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原创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官方科普账号
收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以“打造中国食品安全营养科普第一品牌”为目标,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全民食品科学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和示范作用。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连续位列第一(A+),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上海软科”连续五年蝉联世界第一。学院先后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粮油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学院科普工作团队入选“大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重点项目(中国营养学会)、江苏省服务创新创业成果展(省科协)、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奖(团省委)、被授予江苏青年志愿服务队旗帜(全省高校唯一代表),连续10年获评江苏省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团省委)。涌现出王兴国(中国粮油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少吃油 吃好油》等系列科普读物作者)、张毅(“食话实说”栏目首席科普官)、华霄(抖音科普达人)、万芊(苗娃科普公益者,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鲁晨辉(南国北疆科普公益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张志清(“青芽食育”科普项目创始人、江苏省“三好学生”)等一批科普师生典型。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本着“立足国计民生、促进共建共享、服务健康中国”的宗旨,大力推动科普工作的多元化投入,全面提升科普服务能力,组织面向青少年的科技研究活动和宣传活动、科学实验和科技竞技比赛活动,组织举办常设性或临时性的科普活动或展览、科普专题报告会、讲座、线上等教育活动,为公众提供科技培训、科技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交流活动提供服务、讲解导览服务以及校内交通、卫生、参观指引等基本公共服务。2023年免费开放时间预计将达295天,其中双休日及节假日开放46天,累计接待观众5000余人,其中青少年占比达40%,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与科普效果。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依托世界一流学科和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院系特色优势,切实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无锡市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等社会服务平台作用,积极在中小学中开展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趣味中探索食品科学的魅力。2023年,食品学院科普团队在无锡外国语学校、无锡市育红山水小学、江苏省无锡师范附属小学等多所学校开展长期食育课堂,食品学院教授走进无锡市融成观顺实验小学等中小学校园,通过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科普活动,有效激发中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注,有助于中小学生提前接触相关基础科学知识,培养健康饮食观念,累计受益学生3500余人。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积极响应号召,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多元化科普活动。全国科普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以“提升科学素质,助力粮油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组织600余名新生参观食品学科史馆,品悟科学家精神,组织各年级学生观看“爱粮节粮 从我做起——五谷杂粮 吃出健康”“爱粮节粮 从我做起——降油增绿,共创美好生活”系列科普讲座。科普团队走进无锡市尚贤融创小学,开展“健康大冒险”主题课堂,为学生普及食育知识;食品安全宣传周,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范大明录制食品安全消费科普视频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微信视频号“市说新语”上线,为公众带来速冻面米食品的消费提示。科普团队协助打造江苏省首家肯德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主题餐厅,将“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八准则”等各种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的知识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融入用餐空间,为附近社区居民带来食安营养公开课,并就公众关心的科学营养膳食方面的问题,一对一进行答疑解惑。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通过官方网站、“食品小微”微信公众号发布开放活动的信息,包括学术报告、公开课等,提供多元化的科学交流机会;发布公众宣传科普教育活动,如科普展览、讲座信息,支持食品学科史馆、科普讲解服务在线预约等服务,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更新展教资源情况,公开最新科研成果,以便公众了解食品科学前沿进展。截至2023年12月15日,“食品小微”公众号发布201篇,总关注人数达20602人,浏览量达364072次。通过网络媒体传播公共科普服务信息,切实履行学校社会责任,共同推动科学普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食品学院将坚持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可靠,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目标,努力为建设科学文化大国作出积极贡献。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科技志愿服务队依托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设立,是一支由食品学科领域专家、青年教师、学生等数百名志愿者组成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主要服务领域为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普报告、青少年科技服务、科普讲解、网络科普等。2023年,科技志愿服务队走进无锡市中小学、社区,开展科普活动100余场,受益人数达5000余名。

