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两年,基因编辑技术非常热门,它不仅是每个分子实验室必备的技术,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应用,包括分子育种、品种改良、基因治疗等方面。
今天我们访谈的是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教授、“潇湘学者”特聘教授谷峰老师,谷老师将为我们大家讲解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
问:您能介绍下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前景吗?
谷峰: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动物模型,早期只有大鼠、小鼠(小鼠为主)作为动物模型,基因编辑技术加入后我们能够做大部分想得到的动物,比如兔子、犬狗、猪。像猪的话,我们就可以做抗病育种研究,比如把某个基因编辑以后,猪就不会感染某个病毒,这可以在农业、食品、动物方面应用。
世界首例CRSPR/Cpf1基因家兔和猪模型
还有像植物里的分子育种,比如大豆、水稻,我们能想到的植物基本上都可以做基因编辑。所以基因编辑技术对育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高油酸大豆
在医学当中的应用比较重要的是什么?是治疗,包括药物靶点的筛查。以新冠为例,要知道新冠怎么跟细胞发生作用,我们可以把细胞里的基因敲除掉,看看哪个基因敲掉以后冠状病毒就不感染、感染以后无法复制或者复制以后不能释放,只要影响里面任何一个步骤,理论上病毒的毒性就会下降。
另外一点,我们直接利用工具运输到特定的细胞内完成基因修复工作,这里比较重要的几类疾病包括眼睛中视网膜的疾病,眼睛是免疫豁免的器官,所以注射进CRISPR/Cas9等治疗性工具,相比之下不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就像我们相机的胶卷一样,把特定细胞的基因修复好,理论上胶卷就更好用,拍出的照片就更清楚,同样地人就能看得见了。
另外还有肝脏的疾病,像高胆固醇血症,这是一个非常大类的病,它的危害是很大的,可能会突然引发死亡,因为心血管疾病危害大、病人群体多。我们如果能够把LDLR特定基因敲除掉、修复好,这样就可以起到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当然,针对不同的高胆固醇血症的情况,我们可以做特定的修复。
还有一大类就是血液系统。血液系统是以地中海贫血为代表的疾病,目前国内做得非常好,基本在国际上的应用转化属于第一梯队。
这是目前基因编辑里在医学当中最主要的几种疾病。
还有肿瘤免疫,就是利用CAR-T、基因编辑的手段,把特定的分子运输到T细胞里,然后实现肿瘤的特异性清除。
相比之下,它是非常有前景的。总体上来说,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最新的技术应用在临床的重大疾病上,最终解决疾病、满足临床的需求。
问:能否介绍下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对单基因疾病治疗
谷峰:单基因目前最前沿的就是地中海贫血(治疗),地中海贫血发病人群大,并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治疗方法除了输血、去铁,还有就是干细胞移植。但干细胞移植涉及到配型,所以这两个方法其实很受限。单基因的罕见病治疗不是直接去修复beta-globin、HBB基因(引起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而是去操纵调控的序列,去模拟一个叫HPFH的疾病。这个疾病症状很轻微,可以去操纵它另外一个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实现不表达bata globin基因和β-珠蛋白。
具体来说,就是把另外一个其他阶段的珠蛋白诱导出来,这样它就能起缓解的作用。所以目前来说,它的治疗效果还算不错。
这种治疗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用这种方法能够纠正疾病里面的任意突变。这得益于前期的发现——基因是如何调控的。前人的这些工作对于我们今天的治疗工作是非常有用的。
我觉得这种思路对于其他的遗传病的治疗都是非常有借鉴作用的,相当于一种药物能够把所有不同突变的基因都覆盖住。
问:多基因的遗传病基因治疗目前情况是怎样的?
谷峰:多基因的遗传病几个基因都有作用,但是每个基因可能有不同的贡献率。理论上来说,多基因治疗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目前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很多时候很难去模拟疾病。比如如果有四个基因,我们想在小鼠中去做模拟实验,那么就要把四个基因同时变成突变基因,这个工作量非常大。
另外,每个基因它都有贡献。人和鼠的基因能否完全模拟、类比,这是一个科学问题。所以,在多基因治疗中,目前开展的工作不多,主要原因在于工作开展比较难、(治疗)周期比较长。
作为一个技术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在比较容易突破的地方率先突破,然后慢慢地去以点带面。理论上多基因治疗其与单基因治疗是非常类似的,但多基因(治疗)可能对技术的研发和要求会更高。
问:您能否介绍下动植物的品种改良吗?
