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绿水精灵 :桃花水母

桂粤科普
桂林理工大学教师,三年科普中国优秀信息员、广东科学传播达人。
收藏

2021年 9 月底,在成都市东安湖,当地水务局工作人员在打捞水面杂物时,发现水面漂浮着一些硬币大小、白色半透明的生物。

这个湖是 2020 年底才建成并完成蓄水的,这些白色半透明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又是什么种类?为了寻求答案,根据拍摄到的照片,我初步推测是一种水母。消息传出后,许多媒体朋友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又邀请了央视“是真的吗”栏目摄制组和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 的摄制组与我同行考察。

首次邂逅

成都东安湖。工作船正在搜寻桃花水母的踪迹

9 月 28 日,一个晴朗的秋日,我和央视“是真的吗”栏目摄制组一起来到东安湖,乘坐水务局工作船来到湖泊中央。我们开始在水面仔细搜寻这些水母的踪迹。此时,湖面碧波荡漾,水温达到了 27℃。我突然发现到,在距离船两三米远处,从水底浮起来一个直径约两厘米的圆形生物,身体半透明的它在水里一开一合地缓慢移动……我立刻用网去打捞。可当我的网刚离开水,这个明明看见被捞进网的水母竟然消失不见了!我不相信它会漏网,便把网仔细地翻找了一番,结果在网底见到了一块凝胶状的东西。当我把它放入一个盛满水的烧杯时,奇迹出现了 :它立刻恢复了水母的形状,一动不动地沉入水底,并且在十几秒后又重新开始开合,浮向水面。我拿起烧杯,仔细端详着这只水母。只见它的身体像一把撑开的折叠伞,直径约两厘米,几乎是透明的,中间有四片花瓣般的白色较厚组织环绕着一个圆形开口,有螺旋串状的触手围绕伞边缘, 触手长短不一,从几毫米到一厘米左右不等。显然,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桃花水母。

此刻,桃花水母不停地在水中游动。那么,它们是如何实现游动的呢? 首先要从它们的结构说起。桃花水母的伞分为三层,内外两层有细胞结构, 可以收缩和舒展,中间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起支撑作用。我观察发现 :当桃花水母在上浮时,都是伞缘收缩,伞内的水被喷出,由于反作用力而推动向上运动 ;当伞及伞缘组织舒张时,被压缩的中胶层的弹性使伞又恢复原形,水又重新进入伞内缘,于是身体下沉。但由于收缩比舒张要快,所以水母还是可以垂直向上运动。当需要沉下去时,它们只需要停止喷水,就可以慢慢沉到水底。而水平方向的运动则多是由于被水流推动,是被动进行的。

作者赵力老师正在打捞桃花水母

前世今生

5.5 亿年前寒武纪的水母化石(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藏)

桃花水母是刺胞动物门水螅纲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桃花水母属的一类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属于原始低等的无脊椎动物,诞生于约 5.5 亿年前,是世界上三千多种水母中仅有的一类淡水生活的小型水母。有专家认为,它们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世界上首次记录并定名的桃花水母是在 1880 年公开的,标本采自英国伦敦栽种王莲的水槽,定名为索氏桃花水母。约半个世纪后,桃花水母才在世界各地陆续被发现。不过,在我国的古籍上,早有它们的记录。我查阅到的资料显示,这种水母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宋淳佑十年(1250 年)的熊文稷《忠州桃花鱼记》。此文中记载 :“犹疑为逐杨花落者,睇视之,觉花蕊蠕蠕然动,且浮沉于勺水之中,而悠悠然……”这显然是对桃花水母的生动记述。可以看出桃花水母在中国古代引起过广泛关注,其发现历史远早于欧美。在我国它们的名称也形形色色,一般叫桃花鱼,在四川乐山又称金钱鱼,在重庆称降落伞鱼、马鼻子,在宜宾称保险伞鱼……

