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张之洞的“天下和平”琴(上)

Zhang Jin
原创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非遗工作委员会委员
收藏

张之洞的“天下和平”琴(上)

吕埴 文化学者

2020年中国嘉德春拍“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专场,上拍清光绪时期的“天下和平”琴,并以299万元成交。此琴虽然年代不算久远,但身世却非同一般,乃是晚清重臣张之洞所斫古琴之一,且名列“第一”。张之洞以儒臣名世,在晚清的时代巨变中政绩非凡,而终其一生,古琴对其有着特殊的意义。

琴学之师承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曾任总督,故人称“香帅”。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朝末年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曾祖张怡熊,官浙江山阴县知县;祖父张廷琛,曾任四库馆誊录,议叙福建漳浦东场盐大使,又题补古田县知县;父张锳,少孤贫,力学致仕,曾任安化知县,有治声,后调贵州,任贵筑知县、威宁知县、古州同知,又升任兴义府知府,署贵东道。

张之洞半身像

出生在这样的官宦之家,张之洞自幼受到最正统的儒家教育,5岁即入私塾求学。张锳曾礼聘一代名儒韩超、胡林翼等为张之洞传授“乾嘉老辈诸言”,又购书数十橱,“令于日课外,听以己意观之”。咸丰二年(1852年),16岁的张之洞参加顺天府乡试中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27岁的他参加殿试又中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在赫赫丰功之外,张之洞以文官入仕,更是一位大儒。他始终保持着文人的身份,好拓铭、读碑、品泉、论印、还砚、检书,有近500首诗歌传世,著有《輶轩语》《书目答问》,曾与端方等人筹办京师图书馆,家藏古籍亦富。其书、文、函、牍、电稿等辑为《张文襄公全集》,共100余卷。其于1898年刊行的《劝学篇》不仅是一篇政论,也是清代学术史上新旧之争、中西之争的一次总结。

张之洞在内忧外患的国家局势下审视新旧、中西,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彰显封疆大吏于国家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睿智,引领20世纪上半叶学士之风。梁启超在《三十自述》中说曾说他年轻时,“得张南皮之《輶轩语》《书目答问》,归而读之,始知天地间有所谓学问”;钱穆则说,“余学无师承,未受过大教育,但自知钻研,恒以曾、张二公为师耳”。

儒家注重道德自我完善的人生态度,修齐治平的人生理念深深地植根于张之洞的心底,为他一生的思想打下了基调。这不仅影响和制约了他一生的选择和作为,而且也投射到他对琴学的价值取向上,呈现为他对忠义仁爱的儒者的追慕。

张之洞的生母朱碧筠,乃四川邛州直隶州知州朱绍恩之女。据载,朱氏善琴,这种情结深深影响了张之洞的一生。道光二十年(1840年),张之洞4岁,生母朱氏病卒,朱氏遗有古琴二张。张之洞为官46载,直到生命尽头,一直都把朱氏留下的两张古琴带在身边,并常在诗文中以琴为题、睹物思人。如《题许海秋起居宗衡母孙太恭人山水画卷》:

“梦断杯棬泪暗倾,双琴空用锦囊盛。

儿嬉仿佛前生事,那记抛帘理柱声?”

又如《幽涧泉》:

“幽涧泉,千尺深,长松磊珂生乎南山阴。

中有美人横素琴,轸有美玉徽有金,清商激越生空林。

玄霜杀物兮萧森,素月默默兮青天心。

哀猿为我啼,潜虬为我吟。

牙旷千载,忧思钦钦,抚兹高张与绝弦兮。

何怨乎筝阮之善淫,惟有幽涧流泉知此音。”

遗憾的是,这二张古琴并未流传后世,我辈无缘一见。

张之洞中举后,曾寓居京师外祖父蒋策家(张之洞继母娘家)。相传,北宋末年金石家赵明诚请当时斫琴名家为李清照定制过一张古琴,此琴曾被清乾隆朝大学士纪晓岚收藏。后纪晓岚将此琴赠于蒋策,蒋策又将之传给张之洞。此琴为仲尼式,桐木制,琴体秀美,制作精良;鹿角霜灰胎,金光内涵;黑色漆,漆色纯正,温润如乌玉;琴面呈蛇腹断纹,垒起如峰,琴底呈流水兼牛毛断纹,纹络清晰;音色清亮,幽远灵透。此琴现收藏于扬州广陵派琴家马维衡主持的南风古琴艺术馆,据称是2006年得自四川一冯姓人家,耗费200多万元。

