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西昌 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

CNKI智慧科普聚合平台
汇集海量科普资源,打造高质量科普平台,促进科普传播。
收藏

在“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中,有一个人们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西昌。说陌生,是因为不少人甚至都不知道这座小城在何处;说熟悉,是因为我们经常在央视的“新闻联播”节目里听到这个名字:“5月17日23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

西昌位于川西高原的安宁河平原腹地,是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这里四面环山,四季常青,鲜花不断,景色优美;城郊有邛海、泸山,山水相映,风光如画;城南50千米的螺髻山具有古冰川地质公园的特色;城北建有卫星发射基地,故西昌又被称为“航天城”……

西昌还是一座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居住着汉、彝、回、藏等20多个民族的人民。在这里,能体验到最正宗的彝族文化,西昌有全国唯一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还有彝族火把节、彝族歌舞表演……民族风情十分浓郁。西昌在中国革命史上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1935年5月22日,红军长征途经此地,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在此歃血结盟……

清风雅雨建昌月西昌具有悠久的历史,曾经是蜀身毒道灵关道凉山段的中心城市以及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西昌古称建昌,“清风雅雨建昌月”中的“建昌”指的便是这里。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但秦时西昌为何郡何县,史籍失载。《禹贡》记载,西昌属于梁州,为西南夷占据,汉初为邛都国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于此设置邛都县。北周时,改名为越巂县。唐、宋时期,这里先后属南诏国、大理国。元代,设立建安州。明代,改为建昌卫。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为西昌县,西昌作为县名正式出现。

西昌的古代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有安宁河流域大石文化遗存,有邛都人和筰都人的青铜文化遗址,有东坪冶铜铸币遗址等古代铸铜文化遗址。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在这里留下了足迹:汉代司马迁“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明代文人杨慎(字升庵)留下“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的千古咏叹,清末民初国画大师马骀绘下“邛都八景”的永恒绝响……

谈到西昌,人们常用“日、月、水、火”四个字来概括。西昌有“月城”之称,因纬度低,海拔高,空气洁净,所以这里的月色格外柔美。

西昌的平均海拔为1510米,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只有18℃,四季如春;全年日照时间超过2400个小时,晴天在300个以上;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落、冬暖夏凉四季春”的美誉和“太阳城”等雅称。那明媚的山水阳光让无数人趋之若鹜,也让西昌成为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赢得了“小春城”之名。

作为一座古城,西昌的风貌保存得相对较好。以上下西街为界,以南是以月城广场为中心的新城;以北则为元代时所建老城。老城保护极好,城墙巍峨,现存三门,一座修缮近千米的城墙将大通门和安定门连接在一起,车辆单向从瓮城穿大通门进入古城区,安定门则只出不进。古城另有瓮城。通过修缮一新的瓮城,游人可以在古城墙上漫步,欣赏到古风犹存的老屋和颇具现代气息的高楼同框入画的景色。眺望古城区,明代布局的街道格局基本得到保持,20余条小巷纵横交错,涌泉街、南街上的古旧民居鳞次栉比。

古城内,南街的人气最旺,老城九街十八巷内有名的老统部巷原是驻军的地方,都司巷和府街则是以前的衙门,四排楼的商业气息最为浓郁。吉祥巷的清真寺、仓街的基督教堂、后营巷的东林寺散落于古城。

城内的居民如今仍沿袭着赶早市的生活习惯,附近的村民将一早采摘的野菜担进城来,红枸杞、野茼蒿、田七、野香菜、水芹菜、苦麻菜、板蓝根、藏红花……品种多样。挑着菜篮、穿过城门的菜农,榨油坊里飘出的菜油香,背着竹筐和簸箕、匆匆而过的匠人……眼前的一切宛若一幅古韵悠长的市井风俗画,令人有穿越回几十年前的错觉。

在西昌古城,还有一片美丽的蓝花楹花海。蓝花楹原产于南美洲,花语为“在绝望中等待爱情”,因此也有人戏称它为“单身狗之花”。每年自4月下旬起,蓝花楹盛放之时,无论是邛海及湿地公园,还是路边、小区里,处处可以碰见浪漫的蓝花楹,香飘满城。蓝花楹是部队基地最先来西昌的前辈们引种于此的。几十年过去了,花树最大、开得最好的自然是基地附近的航天北路。行走在航天北路,曼妙的蓝花楹洋洋洒洒,一朵朵飞舞的紫云一下便迷住了人们的视线。深深沉沉的紫,赋予了西昌别样的风情。随手一张街拍,照片上都是满满的文艺味。

