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全国多地惊现猴痘病例!飞沫可传染?严重可毁容?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心宗旨为“提高医务人员科普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
收藏

新冠“二阳”和甲流的阴影刚刚在我们的生活中稍纵即逝,一种新的疾病悄然“升起”,名为猴痘。猴痘近日来成为热门话题,在各大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种疾病,很多人可能还相对陌生,然而它早已悄悄地"潜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引发了许多人的忧虑。

不少媒体报道称,猴痘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短期毁容。这些说法引发了大量读者的困惑和担忧,纷纷向我们的编辑团队咨询相关情况。

那猴痘到底是什么?现在到底有多少病例?哪些是高发城市?又通过何种传播方式?今天小编一文为您解答!

至今为止全国猴痘病例

天津

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消息,7月6日,天津市通过监测发现并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湖南长沙

据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消息,长沙市于7月5日监测发现3例猴痘病例。

辽宁沈阳

据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7月4日消息,6月29日,沈阳市报告1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北京

今年6月,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2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

广州

6月10日,广州市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

猴痘是什么?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既往猴痘主要流行于中非与西非地区。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

2023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后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猴痘对公众的感染风险低,建议公众积极了解猴痘预防知识,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电子显微镜下的猴痘病毒。图片来源:广东疾控

猴痘的传染源有哪些?

猴痘病毒的宿主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可能为其自然宿主。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传染源包括感染的啮齿类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患者。病例出现症状后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前具有传染性。病例出现症状前4天内可能具有传染性。

猴痘的传播途径?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人或动物的皮肤及黏膜病变渗出物、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及其它体液传播。

猴痘病毒也可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人污染的物品和表面、长时间近距离吸入感染者的飞沫或飞沫核、母婴传播等传播。

猴痘的易感人群?

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2022年5月以来的全球疫情,96%的感染者为青壮年男性(中位年龄34岁),与疫情主要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发生有关。

猴痘的临床表现?

猴痘**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猴痘病毒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显性疾病,也存在无症状感染者。

**前驱症状约1-5天,**发病早期可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和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通常在热退后出现皮疹或黏膜疹等病变,但有些病例病变可能出现在前驱期或全身症状之前。

图片来源:广东疾控

猴痘引发的皮疹可单个或多个,通常皮疹经过斑疹、丘疹、疱疹、脓疱和结痂阶段,不同阶段皮疹可同时存在。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猴痘病变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门、直肠、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猴痘病程约2-4周。大多数病例为自限性疾病,症状会自行消失,也有重症和死亡发生,主要为儿童、孕妇和免疫低下人群。

2022年,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感染患者的病死率约0.1%。与既往疫情(1970年至2021年)相比,2022年以来全球多国猴痘暴发疫情病例中,大多数临床表现较轻,有些没有前驱症状、皮疹少或没有皮疹,更多地出现生殖器、肛门及肛门直肠黏膜病变,可发生腮腺炎、龟头炎、尿潴留和直肠炎等,并发症有脑膜脑炎、广泛的坏死性病变,可累及多器官。

死亡病例占报告病例约0.1%,主要为既往未得到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

如何预防猴痘?

  • 避免与疑似猴痘患者进行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 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和材料,例如餐具、杯具、床上用品、毛巾或衣服等。
  • 避免在猴痘疫情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 提高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做好自我症状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可疑动物和人员或猴痘病例的接触史或暴露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如何进行自我监测早发现?

如出现猴痘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项**(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有猴痘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接触史;有同性性行为或性伴有同性性行为史;有地方性流行区动物或可疑动物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接触史)**者,自最后接触/暴露之日算起21天内,每天做好体温监测和症状监测,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与免疫低下人员、儿童、老人、孕妇及其他人员的直接接触,避免与宠物等动物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严格做好手部卫生及呼吸卫生措施,外出时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及密闭空间,减少非必要的外出旅行。

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出现任何急性症状或体征等不适表现者,应当及时前往指定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暴露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来源丨广西疾控、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日报、疫苗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