2004 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对生长于中国的 9 种桃花水母进行了权威的等级论证。其中,中华桃花水母和信阳桃花水母为无危物种,宜昌桃花水母和嘉定桃花水母为易危物种,楚雄桃花水母、杭州桃花水母为近危物种,秭归桃花水母、四川桃花水母为濒危物种,短手桃花水母为极危物种。

生长环境

桃花水母从发现之初就与四川有不解之缘。《忠州桃花鱼记》中的忠州是重庆忠县的旧称,曾经属于四川管辖。大名鼎鼎的中华桃花水母,是 1939 年在乐山城外青衣江河床一处枯水季节形成的水塘里发现的。通过整理资料,我粗略统计,在四川省已发现过桃花水母的地方有多处: 成都市区、都江堰(青城山)、新津、乐山 ( 虾蟆口、麻灏、五通桥 )、宜宾 ( 石龙庵、泥壕口、棺材石、长凼、五子池、双石子、雪滩灏、南溪木头壕 )、内江、绵阳 ( 芙蓉溪新桥、草食河 )、南充( 龙门场璇塘湾、西桥河竹林湾、明家河) 等。由此看出, 桃花水母在四川主要分布在岷江、嘉陵江以及长江流域。桃花水母适宜生存的水体,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河床中的水潭 这是在四川省发现水母的主要环境。在这种水位下降时临时形成的水潭中,潭水与江河本流隔绝。水潭的大小不等,水深一般在 2~3.5 米。水潭存在的时间有 5~7 个月,视当年枯水季节和洪水季节出现的早迟而定,通常在每年的 10~11 月断流形成,到第二年 4~5 月水潭与江河主流连通或完全被淹没而消失。若水潭环境条件不改变,水母可以连年出现 ;若水潭环境条件改变 ( 如水潭全年与江河主流连通或水质被严重污染等 ),水母就不再出现。例如,在乐山的虾蟆口,自1939 年发现桃花水母到 20 世纪七十年代初,每年都可采到大量桃花水母。后来,水潭被人工疏通,水母不再出现。

溪流中的天然湖或人工水库 这种类型的水体实际上是溪流的一段,由于地势平坦,溪水较深,水位较低时就形成了天然湖,或在某段设堤形成人工水库。水流极为缓慢。但水母是否连年出现,尚不能确定。

人工造水池 如公园或小区的水塘,农村蓄水池等。这些地点往往偶见一次桃花水母后便不复再现。青城山麻姑池也属人工造水池,是否曾连年出现桃花水母还不清楚,有待观察。

现身之谜

青城山顶麻姑池。1953 年 8 月,四川大学生物系实习队在这里采集到了桃花水母

那么,桃花水母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东安湖呢?从网上相关报道即可发现, 桃花水母几乎都是突然出现,一段时间后又悄然消失。我从建设方了解到,东安湖自2020 年6 月才开始蓄水,到12 月蓄水完成,2021 年9 月就出现桃花水母。它们到底来自哪里呢?

让我们先从桃花水母的繁殖规律来探究。通常我们所见到的桃花水母都是成熟的水母体,有雌雄之分。触手细长、伸向上方的均为雌性,触手短粗、垂向下方的为雄性。雌雄水母将卵子和精子排到水中,卵受精发育成一个微小的满被纤毛的浮游幼虫,幼虫一旦接触石块或者植物等水中物体,就会固着在上面,发育成一个极小的树枝状的水螅体。水螅体可度过酷热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季,待来年气温合适时,以出芽生殖产生水母体。水母体成熟后,再进行有性生殖。这种水母体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水螅体,水螅体进行无性生殖产生水母体的现象,在动物学中被称为“世代交替”。

桃花水母栖息地之一—— 成都市东安湖 四川桃花水母。桃花水母的一个世代长达两年左右, 水母体只存在一个月左右, 其他绝大多数时间是以水螅体方式存在的。

桃花水母的一个世代长达两年左右,水母体只存在一个月左右,最长也不超过 50 天,其他绝大多数时间是以水螅体方式存在的。水螅体长度一般不到1 毫米,最大也只有 3 毫米,呈半透明,并且隐藏在水底的物体上,加上它们体表有黏液,因此常黏附一些碎屑,将身体部分遮盖,所以我们难以看到它们。