邛海泸山胜境地地处内陆的四川自然是不临海的,不过,西昌确实与“海”相伴。这个“海”就是大名鼎鼎的邛海。

邛海,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形成于距今约180万年前。邛池之名,最早见于《汉书》:“邛都,南山出铜,有邛池泽。”《后汉书》中记载:“邛池,南人以为邛河。”《华阳国志·南中志》云邛池:“纵广二十里,深百余丈,多大鱼……”

关于邛海,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如李膺的《益州记》和《太平御览》等著述中均有记载。相传,在一座名叫梓潼的县城外,住着一对家境贫寒、相依为命的母子。一天,儿子童林山救了一条小青龙。为了报恩,小青龙把财主家中的谷子送给了童林山;不料,母子二人因此被告到了官府。小青龙对二人说:县官审案时,如用大刑,大堂内就会长出竹笋,你二人一定要抱紧竹笋,因为竹笋中会冲出一股大水,将梓潼城淹没,把贪官和财主淹死。之后,你们母子俩骑在我的背上,就能脱险。童林山并未因自己可以脱身而高兴,反而问小青龙,一旦发水,县城内的普通百姓怎么办?小青龙告诉童林山,它会去城中百姓家一一投梦,让他们悄悄离开县城。第二天,开堂会审,县官准备对童林山母子动用大刑。正当这时,会审大堂内竟然真的长出大竹笋,童林山母子迅速抱紧竹笋,顿时,一股大水冲天而起,很快便将县令与财主冲走了。那条青龙游到大堂,救走了母子二人。梓潼县也被一片汪洋淹没,成了水下之城。那片淹没了梓潼县城的汪洋就是今天的邛海。据说,邛都古城就在邛海湖下,若在风平浪静、水清湖净时,人们尚能看到水底的古城遗迹……这虽属传说,却也给邛海增添了一缕神秘的色彩。

邛海之于西昌,好比西湖之于杭州,但湖面要比后者大得多,31平方千米的湖面差不多有5个西湖大,其形状有若蜗牛,晶莹如碧。因为有了它,整座城市多了一份灵动和神韵。

泸山,在距西昌城南5千米处,海拔2300多米,因靠近泸水(金沙江的古称)而得名,又因山状似一只蹲蛙,故又名蛙山。泸山东临邛海,西濒安宁河,北依西昌,南靠螺髻山,自古就与邛海一起被誉为“川南胜境”“蓬莱遗胜”。

关于泸山景色,古人曾用“松、风、水、月”四字加以概括,另有一副对联也描述得十分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

泸山主峰—纱帽顶海拔2317米,与邛海水面高差约有800米,山海相映成趣。登上山顶,可鸟瞰邛海之秀美,远眺安宁河之逶迤。明代诗人杨升庵在登临泸山后曾留下“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的诗句。

“高原天上月,泸山顶上松。”泸山的松树尤其茂盛。山中古树参天,枝繁叶茂,除松树外,尚有黄杉、汉柏、唐柏等稀有珍贵古树。其中,最珍奇的是3株千年古柏,它们的树枝相互缠绕,紧紧拥抱在一起。更为奇特的是,3株古柏中,有一株三年一个轮回发芽长枝,另两株则既不死又不发芽。

沿小路逶迤而上,浓荫处有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师殿、观音阁、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宫等12座汉、唐、明、清时代依山就势而建造的佛寺道观。此外,泸山上还有中国四大碑林之一的光福寺地震碑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等,供人参观。

螺髻山里寻“五绝”螺髻山距西昌城10千米,地跨西昌、德昌、普格二县一市,属大凉山系,主峰海拔4359米,南北绵延100千米。螺髻山在彝语中被称为“安哈波”,意为五百里山峰和五指山峰,因其主峰高耸入云,直插九霄,形似青螺,宛如玉髻而得名。又一说,螺髻山之名来源于与峨眉山的“姊妹”关系—“峨眉山似女人蚕蛾之眉,螺髻山似少女头上青螺状之发髻”。

景区内,千峰叠翠,山势雄奇,胜境遍布,烟云飘渺,被佛家称为仙境之地。山中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以“冰川湖泊、杜鹃花海、冰川刻槽、角峰刃脊、温泉瀑布”这“五绝”闻名天下。

