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候鸟日丨这场关乎生存的迁徙旅程,可不止壮丽那么简单!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当叶落花黄、秋风萧瑟,属于候鸟的旅程即将开启。它们有的疯狂进食以囤积足够的脂肪,有的开始褪去繁殖饰羽,更换上更加柔滑的羽毛,总之,这趟旅途,候鸟们准备好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也迎来了世界候鸟日。迁徙是候鸟的使命,是终其一生守护的一种承诺,即使有可能会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一、候鸟的迁徙习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吗?

候鸟是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定期迁徙的鸟类,种数约占全部鸟类种数的三分之一。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荒凉的沙漠,从广袤的平原到苍茫的大海,天空中都会出现候鸟振翅高飞的身影。

候鸟的迁徙是对环境改变的一种积极适应本能,这种迁徙的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各种候鸟每年迁徙的时间是很少变动的,迁徙的途径也都是常年固定不变的,而且往往沿着一定的地势,如河流、海岸线或山脉等飞行。许多种候鸟的南迁和北徙经过的是同一条途径,但每种候鸟迁徙的途径是各不相同的。

图虫创意-1043981411555082560.jpeg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候鸟为什么要进行这些季节性的迁徙?迁徙是如何演化形成的?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争论的话题。 但目前的研究结果还无法确定鸟类的祖先从何时开始迁徙,追踪古鸟类的迁徙历史还不太现实。

引起鸟类迁徙的原因也很复杂。候鸟的这种本能不仅有遗传和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是对外界生活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并且与气候、食物等生活条件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迁徙可以避免北方冬季的严寒、南方夏季的酷暑,并且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取得充足的昆虫、鼠类、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等食物,特别是满足它们筑巢产卵、繁育后代的最佳条件。

不过,候鸟的迁徙距离大多长短不一,如有些种类几乎可以跨越全球,而另一些种类的迁徙却仅仅发生在一个山坡上,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和山谷之间往返。而且,并不是所有候鸟的迁徙路线都是南北走向,有的呈东西向,有的路线更为曲折。

因此,候鸟迁徙的原因至今尚无确切的答案。目前普遍认为,候鸟迁徙是为了适应气候和应对食物短缺,也可能是由于光照变化等外部条件的改变引起了鸟类机体激素调节的变化,并影响到它们的迁徙行为。例如南方春季温度的提升会促进鸟类性腺的发育成熟,进而促使它们迁徙到比较凉爽的地区去繁衍后代。

二、自带“导航”系统,千里往返也能定向识途

抵达目的地,并非只是直线飞行那么简单。候鸟们需要面对风雨雷电以及其他自然因素对飞行路线所造成的影响,并且有时也要为了进食或避开不合适的环境而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难道候鸟在迁徙过程中,头脑中就已绘制好了导航地图?

科学家开展相关研究主要始于上个世纪中叶的一系列大胆的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候鸟的感知系统主要来自这几方面:首先是视觉。候鸟通过观察山脉、水域这样的标志性地标,并利用天体(天空中日月星辰的位置)等确定长距离飞行的位置和方向。

图虫创意-1011896588611878938.jpeg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科学家还发现,一些候鸟在迁徙时更多地采用比地标更可靠的“太阳罗盘”来定向,并且用“时钟变换”证明了它们有一种内在的时间感,即使乌云蔽日,也能通过观测偏振光的改变来相应地调整航向。在夜间飞行时,它们则根据星空来把握方向。相传在芬兰神话中,银河被称为“鸟的小径”,因为它们注意到候鸟迁徙时是靠著银河来指引的,银河也被认为是鸟儿们真正的居所。

其次是嗅觉。在接近目标而需要更准确的定位时,气味、次声波和声音线索等则显得更为重要。鸟类对曾经去过地方的气味非常敏感,而且记忆力十分强大,可以识别迁徙目的地所具有的特有气味。