张之洞学琴于北京,应在他16岁荣登解元至27岁题名探花的这11年里。大约在这期间,他拜京城教习古琴的黄勉之为师。黄勉之于1919年去世后就埋在北京陶然亭附近张之洞祠堂旁,可见二人师生情谊之深厚。

晚清琴师黄勉之琴技高超,传其曾入佛门,拜释空尘为师;一说受业于萧山陶梦兰先生。黄勉之“时时自称其法得广陵正宗”,尝“自署广陵正宗琴社”,在北京办“金陵琴社”,其门徒包括杨宗稷(后创九嶷琴派,传弟子管平湖、杨葆元、彭祉卿等),以及当时在北京的张之洞、溥侗、叶诗梦(传弟子高罗佩等)、贾阔峰(传弟子乐瑛)等人。也就是说,杨宗稷、叶诗梦等师从黄勉之学琴时,同学中就有张之洞。

张之洞受业于黄勉之,可谓得广陵派真传,谙熟《五知斋琴谱》。其幕僚之中也有善琴者,如朱启连(曾著《鄂公祠说琴》)等人。

自斫之古琴

张之洞不仅弹琴,而且以斫琴名于清末。2020年8月,中国嘉德春拍“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专场上的这张“天下和平”琴,便是张之洞所斫古琴之代表。

[清]“天下和平”琴 仲尼式 2020年中国嘉德春拍

“天下和平”琴,仲尼式,通长121.5厘米,肩宽18.5厘米,尾宽13.5厘米。桐木面板,鹿角霜灰胎,髹栗色大漆,设牛角轸,雁足、岳山、承露、龙龈、冠角、龈托等俱黄梨木制。琴背轸池下刻篆书琴名“天下和平”,其下又刻行书“第一”。龙池内两旁刻行书款“无竞居士选材命工依法制,光绪庚寅律中黄钟之宫”,并填朱砂。龙池下刻篆文“广雅堂”长方大印。此琴形制雅致、法度严谨,为张之洞亲选木材,命良工斫制,亦保留有原配紫地花卉纹琴囊。

琴面大漆

岳山和承露

龙龈和冠角

篆书琴名“天下和平”

行书“第一”

龙池内两旁行书刻款

篆文“广雅堂”长方大印

紫地花卉纹琴囊

“光绪庚寅”为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是年,张之洞53岁,任职湖广总督,将他在广州筹办的枪炮厂迁至汉阳大别山下,名“湖北枪炮厂”,设矿务局(后改名铁政局),于武昌城外筹建织布局,并创建了两湖书院。

位于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月湖之滨的“古琴台”,相传是春秋时楚国琴师俞伯牙弹琴之地,始建于北宋,清朝嘉庆年间重修。“光绪庚寅”这一年,由张之洞任命的两湖书院地理教习、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主持并书写《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重修汉阳琴台记》,镌立于琴台碑廊之中,并书“古琴台”三字刻于大门门楣。

张之洞极为看重杨守敬,杨亦是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古琴曲谱《碣石调·幽兰》宝素堂抄本现存最早传本藏于日本,也是杨守敬在日本访求古书时发现,后收入《古逸丛书》中,在光绪十年(1884年)出版。

唐浩明先生在《张之洞》一书中写到,张之洞曾托散仙友人吴秋衣帮忙寻找琴材,以期作为儿子取妻、女儿出嫁的礼物。吴秋衣自武当天柱山北麓五龙宫后寻得上等梧桐,可斫琴9张。武当山紫霄宫幻化子将9张琴依次命名为“澄怀观道”“山水清音”“兰馨蕙畅”“窈窕深渺”“仙露明珠”“惠风和畅”“鹤鸣九皋”“澹泊明志”“天下和平”。待9张琴交付张之洞时,香帅感叹世受国恩,与国家休戚与共,与百姓命运相连,固将“天下和平”与“澄怀观道”对调,作为“第一”号,自己留下并传之张氏长房。可见社稷之臣本色,正所谓“君子之于琴也,非徒取其声音而已,达则于以观政焉,穷则于以守命焉”。

张之洞有诗《送吴叟秋衣往四川为道士,吴癖金石善刻印,技在陈曼生、赵次闲之间,尝荷一担,穷探名山访碑,遇即拓之,二首》,大可印证此事可信。遂有后来谈及此事,张之洞言“尤其以那截最长的格外好,我将它做了一张大琴,取名天下和平,留在府里,佩玉常常弹弹,那音色真有绕梁三日不绝的妙处”。