谷峰:动物的育种方面,比如猪,猪可能会感染一种叫PERV的病毒。感染之后,猪会引起一种叫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疾病,这个疾病的危害特别大。
有研究人员把特异性受体CD163基因敲除掉,发现敲除掉这个基因后猪可能再也不会感染这种病毒,理论上达到很好的育种的作用,避免引起整个养殖场动物的感染。前些年非洲猪瘟,我们做这种特定的(基因编辑)能够抵抗非洲猪瘟。即使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开来,猪还是能活下来并且不受什么影响,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动物育种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养殖成本。
植物也是一样的,比如说耐盐的、耐高温的、耐寒的或者生长性状高的,要让植物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这些都取决于技术的进步。把技术应用到国家需求里去,我们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
在鱼的育种方面,湖南师范大学的刘筠和刘少军两位院士的工作就做得很好。
刘筠(左)和刘少军(右)院士
问:您能否介绍下动植物的品种改良吗?
谷峰:动物的育种方面,比如猪,猪可能会感染一种叫PERV的病毒。感染之后,猪会引起一种叫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疾病,这个疾病的危害特别大。
有研究人员把特异性受体CD163基因敲除掉,发现敲除掉这个基因后猪可能再也不会感染这种病毒,理论上达到很好的育种的作用,避免引起整个养殖场动物的感染。前些年非洲猪瘟,我们做这种特定的(基因编辑)能够抵抗非洲猪瘟。即使非洲猪瘟病毒传播开来,猪还是能活下来并且不受什么影响,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动物育种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养殖成本。
植物也是一样的,比如说耐盐的、耐高温的、耐寒的或者生长性状高的,要让植物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这些都取决于技术的进步。把技术应用到国家需求里去,我们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
在鱼的育种方面,湖南师范大学的刘筠和刘少军两位院士的工作就做得很好。
问:您能介绍下基因编辑作物和转基因作物的区别吗?
谷峰:最早的转基因研究主攻转基因棉花,通过转录BT基因,让虫子无法吃到棉花的叶子,最终结出抗虫棉。抗虫棉的产量很高,而且不需要打农药。在早期的转基因植物中,抗虫棉是最成功的。
同样策略我们也可以把基因转到水稻里去。这样一来,水稻里面会带有一些外源基因编码的产物。现在我们做基因编辑的产品,它与转基因产品会有实质性的差别。
转基因需要把外源的基因转到植物或者动物里面去,并最后会留在基因组里面,这个外源的基因,顾名思义叫转基因。
但是就基因编辑来说,如果使用RNA和蛋白去作用(农作物),我们最后可以测序,通过测序把每一个碱基都搞清楚,最终外源的物质不会残留在基因组里面,它只起到编辑作用,很快就被降解。
像航天育种,我们把水稻跟着神舟飞船到太空里面“走一圈”,回来以后种子就突变了,突变了以后,我们就可以育种,发现育出的种子可能口感会更好,这和基因编辑是非常类似的。
基因编辑只起到编辑作用,没有外源的东西进入动植物,通过高通量测序保证每一个碱基都很清楚,所以这跟转基因是完全不一样的。转基因会残留物质在动植物内部,而基因编辑不会残留。
所以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抗病育种、极端条件育种都是可以实现的。所以,普通大众可能会对转基因有所顾虑,但是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理论上只要我们做好对应的宣传,做好相关的科普,我觉得大家是能接受的。
问:最后您能介绍下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前景吗?
谷峰:基因编辑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走过第十个年头。早期的工具可能或多或少有一些问题,但目前总体来说,基因编辑工具是越来越精准、越来越好用、效率越来越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目前的工具已经足够好了,其实仍然有一些问题。看基因编辑工具主要是看做什么事情,比如就人体治疗研究来说,我们希望工具是完全精准的,这就和跳高一样,之前能跳两米,我们现在希望能跳两米一,甚至跳两米二,再往上垒,这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所以我觉得基因编辑工具的研发仍然是有需求的。尤其是在临床级别的基因编辑工具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当然,不同的疾病,对工具的要求也有差别。比如肿瘤,肿瘤的治疗手段比较有限,治疗效果也比较一般,所以肿瘤工具门槛会稍微低一点,只要治的效果比较好、病人比较容易接受,对病人来说就是获益更大,风险更小。
目前在肿瘤领域,要求并不算很高。但是对遗传病来说,我们希望越精准越好。目前,我们的技术还是能对某些致死性、危害特别大的疾病,可以做到第一批的(治疗)工作。
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团队/作者:深究科学
审核:陶宁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副研究员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