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了解猴痘,正确认识,科学防治,不再恐慌

波波医生说健康
原创
传染病防治工作者,从事艾滋病、丙肝、乙肝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收藏

自2022年5月初以来,全球已有 20 多个非流行国家发现多例猴痘病例,且已出现人际传播。许多人看到关于猴痘的消息就异常恐慌,但猴痘真的有这么恐怖吗?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下猴痘到底是个什么妖魔鬼怪。认识猴痘,了解猴痘,科学应对。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感染后所表现出的症状和天花症状类似。猴痘病毒存在西非和刚果盆地两个分支,西非分支猴痘患者的病死率约为3.6%,刚果盆地分支猴痘患者的病死率可达10.6%。

2023年9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相关公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从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猴痘疫情情况

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首次发现了人类猴痘病例;2022年9月,我国重庆市发现了首例境外输入性猴痘确诊病例;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提示我国已经存在本土隐匿传播的情况。2022年5月以来全球多国爆发的疫情主要在男男同性性行为(MSM)人群中经性接触传播,2023年9月,我国首次报道女性猴痘病例。我国疫情情况与国际形势相当,均主要集中在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截至目前,我国发现的猴痘病毒均为西非分支,重症及病死率较低。

猴痘的传播途径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渗出液传播,也有可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出的气体等方式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等途径也可导致传播。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主要以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为主,也存在男女异性性传播的可能性,后期,也可能会出现家庭内传播。

猴痘的主要特征

猴痘的潜伏期为5-21天,多数为6-13天(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症状的这一段时间)。猴痘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在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并形成新皮肤前具有传染性,目前有调查提示,在出现症状前4天就可能存在传染性。

猴痘的皮疹通常是在退热后出现,但也有个别病例在此之前,皮疹主要经过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痂皮脱落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皮疹可以同时存在,部分轻症患者皮疹不典型,仅在某个部位有1到2个皮疹。

猴痘的治疗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不需要治疗会自愈),病程约为2-4周,目前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针对并发症的治疗。儿童、孕妇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会有猴痘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猴痘的预防

人群普遍对猴痘易感。目前国内尚无有效预防猴痘的疫苗,天花疫苗对其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但我国在全世界于1980 年消灭了天花后就停止接种天花疫苗。大众应适当关注猴痘疫情信息,避免与可疑者发生高危性行为,避免接触疫区的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可疑接触史和境外旅居史。入境人员还应配合海关主动报备,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已诊断为猴痘的患者应配合疾控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在传染期间应注意避免与他人发生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非必要不外出,确须外出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着长衣长裤,确保遮住所有损伤皮肤,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猴痘病家消毒措施

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土壤和衣物、床上用品等物体表面可存活数月。该病毒对热敏感,加热至56℃30分钟或60℃10分钟即可灭活。75%乙醇(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均可有效灭活该病毒,对过氧化氢、次氯酸钠、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敏感。病家消毒应重点关注卫生间、浴室、餐具、床上用品等区域,在消毒时,可针对不同物品和环境选择不同的消毒方式和消毒药品。

总之,了解以上知识后,我们会发现猴痘并不可怕,其传播途径有限,重点人群尤其是有男男同性性行为的人群,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可有效防止猴痘的传播和扩散。如若确诊了猴痘,不要恐慌,要正确面对,配合医务人员做好随访工作。

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且理性看待猴痘。

评论
波波医生说健康
举人级
正确认识猴痘,科学预防!
2023-09-18
大思快跑
进士级
已阅
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