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展智慧农田,助力低碳减排

科普中国-绿色双碳
聚焦绿色低碳技术理念 科普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收藏

在“双碳”背景下,低碳行动无处不在,农业也在为低碳减排而转型。

以大米为例,全国约有60%的人以大米为主食,每年消费大米1.4亿吨以上,折合人均200斤左右。同时,我国也是大米产量最高的国家,常年种植水稻面积3000万公顷,占全世界水稻面积的20%,产量多年保持在2亿吨以上,居世界首位。在水稻浸水种植的特点下,水稻所产生的甲烷气体,已经成为中国水稻生产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之一。

如何做好水稻生产减排,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是重中之重。专家指出,水稻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部分,直接碳排放约占水稻生产碳排放总量的70%,是指水稻、土壤以及微生物等在水稻生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其中以甲烷形态为主的碳排放约占60%以上。

在浙江嘉兴,低碳农田的表现形式为农田装上智慧大脑,水稻生长、精准灌排、水稻碳排放等模型算法为这块约400亩的核心农田装上了“智能大脑”,多种立体物联传感设备、厘米级的高精准定位以及无人化操作,让水稻全过程管理有了“千里眼”“顺风耳”“机械手”。据测算,在不减产的前提下,这块田可以实现稻田碳排放较传统模式减少逾20%。。在这里,有很多新技术的运用,都有助于减碳。首先是水稻好氧灌溉技术,可以通过优化灌溉的方式来改变水稻根际氧环境,从而减少稻田甲烷排放。智能构建的精准灌排系统,可以自动化管理稻田所需水分,做到“农田需要多少水,就灌溉多少水”。在这样精细的管理下,“智慧田”的亩均用水量已从原先的400方左右降至约230方。精准化、智能化的理念还体现在低碳稻作技术方面。搭载了多光谱遥感的无人机施肥通过光谱信息来判断稻田不同区域的生长状态,做到精准施肥。病虫害智能识别也能尽量减少农资成本。

在低碳稻作技术的操作下,1亩稻田甲烷排放可降低6公斤左右,按照甲烷和二氧化碳当量1∶25的比例,能够少排大概150公斤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2022年6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种植业、养殖业单位农产品排放强度稳中有降,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增强,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效率提升。

中国科协科普部

新华网

联合出品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北牛
庶吉士级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2023-08-15
北牛
庶吉士级
绿色农业?
2023-08-15
柳恩和
学士级
病虫害智能识别也能尽量减少农资成本。
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