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每修复一亩红树林都很辛苦,但也是巨大的成功

海洋档案
开展科普活动,传播海洋文化、弘扬海洋精神,讲好海洋故事
收藏

编者按

自然保护区的创始已有约150年。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较快的发展。1979年,我国仅有59处自然保护区,约占国土面积的0.17%,到1986年增加到约3%左右。

1988年底国家海洋局制定了《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工作纲要》,会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实地勘察,提出初选对象。1988年12月召开的全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座谈会上,国家海洋局要求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1989年5月,首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工作会召开。

在1990年7月召开的全国自然保护工作会议上,宋健同志分析了当时紧迫的形势,他提出:“鉴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在人口对环境造成的灾难到达之前,千方百计地抢救一批自然生态保护区域,为后代留下一点大自然的痕迹。”

1990年9月,首批5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获批建立。分别是: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河北省昌黎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大洲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海南省万宁县);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海南省三亚市);南麂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浙江省平阳县)。它们都有比较高的生态学价值、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1992年10月,国务院又批准了天津古海岸与湿地、福建晋江深沪湾古森林两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建立起来。

今天请您和小编一起,走进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国务委员宋健视察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图片来源:海洋档案

保护区概况

从广西北海市向东驱车约一个半小时,便来到了合浦县沙田半岛。放眼望去,海岸线上翠木葱茏,那是万亩红树林在海浪的推动下摇曳生姿。成群的鹭鸟不时起落,生趣盎然。

红树林是周期性受海水浸淹的海岸潮间带的乔木和灌木,因其汁液可作红色染料而得名,保护区的英罗港分布着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天然红海榄林(红树植物的一种),是我国重要的红树林种源基地和基因库。红树林可以防风消浪、护堤固滩、净化海水,有‘海洋绿肺’的美誉;同时,作为近海海洋生物生长、栖息的场所,红树林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随着近年来各项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保护区红树林面积从1990年的730公顷增加到2010年的818.8公顷,再到2021年的919.6公顷。

湿地之美丨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来源:新华社)

保护区植物资源主要有红海榄、木榄、秋茄、角果木、桐花树、白骨壤、海漆、黄槿、杨叶肖槿、榄李和卤蕨等红树植物,还引种成功了水椰、海亡果等半红树植物和伴红树植物。特别是具有几十年以上林龄的大面积连片红 海榄纯林,在我国海岸已不多见,十分珍贵而高大通直的木榄林,又是曾经广西海岸唯一成片幸存者。由这些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红树林所构成的高低错落、结构独特的红树林带,形态奇异,碧绿滴翠而别具风情。区内陆岸以天然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的海岸过渡带中,还分布着多种具有旅游开发利用价值的陆岸植物。如台湾相思、木麻黄、曼陀罗、含羞草等。动物资源主要有 光裸星虫、可口革囊虫、合浦珠母贝、文蛤、锯缘青蟹、弹涂鱼、多种招潮蟹 及、中国鲎等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值得一提的是,区内海域又是一级保护动物儒艮出没之处。本区还是许多鸟类的栖居地和广西候鸟的主要迁徙地。已知的有白鹭、草鹭、绿翅鸭、红嘴海鸥、火斑鸠、骨顶鸡等。此外,还有百花锦蛇、眼镜蛇等蛇类、昆虫和蛙类。其它自然地理资源,主要有海拔76.7米的烟墩岭第四纪古火山口遗迹和海拔22米的马鞍岭,特别是马鞍岭,临海陡峭壁,怪石嶙峋,惊涛拍岸,甚为壮观。

鸟儿在红树林中繁衍生息。图片由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提供

国家海洋局和广西人民政府已在1992 年共同建立了“国家级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碑,并设立了“山口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993年保护区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1994年列为我国重点保护湿地,1997年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鲁克利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立姊妹保护区关系,200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区网络,成为我国第一个红树林生态类型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02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2006年成为“UNDP/GEF-SOA 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SCCBD)”示范区,2008 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自然保护区之一,2013 年山口红树林湿地获得“中国十大魅力湿地”荣誉称号。

根据《广西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0—2025年)》,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任务是:营造红树林380公顷,占广西的38%;修复红树林320公顷,占广西的10%。近年来,保护区加强了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汇集各方力量共同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如今,保护区工作人员用上了无人机、自动监测仪器、远程监控等现代化装备,还建起了生物多样性监管平台……

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罗港的红树林。

图片由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提供

一波三折的保护历程

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0年,1990年成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建立初期,保护区工作一度滞后,不但各项规章制度和法规短缺或不健全,缺乏自身的规划未做,对现行的法规执行不力,而且未能在地方树立威信和形象 、产生影响力,导致保护区资源无序开发和管理混乱。

保护区周边村委间或群众间为争夺近岸滩涂权属,进行无序开发和占有,造成红树林资源破坏的情况不时发生。当地政府的海洋开发政策取向或者误导,某些政府部门及其领导为了自己任期的GDP增长指标以及部门的利益,使得无序开发加剧,造成红树林资源损害,与保护区红树林资源供给有限性和脆弱性间矛盾日臻严峻。

