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世界科幻动态】上原香: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参加记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原创
对科普科幻青年创作人才进行遴选和培训指导,支持青年人的创作
收藏

2023年10月18日至22日,我参加了在中国成都举行的世界科幻大会。

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这是我自2019年以来首次来到成都,亦是疫情后首次来到中国。为了能够参加这次大会,我更是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我任教于日本的一所大学。我们学校,一般学期内是不允许出国的。因此,我必须提前几个月向学校提交出差的申请,以便获取批准。此外,以前适用于日本国民的15天以内免签的政策已经暂停了,因此我在出行前两个月就得在网上向中国签证服务中心预约“签证申请”。在等待了大约一个月以后,终于可以去办理签证申请手续了。几天后,我必须又再次回到申请签证的服务中心,去获取签证。这样,才最终获得了通往中国的签证。在办理中国签证的过程中,我觉得中国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因此,之后能在中国成都再次见到阔别四年的友人和熟人,并结识新的朋友,对我来说,是无比的激动与珍贵。

10月18日,我来到成都后第一时间前往参观了会场。因为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世界科幻大会,所以在“科幻之都”成都,修建了一座科幻馆。成都科学馆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是一座将宇宙空间与未来完美融合的艺术建筑物,其优美的曲线让人叹为观止。馆内的各个会议室以太阳系中的行星命名,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馆内入口处是一个穿着宇航服的熊猫吉祥物“科梦”(Kormo)的塑像。“科梦”的各种商品几乎随处可见。我本想也买一个那发光的小塑像的,但大会开始没几天,我的书和杂志就已经装满了整个行李箱,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空间留给科梦了。可是,如今已然回到日本,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却十分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为科梦挤出哪怕一点点的空间。真的应该买一个小科梦的!11月18日,在《科幻世界》李闻怡女士的安排下,我有幸与其他同样来自日本的嘉宾一同参观了《科幻世界》杂志社。对我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次朝圣之旅。我在《科幻世界》杂志社的标志招牌前拍照留念了。当晚,举行了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开幕式,场面尤为壮观,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演出的节目中,既有传统川剧的变脸,亦有展现多样性的现代舞,以及以未来为主题的魔术。但最令人难忘的还是为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开幕式专门创作的主题曲《遇见未来》。这首歌由许多孩子一齐登台演唱,由此展现出了这次大会成功的背后有着许许多多人的努力。“乘着风遇见未来,并着肩穿越天外”“灯火邀银河,时光耀时代千奇万想梦”——这是一首充满梦幻的歌曲,让人感受到了时空的无限膨胀。

10月19日,我有幸与同为日本嘉宾的立原透耶老师,以及中国友人任冬梅女士一起参观了董仁威老师(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监事长)的办公室。在董老师办公室的书架上,摆放着许多与科幻小说有关的藏书。我送给董老师一本《移动迷宫》,这是我与立原老师一同参与翻译的中国科幻短篇小说集。办公室里还陈列着刘慈欣、王晋康、何夕的手稿,韩松的第一本校本,姚海军主编的蜡纸油印版的同人志《星云》等,真是大饱眼福!之后,我们在一个满是桔子园的山村里,在一家极具中国特色的院子里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在这次拜访中,董老师想起我和立原老师,我们曾于2022年第十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中,获得了《三体》系列日文版出版团队及译者的“星桥奖”。所以,之后我们横跨市区,去到了另一个办公室去领取奖状和纪念品。奖状上的确写有我的名字,我从未获得过如此殊荣。我要尽我所能,不辜负这份荣誉。在这个小小的迷你旅行结束之后,我又去了成都科幻馆,在那里参观了出展的书店和科幻迷们的展台。最大的收获是收集全了《中国科幻口述史》三卷本。当我与编者杨枫女士交谈时,她告诉我,为了保证这套书的文献价值,他们对事实是经过了反复核对的。我觉得这真是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当天,我还找到了CSFDB中文科幻数据库 (https://csfdb.cn/) 的展位。这个数据库技术非常先进,内容丰富,很难让人相信它是由少数粉丝做成的。我和展位上的两个人合了影,但却没有勇气问他们的名字。后来问了三丰先生,才知道他们是天爵(Arthur Liu)和科幻光年。之后,我去听了“韩松糖匪读书会”。糖匪女士一如既往地活泼,而韩松老师则一如既往地安静。他们读的两部作品分别是《后来的人类》和《冷战的信使》。虽然我没有机会问他们为什么把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但在我看来,这两部作品都表现出了对“实存”问题的关注。朗读会结束后,两人立刻被粉丝们团团围住。当晚,举行了银河奖颁奖典礼。舞台上方的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视频,从梁启超和鲁迅开始,回顾了自清末以来中国科幻的发展史,并将新一届的银河奖得主们也放置在了中国科幻的发展史中。

