯祥麟迢迢万里回到祖国,没有带任何贵重物品,只带了十三箱科技书刊,作为献给新中国的礼物。拳拳学子心,都是科技报国的赤热。这批书刊,后来被他全部捐献给新成立的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图书馆,成为全院科技人员进行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

时至今日,在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图书馆,读者仍然能够翻阅侯祥麟院士捐献的这批书刊。年深日久,纸页泛黄,但侯祥麟先生科技报国的激情,仍然在字里行间不停涌动。

作者:谈谈

评论
科普达人精英
少师级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2024-01-29
一生有多少个明天
贡士级
2024-02-01
鹤影杳秋
秀才级
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
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