此外,磁场、偏振光、紫外线等也是帮助候鸟飞越千里不迷航的重要依据。

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发现鸟类的大脑中含有少量磁石——一种类似磁铁矿的物质,在其大脑中形成“指南针”。进而,科学家发现在鸟类的眼睛中存在能够感知甚至看见地球磁场的特定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与鸟类大脑中处理视觉信息的区域相联系。在鸟类的视野中,磁场或磁方向可能会形成一个亮点或暗点,当鸟类转头时,它们的视野也会随之移动。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对一种候鸟眼中的隐花色素(Cryptochrome4,Cry4)的磁灵敏度进行测试后发现,这种蛋白就是让候鸟能够利用地球磁场进行导航的“活罗盘”。迁徙鸟类的Cry4蛋白比非迁徙鸟类的Cry4蛋白的磁场敏感性更强。这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候鸟体内的确存在着磁灵敏分子。

图虫创意-1078084027410677781.jpeg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近几年,科学家除了通过传统的野外观测和环志等手段外,也开始广泛地利用雷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光敏地理定位仪、遥感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等各种先进技术进行候鸟的飞行跟踪和研究工作,已经基本摸清了全球鸟类迁徙的主要路线,对候鸟的导航机制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

三、候鸟面临的生存危机,远比你想象得要大

每年,数以亿计的候鸟在地球不同的地方来往穿梭,堪称地球上最震撼、也最令人着迷的自然现象之一。而对候鸟而言,这场旅途却是一场关乎生存的生死搏击。

候鸟的迁徙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还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更要面临天敌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威胁。因此,迁徙对候鸟来说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有趣,而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一场博弈。

图虫创意-947892814060847131.jpeg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迁徙的途中,错过觅食的最佳时间或地点、食物短缺、狂风骤雨等因素,都有可能吞噬这些生灵。迁徙时间的早晚同样潜藏危机:启程太早,意味着北方的生活环境还被冰雪覆盖,过晚则有遭遇暴风雨的危险。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气候变化引发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的不确定性,将会导致候鸟生活史的紊乱,进而打乱物候或迁徙规律的耦合关系,对候鸟的生存产生致命威胁,可能已经超出了它们能够承受的范围。

世间凶险不止于此。除了乱捕滥猎,城市化建设、围湖造田、人为破坏、污染栖息地等人类活动更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候鸟猎杀”。近几十年来,许多候鸟因不慎撞碰灯塔、烟囱、大桥、电线或人工建筑物而死亡,特别是令人触目惊心的“鸟撞”事件——事实上,鸟撞已经甚至被认为是由人类造成的鸟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导致鸟类“集体撞击”的元凶主要是白天建筑玻璃的反光和透光,以及夜晚的灯光。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布满了玻璃幕墙,鸟类在白天可能由于玻璃的反光及可透过性,没有意识到玻璃的存在,或者因建筑物的玻璃反射出天空和绿地,使鸟在飞行的时候时产生误解;在夜间,它们更可能会被人造灯光所迷惑,失去方向感撞击到高楼,特别是在有雾的时候更加危险。

避免候鸟撞楼最好的方法就是尽量大幅度减少城市的光污染,尽量避免用大面积的玻璃作外墙。基于研究和实践经验,科学家建议建造可以通过投射图案的新型玻璃幕墙,或者在玻璃的外面布置鸟类可见的图案,从而对鸟类起到警示作用。平面图案必须看起来像是有空间感的立体物,这样它们才会因物体间相邻的“空间”太小而避免从中间飞过。

冬去春来,生生不息。人类在自身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能够保护迁徙的候鸟不受伤害,让它们与人类一起共享一片蓝天,仍然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作者:

李湘涛 国家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中国鸟类学会荣誉常务理事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评论
无限探索者
大学士级
候鸟迁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生命壮丽征程。它们跨越漫长距离,寻找食物,繁殖后代,适应环境变化。让我们用行动和爱心,来保护这些珍贵的生命旅程!
2023-10-14
科普老兵闻向东
大学士级
让我们保护好环境,呵护好迁徙的候鸟,让他们与人类一起共享同一片蓝天,共同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响乐。
2023-10-14
坦 荡 荡
少傅级
迁徙是候鸟的使命,是终其一生守护的一种承诺,即使有可能会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一场为了生存而进行的博弈。
202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