作为中外罕见的古冰川博物院,螺髻山完整地保存了第四纪冰川地貌类型。山中的古冰川刻槽是螺髻山的一绝。它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冰川刻槽,进口3.5米,深2米,长30多米。古冰川夹带坚硬的岩块,以强大的力量刻碾冰川底部和两侧岩石,从而形成了宽而深的刻槽。

由于古生代第四纪早期冰川强大的刨蚀作用,在螺髻山主山脊东西两侧形成锐角耸立、山脊似刃、薄而锐利的72座角峰刃脊。这是螺髻山的又一绝。

在海拔3500~4000米的螺髻山上,沿主峰山脊东西两侧,有大大小小30多个冰川湖泊,呈群状分布,山水交融,各具特色。如黑龙潭以其黑色的湖水深不见底为奇观,姐妹湖是一对身着蓝色“衣服”的孪生姐妹,仙草湖因水中生长有一种奇异的水草而变幻莫测。仙草湖中的水草具有狭长的茎叶,柔软坚韧,贴近水面时倒伏于水面上,并随着水流方向整齐地倒伏,在阳光下形成一个美丽的金色花环,环绕在湖的四周。五彩湖的湖水泛映出红、橙、黄、绿、蓝五种色彩,十分绚丽,仿佛是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高原湖泊像是林间精灵的眼睛,它们流出的“眼泪”悄悄潜入雄峙的大山下,以清澈的溪流与无形的暗河将众多的湖泊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流域,汇聚成清水沟、小槽河沟乃至则木河,滋养着当地山民。

初春至盛夏,在螺髻山中可以看到第四绝—杜鹃花海。此时,山上的各色杜鹃竞相争艳,或红或白,或紫或蓝,有数万亩之多,漫山遍野。其中,乳黄色的大叶杜鹃最为稀有,属于珍稀名花,有“杜鹃皇后”之称。在彝语中,杜鹃花被称为“索玛花”,是彝家的迎客之花。

螺髻山中还有一个日出水量为世界之最的温泉瀑布,它也是全球唯一可观、可赏、可饮、抗衰老的天然温泉,亦为螺髻山“五绝”之一。瀑布位于螺髻山中段大槽河峡谷,水流从绝壁喷涌而出,飞泻而下,形成高30余米、宽18米的瀑布,以瀑布为帘,下面形成了一处长10米、宽2米、深齐腰、可容20人的天然浴池。池中的温泉水温常年在32℃左右,水中含有镁、铜、钾、硒等微量元素。东晋人常璩所著《华阳国志》中记载了这处温泉瀑布:“温泉穴,冬夏常热,下流洗澡,治疾病。”

“嫦娥”在这里奔月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航天发射场之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北斗”和“嫦娥”唯一的“母港”,也是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坐落于西昌市西北65千米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始建于1970年。这里不仅山峰高耸,风景如画,还具备“天然发射场”的先天优越条件,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航天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于1982年交付使用;1984年1月,发射中国首颗通信卫星,揭开了我国卫星通信的序幕;1986年2月1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实用广播通信卫星,结束了我国租用国外卫星看电视、听广播的历史;1990年4月7日,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国外商务卫星,首次敲开了国际航天市场的大门……

建成50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组织144次发射,将160多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进行过34次对外商业卫星发射,发射次数为我国4个航天发射场之最,其中包括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55颗北斗导航卫星以及5次探月航天器的发射。

这座现代化的卫星发射中心为什么要建在西昌呢?因为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二是晴好天气多,“发射窗口”好。西昌地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是全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地面风力柔和适度,且雨旱两季分明,日照天数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年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三是峡谷地形隐蔽,地质结构坚实。四是交通、通信条件好。国家派出专家学者曾先后勘察过西南、西北和中南9省区的81个县,最后才筛选出这个地方建基地。于是,西昌又增添了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名称—“中国航天城”。

1985年10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对外开放,神秘的峡谷终于掀开面纱,西昌也由此声名远播。如今,笔架山下那条峡谷变成了神秘的科学迷宫,也成了极具诱惑力的旅游目的地。自对外开放以来,已有数十万海内外游客来到这片神奇的峡谷,了解火箭发射的精彩过程。在这里,游人可以参观发射架、发射指挥控制大厅、长征三号火箭实体以及卫星发射、控制中心,观看航天展馆、神舟号模型展厅、“嫦娥工程”展厅、“嫦娥”一号模型及火箭残骸回收物、“嫦娥”三号着陆车及“玉兔”号月球车模型展厅等,感受我国航天高科技的神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