也恰是“光绪庚寅”这一年,谭嗣同亦斫琴两张,名为“崩霆”和“残雷”,现分别藏湖南省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谭嗣同是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曾言“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

“天下和平”琴后传给张之洞曾孙张遵骝。张遵骝(1915—1992),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历任华西大学、金陵大学、复旦大学讲师、副教授。1953年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专攻思想史与佛教史。曾参加范文澜编著《中国通史》隋唐部分的写作,编制《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著有《遵骝钞稿集》,其学识为史学界公认。牟宗三先生在《五十自述》中提到过张遵骝:

“遵骝,张文襄公之曾孙,广交游,美风仪,慷慨好义,彬彬有礼。家国天下之意识特强,好善乐施唯恐不及,恶恶则疾首痛心。”

钱锺书先生在《容安馆札记》亦有云:

“吾友张君公逸遵骝,与吾同患气疾,相怜甚而相见不数数,然见必剧谈,虽伤气无所恤也。君博究明人载籍,又具史识,搜罗而能贯串焉。余闻言辄绝倒,改易耳目,开拓心胸,亦浑忘其伤气矣。一日问余曰:‘明末有奇女子刘淑,知之乎?’曰:‘不知也。’曰:‘刘名挂君乡孙静庵《明遗民录》中,其书君先人尝序之。’因出示此集,盖虽六十年间一再印行,而若存若亡,去湮没无几尔。”

大约1949年前后,张遵骝又将“天下和平”琴赠送给好友吴晓铃先生。吴晓铃(1914—1995),著名戏曲家、翻译家,祖籍辽宁绥中,1914年生于河北迁安,幼年随父从河北滦县来到北京。1935年从燕京大学医学预科二年级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学习,193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学术秘书,1957年转入文学研究所工作。此外,吴先生还是著名的藏书家。其于1995年去世前,指定将2000余种古籍文献和500余册梵文、孟加拉文图书捐赠给首都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为此特辟“绥中吴氏藏书”专区,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系统整理,先后出版了《绥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戏曲丛刊》《吴晓铃先生珍藏古版画全编》等。

除“天下和平”琴外,现存还有张之洞所斫“山水清音”琴,为王生香先生旧藏。该琴仲尼式,长121.3厘米,肩宽18.4厘米,尾宽13.5厘米。面、底皆深栗壳色漆,未见断纹。琴材配件有桐木面板,牛角轸。雁足、岳山、承露、龙龈、冠角、龈托等俱花黄梨木制。琴腹款识乃龙池内两旁刻行书21字,曰“无竞居士选材命工依法制,光绪庚寅律中黄钟之宫”。琴背轸池下刻大字篆书琴名“山水清音”,其下刻行书“第二”。龙池之下刻篆文“广雅堂”长方大印。龙池之下刻铭文“无竞居士者,南皮张之洞别号也,相传造琴百张,流布人间,此其一也,甲午仲春王生香识”。传说,当年张之洞将此琴赠送给次子张仁颋夫妇。

更巧的是,2020年12月中国嘉德秋拍“丝桐金声——名家藏珍古琴萃选”专场上,又上拍张之洞的“兰馨蕙畅”琴,以207万元成交。该琴仲尼式,桐木面板,鹿角霜灰胎,髹栗色大漆,雁足、岳山、承露、龙龈、冠角、龈托等俱花黄梨木制。琴背轸池下篆书琴名“兰馨蕙畅”,其下又刻行书“第三”。琴背长方形龙池、凤沼,皆以硬木帖格。龙池内两旁刻行书款“无竞居士选材命工依法制,光绪庚寅律中黄钟之宫”,并填朱砂。龙池下刻篆文“广雅堂”长方大印。传说,当年张之洞将此琴赠送给长女张仁准夫妇。

[清]“兰馨蕙畅”琴 仲尼式 2020年中国嘉德秋拍

岳山和承露

龙龈和冠角

篆书琴名“兰馨蕙畅”和行书“第三”

龙池内两旁行书刻款

篆文“广雅堂”长方大印

此外,王生香《金陵访琴录》也提到张之洞另一张遗琴,“又一琴李君藏,形制、腹款、印章与此琴同,唯琴名为‘淡泊明志’四篆书,右下有‘第七’两小楷耳”,可惜现已不知去向。

评论
🔴🔴
贡士级
2023-10-31
🔴🔴
贡士级
2023-10-31
科普62d7b9474e443
庶吉士级
已阅
2023-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