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这种生物正在改变全球水生生态系统!鄱阳湖每升湖水中就超过900只

我是科学人
传承科学精神,汲取榜样力量
收藏

塑料污染正在改变全球水生生态系统。此前,鄱阳湖轮虫制造塑料颗粒的研究发现更是震惊了全球!

鄱阳湖

根据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海水和淡水中的轮虫可以摄取和分解微塑料,然后生成纳米塑料颗粒排出体外。以鄱阳湖为例,根据研究数据估计,轮虫每天在鄱阳湖一共能产生1.33亿亿个纳米塑料颗粒,这一惊人的数据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人们对于轮虫这种生物的好奇也达到了顶峰。

轮虫

从南极磷虾到轮虫

那么,研究人员是如何关注到轮虫与塑料污染的关系呢?这还要从2018的一项研究说起。

彼时,长年从事微塑料相关研究的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邢宝山看到了一篇关于“南极磷虾能摄入微塑料,并用大颚(磷虾的咀嚼器)将其磨成纳米塑料”的论文,激发了他新的科研思路。

南极磷虾

“既然南极磷虾这种生活在遥远极地的生物能‘分解’微塑料,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范围内,是否也广泛存在能产生同样效果的生物,进而对环境中纳米塑料的含量造成影响呢?”在这一想法的驱使下,邢宝山和中国海洋大学的赵建教授合作,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而他们的研究对象就是轮虫。

轮虫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地表水的常见浮游动物,大多数体长不超过0.5毫米。以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为例,每升湖水中就有超过900只轮虫。而且,与南极磷虾一样,它们拥有一种独特的咀嚼器,能够摄入和分解各种类型的塑料,包括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研究人员观察了褶皱臂尾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两种轮虫,这些轮虫都能大量摄入小于10微米的塑料(这与它们日常食物的尺寸相似),偶尔也会吃些20微米大的塑料,不过再大就吃不下了。

轮虫影响世界水生态

那么,轮虫是如何将纳米塑料颗粒排泄到湖水中的呢?

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轮虫吃下微塑料后,消化道中出现了许多尺寸不一、粗糙不堪的塑料颗粒,其中纳米级塑料颗粒的数量远多于微米级。可见,轮虫咀嚼器中的齿状结构通过研磨,从微塑料表面一点点“抠”下了这些塑料碎片。最后,碎片化的微塑料会从轮虫体内排出,回到湖水中,最终形成了庞大的塑料颗粒数量。

轮虫摄入的微塑料(绿色小球)和研磨产生的纳米塑料(绿色小点)

以鄱阳湖为例,鄱阳湖面积约3690平方千米,文献表明,平均每升鄱阳湖水中约含20.2个直径在50~500微米的微塑料。假设所有轮虫都生活在不超过5米深的湖水,按照本次研究的数据,将轮虫放入含微塑料的水体4小时后,平均每个微塑料颗粒会生成131个纳米塑料颗粒,那么,一天下来,全鄱阳湖的轮虫一共能产生1.33亿亿个纳米塑料颗粒。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还从山东青岛的书院水库、白沙河、大沽河和胶州湾等地采集了不同物种的轮虫样本,结果,所有采样点的轮虫体内均检测到了尺寸在3~30微米的微塑料。除此之外,科研人员还发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东亚和欧洲,微塑料丰度较高的区域恰恰也是轮虫最多的区域,二者间存在高度的地理重叠。而且地球上许多地表水体中微塑料和轮虫的含量都远高于鄱阳湖。文献表明,每升黄河水中约有500颗微塑料,而在印度阿蒂亚尔河的河口,每升河水中约有10133只轮虫。

轮虫的全球分布(左图)和微塑料的全球分布(右图)

在轮虫的作用下,海洋及湖泊中的微塑料污染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由于微塑料的比表面积较大,因此在淡水环境中易于吸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经微塑料吸附后一旦进入食物链循环,可以生物放大到更高水平,进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不是一个个例,我们可能远远低估了轮虫等相关生物在这场全球塑料污染中发挥的作用。而人类对于湖泊、海洋等生态环境的拯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评论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太傅级
维护生态多样性,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我们不要低估了轮虫等相关生物在这场全球塑料污染中发挥的作用。对于湖泊、海洋等生态环境的拯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2024-04-05
无限探索者
大学士级
从塑料被生产,到小小的轮虫“消化”塑料,再到其它生物体内出现,塑料就在自然中循环了一大圈。减少塑料污染,只有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保护地球家园。
2024-04-05
坦 荡 荡
少傅级
褶皱臂尾轮虫和萼花臂尾轮虫两种轮虫,这些轮虫都能大量摄入小于10微米的塑料,对海洋生态环境有着较大影响。
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