保护区周边社区有7万多人,养殖塘等问题在保护区成立之前就存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红树林的生存空间、造成了污染,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是红树林保护修复工作的第一道坎。

90年代,全国13个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中,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为数并不多,仅有3个自然保护区,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其中之一。彼时,除香港米埔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情况稍好外,其余均局限于自发性、粗放性和无序性,处于原始的观光旅游状态,未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可进行旅游开发的红树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发挥红树林旅游资源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加上最主要的食宿基础设施尚未配套建设,以致游客日渐稀减,且留不住客, “回头客” 少,穿梭来回于红树林的游船,都是当地群众自造的木质农用柴油机船,不仅噪音大,骚扰频繁,使林中鸟类日趋减少,降低旅游价值,而且由于机船的来回行驶,使位于潮沟两旁的红树林遭擦致伤死亡,积屡退失,潮沟不断向林区扩大,有悖于保护区宗旨。

为了扭转这一状况,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根据保护区自身的海岸自然环境状况和红树林资源分布状况,设计了三个功能区:

核心区物种珍稀,群落高大,林冠整齐,潮沟发达,生境类型多样,动、植物多样性丰富。该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禁毁林开发。过渡区动植物多样性丰富,群落连片面积较大,但群落次生短小,环境植物动物关系复杂。该区可以进行恢复造林,海水养殖试验,可持续性地利用开发。缓冲区保护区海岸高潮线以上千米以内的陆域和保护区外围的部分海域,是当地群众的生产耕作区。在管理上主要是限制和防止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对红树林及海洋环境的不良影响 。

图片来源: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规章制度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颁发《广西壮族 自治区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广西区财政厅、物价局制订《 山口红树林生态 自 然保护区管理费和资源利用补偿费收费标准》,合浦县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告》,与国家《环境保护法》《 自然保护条例》《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规,构成和确立了保护区管理法规体系。对上述的法规,该保护区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贯彻,使之家喻户晓。

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三级管理网络,即保护区设有管理处、管理站、护林员。同时,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摸索出一条成功经验 ,协调保护区与地方政府和周边群众关系,实行社区共管。邀请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共同商讨和研究保护区管理和建设计划,聘请当地的村干部或群众为护林员,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同意和支持地方政府和群众在保护区内的适度有偿开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允许群众在不损坏红树林的前提下,从事浅海作业和在旅游区从事游船、设摊摆卖等经营活动。

通过上述的有效管理、整治了区内乱砍滥伐红树林行为,抑制住无序、无度、 无偿开发行为,红树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促进了红树林良性发育,全区呈现出良好的林相。

2010年前后,由于对红树林的保护措施有力,保护区内的红树林面积每年按 1%的速度增长,保护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则从106 种增长到118 种,监测人员还发现了全球濒危的黄嘴白鹭和灰头麦鸡。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更好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在保护区周边的村民中,渔业占其经济收入的50%以上,其中有 4/5 的人靠红树林区间湿地渔业收入。如山口永安村村民人均年收入2600 元,多半村民靠红树林湿地的海洋产业生活。另外,红树林还是天然的海堤,能起到防风挡浪的作用。在台风中,可确保海河堤和停泊在潮沟中350 余艘渔船安然无恙,保护着保护区内上千亩良田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图片来源:新华网

2019年,为了更好地保护红树林,保护区管理中心在保护区丹兜海片区的永安村至新村范围内投入500万元,实施养殖塘生态补偿,对当地丢荒地和养殖塘共计906亩开展生态补偿。

2021年,保护区投入100万元,在906亩生态补偿丢荒地和养殖塘上实施了黑脸琵鹭、勺嘴鹬等珍稀鸟类栖息地改造项目,成功建设了约900亩人工湿地,为数以万计的鸟类营造理想的栖息环境。

同时,保护区管理中心联合合浦县人民政府和山口、沙田、白沙三镇人民政府及当地国土、林业、海洋等职能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清除海域非法养殖执法行动。截至2022年底,累计清除海域非法养殖蚝架、蚝排、蚝柱共6908亩。

2022年,保护区又投入1155万元生态补偿资金,继续对保护区周边2000多亩养殖塘进行生态补偿,实施退塘还湿,促进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恢复和提升。

与此同时,互花米草等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威胁着红树林的生存。互花米草会占据红树林宜林滩涂,加速抬高滩涂,使潮汐流减弱,以致滩涂板结和动物退失,阻挡红树林的自然演替进程,迫使红树林生态系统发生退化性改变。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保护区则探索采取生态治理方式,通过人工刈割等方式,截至2022年11月已清除互花米草约50公顷。保护区还通过生态治理、清除人为干扰等方式,进行红树林自然恢复。近3年来,保护区红树林自然修复面积达800亩。

俯瞰保护区(图片来源:新华网)

每修复一亩红树林都很辛苦,但也是巨大的成功

在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所在的海域,违法养殖问题惊动过朱镕基总理,红树林虫害问题惊动过温家宝总理,两位总理都亲自为保护这片海域作出紧急指示。

