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视觉训练真的可以让人类拥有“超视力”?

科普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
中心宗旨为“提高医务人员科普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
收藏

人类的视力有极限吗?

曾有科学家在实验中运用新技术,通过光学仪器矫正人的视力,有的受试者的视力甚至达到了2.0。

在这项将视知觉训练与人眼自适应光学技术相结合的实验中,研究小组对20 岁左右的正常受试者测量视力等视功能后,让他们每天参加一小时的视觉训练。这种训练,即在自适应光学系统上,呈现一种高空间频率光波的黑白条纹图像,让受试者根据要求完成图像的检测任务。训练程序根据完成任务情况,自动调控图像参数,使之维持在一定的难度水平上。如此反复多次,坚持10—12 天,每天1 小时左右。

据专家介绍,人眼的光学系统,除了存在近视、远视等“低阶像差”外,还存在难以用普通手段测量和矫正的“高阶像差”。研究小组对受试者进行高阶像差的矫正,使之拥有较理想的人眼光学系统,在此基础上配合视知觉训练,让受试者的视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的甚至达到了2.0及以上的视力。据介绍,他们的“超视力”在5 个月后复测时仍可保持。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来提高视力低下患者的视功能,也为达到“超视力”提供了可能。

对此,北京同仁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医师焦永红指出,“自适应光学技术属于高科技,作为一种辅助的装置,它主要从两个层面推动眼科技术的发展。其一,让使用设备的医务人员可以更清楚地分析数据;其二,可以让病人接受的手术更加精准。目前,它仍属于前瞻性的研究。”

关于视知觉训练,焦主任则认为:“视知觉训练主要通过训练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的准确性,通过反复刺激的方法来训练人的能力。这项训练比较主观,而且需要坚持。因此,被试者的视力恢复水平可能因人而异。”

不过,任何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都是不断尝试、不断推新的过程。屈光手术自90 年代初期试用以来,已经发展成熟,这一技术通过改变人眼的光学系统,使得人眼视力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焦主任认为:目前,自适应光学技术还处在临床适应阶段,从原理上说,这项技术可以辅助临床试验,让手术更加精准。

衡量视力水平,要看眼睛各方面是否协调一致

那么视力的优劣该如何测定呢?2.0 的视力是怎样的“超视力”呢?

目前国内有两种视力表记录法:小数记录法、五分记录法。一般情况下,正常裸视力能达到1.0,也就是5.0。小数记录法的1.5,2.0 分别相当于五分记录法的5.2,5.3。

对于视力有限性的问题,焦主任指出:“人的视力受限于最小视角,它是指视网膜视觉细胞能分辨的最近距离的两点对眼的最小夹角。”视力表是根据视角的原理制定的。正常人眼能看清最小物体的视角为1 分视角,又称最小视角。

焦主任认为,“人的视力是有极限的,单纯通过视力表的指标来衡量人的视力的优劣并不是目的。1.5 的视力已经是正常视力,不同衡量体系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衡量视力水平,不能光看指数,还要看眼睛各个方面是否协调一致。关键在于眼睛的健康,无各种眼科疾病,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至于是否是2.0 这样的‘超视力’并不重要。”

焦主任说:“视力检查是一种知觉检查,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到检查结果。”常见的影响视力检查准确性的因素有:光线,比如灯箱老旧、光源亮度不达标、面板刮花、检测地点周围光线昏暗等;环境,如周边环境吵闹、噪音大等;此外,如果在感冒、发烧或服药期间,视力也可能下降。

来源:《科技日报》孙洁

转自:同仁眼科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