水螅体对环境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但水母体的出现对水质却要求苛刻,必须无污染,pH 值在 6~8 之间,水温也要在 25~32℃之间,水螅体才有可能以出芽的方式发育出水母体。如果达不到产生水母体的环境条件,水螅体便长期吸附于水下或岩石缝中,根本不会产生水母体,这是因为水螅体可以无性生殖。水螅体增长后,无性繁殖产生三种芽体 :水螅芽体、硅藻状芽体和水母芽体。水螅芽体长大后,仍附于母体上,形成群体。硅藻状芽体从母体上脱落下来,形成无纤毛的幼虫,幼虫固着下来,形成新的水螅体。水母芽体则发育成水母体。因此即使桃花水母在某个池塘里常年存在,但如果条件不具备,我们也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

东安湖的水源自都江堰水系,而都江堰地区早在 1953 年8 月就被发现有桃花水母分布。当时,四川大学生物系实习队在青城山顶麻姑池采集到了桃花水母,但直到 1984 年才被研究命名为“四川桃花水母”。该种桃花水母分布狭窄,过去只在都江堰地区有发现,因此被列为濒危物种。东安湖里的桃花水母显然是随着湖泊的注水,从都江堰以水螅体状态随水带来的,在环境适合时,大量发育出了水母体。

据报道,桃花水母甚至也在楼顶的水箱中出现过。水箱里的桃花水母又来自何方呢?有学者认为,这是休眠的水螅体通过水鸟、植物或人为因素传播被带进水箱的。自然界的桃花水母在低温、富营养及饥饿等不利环境条件下,水螅体会收缩,分泌一层坚硬的保护膜包被身体,成为休眠体。环境条件改善时, 休眠体重新发育为水螅体,生活周期得以继续。所以桃花水母也能在房顶水箱等意想不到的地方被发现。

摄食奇趣

桃花水母不仅在运动和繁殖方面行为独特,摄食也颇有奇趣。桃花水母的伞边缘有许多细线状的触手,这是它的捕食器官。遇到食物时,触手上的刺丝囊便射出刺丝刺中被捕获物,顷刻将其麻痹,以触手送入口中,吞入胃内。桃花水母的口朝向伞下方,位于一条管子的末端,具 4 片唇。食物由此吞入,消化不了的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所以桃花水母的嘴和肛门合一。

据资料记载,桃花水母的主要食物由浮游动物组成,浮游动物的大小范围为 0.2~2 毫米,例如剑水蚤、小线虫、小环虫、小蝌蚪、小鱼苗和少量藻类等。但我用在花园积水里找到的体长 3~7 毫米的蛾蠓幼虫和蚊子幼虫喂桃花水母时发现,它们也能捕捉,只是不一定都能够成功,那些较大的虫子有大约一半的概率会挣脱。

我也尝试用猪肝、蛋黄、米饭向桃花水母投喂, 结果发现饭粒、未煮熟的猪肝等被它们摄入口中又吐出,而蛋黄和熟猪肝它们可以接受。不过,桃花水母的室内饲养在国内外均未获得成功。不少爱好者向我反映,他们捞到的桃花水母即使天天换发现地的水, 仍然只能存活 2~4 天,我最长的饲养时间也只有 8 天。我观察到,在这一过程中它们会出现垂管、触手脱落和伞部溃烂等退化现象。即便是采用发现地的水,它们也无法生存。我猜想,这也许和室内它们无法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关。

桃花水母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还是我国古 书记载的“桃花鱼”这一文化资源的传承载体,承载着许多古老的传说。如果你有幸在野外见到它们, 请不要去捕捉,更不要污染它们栖息的水体,好让它们有更多机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评论
桂粤科普
太师级
桃花水母所在的地方,水质都比较清洁。
2022-12-06
桂粤科普
太师级
桃花水母是非常古老的物种。
2022-12-06
7090
进士级
健康快乐
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