红树林有三大价值。从环境价值来说,它恰如一道绿色的长城,抵抗风浪的袭击,固堤护岸,在海岸带没有其他植物和设施能代替它们。

在许多周边村民的记忆中,1962年的台风刮毁了海边水泥堤坝,而红树林后的堤坝却没有损坏,坝后,就是千亩良田,是红树林保护了良田;1987年7月,北海市遭到第9号台风袭击,暴风暴雨伴随着恶浪无情地冲击海岸。广西沿海900多公里的海堤决口千余处,达 500多公里,而山口镇沿岸由于有红树林的保护这里的海岸堤坝基本上没有受到损害。2008年8月7日和9月24日,强台风“北冕”和 “黑格比”先后正面扑向保护区。为了切实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管理处主动打开保护区的海上大门,指挥引导渔船进入保护区潮沟安全避风,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停了满满三千艘船。而在附近的沙田码头上停的每艘价值五十多万元的船被风吹断了,红树林里面停的船却毫发不损。群众对红树林的救命避风作用印象更深刻了。

红树林用发达的根系固住海底流动的泥沙,净化污水,既为鱼虾、蟹蚌营造生息环境,又为候鸟提供重要的季节性生境,形成群体的生物群落,平衡和完善了生态系统;从经济价值来说,红树林是许多海洋生物的繁殖场。从审美和科学价值来说,在碧海蓝天的背景下,大批候鸟珍禽出没,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既可成为科学研究基地,又可作为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业。

2004年5月中下旬,广西和全国其它地方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红树林虫灾,受灾最严重的山口红树林虫灾面积达40公顷。2008年,管理处认真总结过去3年保护区爆发大面积白骨壤虫害的治理经验,及早做好预防工作。在各林区设立监测点,观察白骨壤生长变化的情况。4 月初,管理处接到沙田林区护林员报告,白骨壤开始出现虫害症状。管理处开展抗灾治虫工作。历经70多天,有效地遏制了虫害的蔓延,救治了受虫害的 4000 余亩白骨壤,避免了虫灾的进一步发展和流行。

2008年新年伊始,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遭受罕见的寒冻灾害。给沿海红树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管理处积极做好红树林冻灾和台风救灾工作,经过努力争取了灾后重建经费320万元,使保护区的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展开。

2009年初,有群众举报山角、那潭、永安等林区有违法圈占红树林乱挖乱掘海洋动物的情况,管理处通过组织人员实地观察和巡查,发现保护区内确实存在比较严重的圈占红树林和海域使用“三无”(无证、无偿、无序)现象。于是下决心结合广西的“海盾”行动和“碧海”行动,在全保护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清理整治违法圈占红树林和非法使用浅海滩涂的大行动,依法对保护区范围内圈海、霸海的行为清理整治。

在合浦县山口镇北界墩仔村,一个占地121亩的红树林林苗一体化示范基地成为保护区的“宝贝”。这个基地在涨潮时是完全淹没在海水里的,一点也看不出来,退潮时才会显现。

红树林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每一种红树植物适应的海水盐度都不一样,需要专门培育,一般要培育两年以上才能移栽。目前,基地育有红海榄、秋茄、木榄等红树植物幼苗,共计约120万株,已经有一部分树苗达到移栽标准,可为保护区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提供种苗保障。就地育苗、就地种植,避免了红树植物出现生态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红树林种植成活率。

红海榄

(图片来源: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木榄

(图片来源: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从种苗培育,到造林管护、科研监测,红树林保护修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近年来,保护区管理中心出台《红树林生态资源管护制度》,与巡护员签订公益林管护合同,形成“管理中心+管理站+护林员”三级管理模式,推进林长制,从制度层面严格规范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各个方面。


信息来源:

1.李纵.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红树林 让海洋更健康(美丽中国·走近海洋保护区①)[N].人民日报,2023-02-13(13).

2.陶琦.大家一起来保护红树林——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处推动公众参与保护红树林[J].南方国土资源,2009(10):17-21.

3.吴冠玉.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游记[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97.DOI: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07.01.034.

4.陆威,岑磊,黄琦. 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实现和谐发展[N]. 北海日报,2009-05-17(001)

5.王昌威.山口红树林保护任重道远[J].南方国土资源,2004(01):14-16.

6.何海鲲.关注山口红树林的保护问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0(03):58-60.

7.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广西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山口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9,15(04):1-3.

评论
李海剑
太傅级
红树林对于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每一种红树植物适应的海水盐度都不一样,需要专门培育,一般要培育两年以上才能移栽。目前,基地育有红海榄、秋茄、木榄等红树植物幼苗,共计约120万株,已经有一部分树苗达到移栽标准,可为保护区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提供种苗保障。就地育苗、就地种植,避免了红树植物出现生态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红树林种植成活率。
2023-02-27
科普1968
少师级
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2023-02-27
科普,生活
庶吉士级
感恩父母的无私付出和守护,感恩爱人风雨中的患难与共,感恩朋友低谷时的鼓励和扶持,感恩身边一点一滴的温暖。
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