在志愿者管理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招募志愿者,形成自有志愿者库、合作志愿者库、流动志愿者库的三级志愿团队架构,依据《志愿者管理手册》执行管理细则。志愿活动开始前,统一进行志愿者培训;活动结束后,及时对活动志愿者进行工作总结,汇总更新志愿者工作手册,并据此形成志愿者评价资料。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志愿服务团队。2023年4月,在2022年度全省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典型评选中,食品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张志清荣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2022级硕士研究生吕铃怡荣获“江苏省青年志愿服务新闻宣传奖”。11月,2023年江苏省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中,食品学院“食品安全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作为全省高校唯一代表入选,获食品安全青年志愿服务队授旗。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始终将科普作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持续为科普项目提供经费支持,保障各项科普工作有序展开。学院现有科技、科普工作者368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20余名。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1.打造科普基地:让食品科技成为校园风景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科研平台优势,以校园为核心建强建优科普基地。单位现拥有食品学科史馆、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食之坊工艺大厅、食品感官实验室等一批科普实践基地;现有科技、科普工作者368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江南大学食品学科史馆是国内首家以食品学科史为主题的文化场馆,于2021年6月正式建成。展馆拥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是食品“一流学科”建设中的文化专项工程。食品学科史馆核心面积450余平米,通过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人类食品学科起源历史,和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前沿动态。

食品学院积极响应学会号召,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多元化科普活动。开展食品知识在线问答、食品科学家精神大讨论、乡村儿童食育课堂等科普活动,策划“珍惜粮食”等主题科普展览,并为学生发放科普宣传手册。打造“江南食品大讲堂”“ 食品营养与健康科普讲座”系列品牌科普讲座,邀请国内外食品领域权威专家分享食品科学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普及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和公众树立正确的食物观,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响应“千名院士 千场科普”行动,在“科技列车渝东南行”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开展远程科普讲座——《肠道微生物与营养健康》,将食品科学与技术的前沿知识带到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

2.锻造科普队伍:让食品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坚持“将科普知识送进千家万户”的科普理念,组织开展“博士科技科普团”“食品安全进社区”“儿童食育课堂”等多项品牌科普项目。

“博士科技科普团”始于1999年,累计60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参与,面向中国200余家乡镇企业、乡村社区提供科技、科普服务。通过发挥专业优势、精准服务地方,用科技改善民生,用实践谱写青春梦想。项目团队足迹遍布全国,总里程达16000公里,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70余项。

“食品安全进社区”始于2012年,项目团队与无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无锡市教育局等11家单位展开合作,帮助群众增进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精神文化水平,用科学知识守护人民舌尖上的安全,10余年来共进社区649次,进校园80次,累计受益近20000人。

“青芽食育——让中国儿童远离隐性饥饿”始于2017年,项目团队聚焦中国乡村儿童营养失衡等不良现象,致力于开发食育课程,推动改善中国乡村儿童饮食营养卫生状况。策划青芽食育家乡行,号召食品学子返家乡开展食育活动,足迹走遍新疆石河子、新疆昆玉等偏远乡村地区,与清华大学、云南芒宽团市委在福建福鼎、云南芒宽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站、联合食育科普基地。六年来,项目的脚步走过中国16个省份,触达120多个社区及学校,开展近200场科普课程,受益人数超30000人。

3.搭建科普平台:让科普信息传播你我指尖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打造“食品小微”“江大益生菌实验室”“江南大学油脂园地”等一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了权威、专业、实用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科普信息和服务,累计点击量超500万次。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范大明、张毅、张娜娜等联合策划拍摄科普短视频,在各大主流平台网络播放量破千万。与扬子晚报联合打造“食话实说”科学普及短视频栏目,被新华社、光明网、学习强国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为帮助公众丰富油脂营养知识,正确认识食用油的功能和作用,科学合理地选用油品,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金青哲出版科普书籍《少吃油 吃好油》、《多出油 出好油 用好油》,系列书籍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谢明勇、中国粮油学会专家王瑞元、厉秋岳等联袂推荐,书籍内容授权科普中国科普号等官方平台转载宣传。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科普宣传方式有待加强。传统的讲座、展览等科普方式存在传播有限等问题,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力量拓宽宣传渠道和受众,需要持续向新媒体优势领域借鉴参考。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建议举办科普工作相关培训,邀请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代表分享成功经验,为科普工作者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