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未成年人成长教育50问】之34问: 怎样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

柳州市科普作家协会
原创
组织科普创作和研究,开展与科普宣传有关的各项活动
收藏

【案例表象】

“这一周,一鸣同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家长做家务,洗碗、扫地、拖地板这些活儿,做得又多又好,特别提出表扬!” 周末家务会上,爸爸刚刚表扬了一鸣,妈妈也发了言:“还有,一鸣同学每次吃饭都能做到光盘行动,饭碗中连一粒米都不剩,也要提出表扬。一鸣同学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值得我们全家学习!” “都是爸爸妈妈平时带教得好。你们快不要说了,怪不好意思的!”听到爸爸妈妈都在表扬自己,一鸣同学很谦虚地讲。

【案例分析】

周末的家务会上,一鸣同学因为勤劳和节约的良好行为,同时受到爸爸妈妈两名家长的肯定和表扬,这是一件非常积极向上的好事情。不但孩子做得好,家长也做得非常到位,整体形成了一种良好氛围。分析这个成功案例,有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第一,勤俭节约是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朝李商隐这两句诗历经一千多年,依然生命力旺盛,不只是因为它所蕴含深刻的道理,更是由于它倡导和传承了一种优秀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勤俭行为,对于生活中勤奋和节俭之人,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都会给他们以充分的尊重和赞扬。道理很简单,譬如给一个水池中蓄水,进水量大出水量小,很快就能把水池蓄满。相反,如果进水量小出水量大,那么不但蓄不满,而且还会把原先水池内的水给消耗掉。勤奋好比是大的进水量,节俭就像是小的出水量,而懒惰就像是小的进水量、奢侈如同大的出水量,两相对比,高下立判。无数个家庭就是在这个规律中起起落落,一朝崛起是因为这个道理,有时败落也逃不脱这个规律。因此,勤俭节约始终是家庭兴旺发达、和谐美满的前提条件,也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第二,及时肯定效果佳。“人非生而知之者”,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甚至在当前这个物质相对比较丰富的时代,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对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他们中个别人还会觉得勤俭节约是一个过了时的提法,物质贫乏时才这样做,物质丰富了就没有必要这样“跟自己过不去”,更要甚者觉得节约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需要坚决反对和及时纠正。当然,也有不少的孩子,就像前文中的一鸣同学,受家庭氛围熏陶、身边大人的影响,有样学样,力所能及的主动帮忙做家务、真正落实“光盘行动”、尽量少的向家长提生活方面的要求,体现出一个孩子在他那个年龄阶段应有的“懂事儿”。这个时候,家长们就非常有必要向一鸣家长学习,学习他们及时发现孩子的优良表现、及时肯定孩子的良好做法、及时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更有信心、做得更好。 第三,坚持终会成习惯。素质是根植于骨子里面的自觉行动。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道理,让孩子偶尔勤俭节约并不难,但是如果让他们形成习惯,进而成为素质,变成自觉行动这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首先,家长的良好示范作用要体现在前。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家长在言语上要求百遍千遍不如在行动上做好一遍。我们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了,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跟上来”。其次,要监督到位。要求和示范只是前提,监督落实才是必须的工作。再好的想法如果没有落地都终究是水中月镜中花。还有就是要坚持始终。昙花一现式的“良好表现”只是在作秀,算不上素质,不是我们培养孩子所应采取的做法。只有我们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始终如一的坚持做下去,孩子才有可能将一种做法形成习惯,进而变成自觉行为,受益终生。

【经验总结】

  1. 及时表扬。过了时的表扬,效果会打很大折扣。 2. 拒绝作秀。素质做不得秀,否则害人更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