10月21日,我受邀参与了在土星厅的一个小组讨论会,主题是《目向东方:中国科幻小说吸引全球关注的特性》。《科幻世界》杂志社的曾筱洁女士主持了该次讨论会。我与来自爱沙尼亚的尼古拉・卡拉耶夫先生(作家、记者)、来自德国的麦子丰先生(编辑),以及来自塞尔维亚的保阳・塔拉比奇先生(科幻作家、翻译家、研究员)进行了互动。首先,我们分别介绍了在各自的国家里是如何译介中国科幻小说的。在日本,虽然早期对中国科幻小说已有翻译出版,但进入商业出版后,刘宇昆翻译的中国科幻作品的英译本被翻译成了日语,这为之后的中文直译日文的商业出版铺平了道路。“中译日”这一商业出版领域也因此被彻底激活了。而在翻译刘慈欣的作品时,出版社组建了一个合议组,同时对照中英文版本,完成了日文版的翻译。参加本次讨论会其他嘉宾所在的国家,似乎基本上都是由英译本转译成他们所在国家的语言的。在德国,他们还在宣传活动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推出了作家座谈活动。听到这里,我想起陈楸帆先生因去欧洲宣传,所以没能参加这次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一事。我从日本带来的那本厚厚的《AI 2041》,本想请陈楸帆先生签名的,没想到,他没有回国,哪怕是暂时回国也没有!

让我们把话题引回到《目向东方》,日本对中国科幻小说的翻译似乎多于参加本次讨论会其他嘉宾所在的国家,但邀请作者参与推广的活动却几乎没有。我不属于商业出版界,能做的并不多,但目前与志同道合的同人们组织了一个小型读书会,因为我梦想着能在明年的日本科幻大会(YANEKON R やねこんR)上组织一个关于中国科幻的项目。另外,我还为《目向东方》准备了其他话题,但由于时间不够,所以没能为大家介绍。

上原香受邀参与的小组讨论会《目向东方:中国科幻小说吸引世界关注的特性》

(图片来自: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官方)

在这五天里,我还参加了其他的专题讨论会:《跨越国境的“SF魂”:相互镜鉴的中日科幻》《非洲未来主义中的科幻想象》《泛学术Fanzine<中国科幻学术速递>成长之路》《中国科幻龙门阵》。后两个专题讨论会,让我们得以聆听到来自业界新人以及专业人士,这两种不同的中国当事人的真实声音。参加年轻的粉丝杂志小组讨论会,让我感受到了他们通过试错来建立和维持讨论时所具有的力量与张力。另一边,“龙门阵”的“老将”们的小组讨论会,讲述了自己科幻人生起点上的恩人。《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社长杨潇女士和董仁威老师在内的成都小组谈到了童恩正先生,以及与董老师的各种回忆,这些回忆如泉涌般源源不断地涌现。杨潇女士还谈到,当时中国的科幻小说还为数不多,她与日本作家岩上治老师(日本中国科幻研究会会长),以及柴野拓实先生(科幻小说翻译家、日本科幻粉丝文化之父)的交往给了她很大的精神支持。特别是岩上老师,他对中国文学有很深的造诣,并且能够直接用中文交流。他对杨潇女士说:“像中国这样诞生过《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巨著的伟大国家,一定能诞生震惊世界的科幻巨著。”这句话给予了杨潇女士莫大的勇气,以至于至今仍然难以忘却。作为日本中国科幻研究会会员中的后辈,我备感自豪。

在非洲未来主义小组讨论中,伊马德丁・阿伊沙先生(埃及)、沃勒・塔拉比先生(尼日利亚)和李广益老师就中东和非洲科幻小说进行了讨论。我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但我想内容大致是这样的:科幻小说是一种在西方发展起来的文学体裁,但现在的非洲作家们正在思考未来,他们在将自己的神话传说融入到科幻小说中去。中东作家亦如此,他们正在重新思考自己的文明(以及西方文化)。中国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他们交流着各自对科幻小说的看法,并包容与理解着彼此的差异,这为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与会者的多样性是本届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一大特色。也许会有后人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写于2023年11月9日

作者:上原香(Uehara Kaori),菲莉斯女学院大学准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翻译家。主要论文有《顾均正对美国科幻小说的受容:以<在北极底下>为中心》(「顧均正における米国SFの受容:『在北極底下』を中心に」2015)、《另一个<阿Q正传>:科学读物作家・高士其的科学小说》(「もう一つの『阿Q正伝』:科学読物作家・高士其の科学小説」2018)。译有吴岩、顾均正、刘慈欣、王晋康、韩松、飞氘、郝景芳、王侃瑜的作品。

译者:杨灵琳,大阪大学博士,立命馆大学讲师。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近几年主要研究中国科幻小说,目前致力于向海外人士介绍更多的中国科幻作品。

评论
哈吾兰·吐尔道
贡士级
认真阅读,受益匪浅。
2023-12-05
科普知识之窗
少师级
关注科普中国作家协会
2023-12-05
❤️闹闹❤️
太师级
👍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