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澳大利亚世界文化遗产——悉尼歌剧院

科普岩石力学与工程
介绍岩石力学与工程方面的科普信息、工作,普及岩石力学科普知识
收藏

悉尼歌剧院(英语:Sydney Opera House),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悉尼市区北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1959年3月动工建造,1973年10月20日正式投入使用,是澳大利亚地标式建筑。

2007年,悉尼歌剧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综述

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作为背景的悉尼海港大桥,与周围景物相互呼应。

悉尼歌剧院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

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大壳顶组成。

悉尼歌剧院主要由两个主厅、一些小型剧院、演出厅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组成。两个大厅均位于比较大的帆型结构内,小演出厅则位于底部的基座内。

主厅

音乐厅

悉尼歌剧院最大的主厅是音乐厅,最多可容纳2679人。

音乐厅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较特别之处,就是位于音乐厅正前方,呈现澳洲自有的风格。

悉尼歌剧院设计的初衷是把最大的厅堂建造成为歌剧院,后来由于设计的改动,已经完工的歌剧舞台被推倒重建。音乐厅内有一个大风琴,是由罗纳德·沙普(Ronald Sharp)于1969年至1979年制造的,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由10500根风管组成。

歌剧院

主厅中较小的一个是歌剧院,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升降台。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幕布,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3色构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还装有闭路电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了然。

建筑特色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由10块大“海贝”组成,与周围景色相互呼应,最高的那一块高达67米。 悉尼歌剧院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但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整个建筑群的入口在南端,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

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瓷铺盖,在阳光照映下,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据设计者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歌剧院白色屋顶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屋顶下方就是悉尼歌剧院的两大表演场所:音乐厅和歌剧厅。

总结

悉尼歌剧院从设计到建造的全过程,始终都充斥着“形式与功能”的矛盾,传统建筑理念强调形式与功能的一致,形式服从于功能。伍重突破传统理念,从设计开始就注重优化建筑形象。悉尼歌剧院的这一壳体建筑形式与歌剧院功能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因而颇受业界乃至社会的质疑,但伍重坚信新理念,坚持原设计。尽管建造过程充满曲折,尽管建筑外表与功能不尽一致,但建成后的悉尼歌剧院因其与港天浑然一体,光彩夺目,倍受世人瞩目。熠熠生辉的建筑形象似一座不朽的丰碑,证明了建筑艺术可以成为伟大的宣言。

支持文献:

甘嘉生.悉尼歌剧院:不朽的建筑丰碑[J].就业与保障,2019(Z2):60-61.

Port Jackson .THE FREE DICTIONARY BY FARLEX

悉尼海港 .蚂蜂窝

(文中部分照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科普5de865
少傅级
那世界文化遗产西尼
2023-07-23
科普宣传员真诚
学士级
已学习
2023-07-24
麒麟区王波
庶吉士级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02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