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被誉为“古代塑料”的它咋就沦为了“非主流”?

桂粤科普
桂林理工大学教师,三年科普中国优秀信息员、广东科学传播达人。
收藏

精致优美的瓷器,代表着中国传统工艺美学与实用的结晶。除了它们,中国古代还有一类漆器,它们轻便、防水、漂亮、不怕摔、易塑形,这些性能都来自一种神奇的树脂——生漆。可是,被誉为“古代塑料”的它,却在历史演变中逐渐沦为了“非主流”……

树上出漆 凝成器物

生漆又称大漆、天然漆,是成熟漆树分泌的液体树脂。漆树是亚洲东部常见的一种乔木,当树皮被割伤时,就会分泌漆液来愈合伤口。古人正是利用这个习性,用刀在漆树上划出口子,使它们流出漆液,再用容器收集起来。

为了不过分伤害漆树,漆农采集生漆时往往要爬到树的高处。这项工作辛劳危险,产量却很低,有“百里千刀一斤漆”之说。

百里千刀一斤漆

图源:japanjoboli

生漆的主要成分是漆酚,容易引起皮肤过敏,但放置干燥后就变得无毒。将半凝固的生漆涂抹在器物表面,可使其防水防腐,长久不坏。

早在7000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就有一件涂漆木碗出土。商周时期,人们已开始种植漆树,漆器制作则多以木头和竹子为“胎”,将干燥的竹木加工成合适形状,再刷上多层生漆。这样制成的漆器,不仅外表光洁、质地坚硬,而且远比铜器轻便廉价,又不像陶器那样一摔就碎,所以很快风靡大江南北。

明嘉靖时期的漆器

图源:wikipedia

漆液刚流出时呈乳白色,凝固后变为棕红,久放又会氧化变黑,“漆黑”一词就来源于此。再添入古代最常见的颜料——朱砂,就成了红漆。历史上的漆器,大多就以黑、红两色为主。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漆器工艺快速发展,小到发簪、餐具、乐器,大到桌案、御座甚至棺椁,都常由漆器制成,有些还采用轻巧的麻布作胎。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宣称,生漆就是人类最早的一种“工业塑料”。

成本太高 难敌瓷器

然而汉代过后,漆器这种“塑料”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基本局限于高端市场。反倒是黏土烧制的瓷器异军突起,到宋代时全国上下都在用瓷……轻便美观不怕摔的漆器,怎么会输给了脆弱的瓷器呢?

问题首先出在原料上。漆树虽分布广泛,但产漆质量足够好的,只有我国中部、南部地区部分山林中的漆树。随着后世人口增加、森林减少,漆树总量大为缩减。而一棵漆树要生长近十年才能产漆,每年产量不足1公斤,生漆产量越来越供不应求。

漆树植株

图源:wikipedia

到明代宣德皇帝继位时,由于宫里漆器不足,干脆下旨把他爷爷永乐皇帝在位时所制的漆器抹去字迹、刻上自己的年号来用。相比之下,烧制瓷器所需的黏土,几乎是取之不尽的。

在制作工艺方面,漆器也比瓷器麻烦许多。每件漆器都需要专门的胎,要往胎体上涂抹十几遍、几十遍漆,有雕刻的话甚至得抹个上百遍……而瓷器烧制是一次成型、一批多个,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当制瓷工艺成熟和普及后,漆器就显得华而不实,只能当奢侈品了。

转行建筑 海外扬名

作为“塑料”太过奢华的生漆,却在建筑业找到了广阔天地。将生漆与桐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就是所谓的“油漆”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大门、柱子、窗扇等,表面都要用这种油漆涂刷。

直到20世纪,传统油漆才终于不敌化工科技造就的现代油漆,就像当年的漆器一样失了宠。只有高档的木质家具、家装,大多仍以传统油漆为涂料。除此之外,生漆还是高效、防潮的家具粘合剂,俗称“万年牢”。

碗碟漆器图源:Deeperjapan

在一海之隔的日本,漆器制造几乎和在中国一样古老,历史上也深受中国工艺影响。但由于烧瓷法传入较晚等原因,漆器工艺在日本得到了更长久的发展弘扬,乃至成为日本文化的一大标志。

在今天的日式料理店中,碗碟托盘等餐具大多仍使用生漆制品

在英语中,称呼日本的“Japan”同时指日本漆器,就像表示中国的“China”跟“瓷器”是同一个词。直到今天,生漆依然广泛用于日本的餐具、茶具、家具和包装盒等,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撰文 | 张彤彤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未末

本文原载于《博物》杂志2014年10月刊

评论
无限探索者
大学士级
生漆的历程饱含了中国传统工艺的光辉时刻,被誉为“涂料之王”。它不仅是一种天然的树脂涂料,更是一种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瑰宝。
2023-11-13
科普5d6331d63215f剑
太傅级
7000年前漆器的出土,体现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体现,漆的广泛运用,中华民族功不可没!
2023-11-13
内蒙古四子王旗
大学士级
生漆的历史和演变,反映了人类对材料的不断探索和使用,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