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斗转星移:中国卫星导航技术(三):急起直追

星空计划
原创
星空计划运营团队账号:活动信息发布、创作者培育计划作品发布等
收藏

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于1994年正式立项,经过二十多年建设者们辛勤的努力和无私的付出,“北斗”系统作为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片”跻身世界高科技成就之林,尤其是近些年,北斗导航系统“火山喷发式”的进步,让中国终于可以挺直腰板“叫板”美国的GPS了。北斗的诞生与进步,是中国现代科技强大实力的缩影,同时也是北斗精神的有力彰显。然而,在北斗诞生之前的时代,我们却只能依赖美国GPS系统提供的服务,自己的喉咙被他人攥在手中。回首北斗成功路上的披荆斩棘,一幅壮丽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其中既有学习也有赶超,既有苦难更有辉煌。

第三节 急起直追

1979年的初春之时,在中美建交27天后,1月28日,邓小平应卡特总统之邀访问美国。邓小平的这次访问被称为“科技之旅”,他没有去纽约,没有去洛杉矶,而是在华盛顿参加过各类宴会仪式后,前往了亚特兰大,又在访美的第六日去到了德州南部的休斯敦市,参观了美国航天局的约翰逊航天中心。这里,给邓小平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德州惊艳的牛仔竞技表演,更让邓小平感到惊奇的是这里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亲自登上了航天中心的模拟机,一旁的工作人和他开玩笑道:您可以升上太空了。在回国的飞机上,他郑重地向身旁新华社的记者强调:“我们要向全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学习和借鉴。”自此,中国开始在科技强国这条道路上拼荆斩棘,而中国自主发展的卫星导航技术就是这条道路上重要的里程碑。

时间转到2003年,在北斗一号系统的第三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升空的前一周,中国和欧盟正式开始中方加盟伽利略计划的合作谈判,之后双方在2004年10月9日签署了共同开发合作协议。协议中提到中国需要向伽利略计划提供资金、承担开发项目,并可以参加其计划管理工作。因此2003年被称为合作“蜜月期”。欧洲主动邀请,中国欣然受之,这一合作无疑对中国的导航卫星发展起到了推进器的作用,因此中国很快加入了伽利略计划的合作中,并因此暂时稍稍放缓了北斗卫星导航的研究计划。

然而好景不长,欧洲更加向美国倾斜,而随着伽利略首颗中轨道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升空,欧盟开始翻脸不认人。彼时,欧洲航天局准备投靠美国,这导致2006年底,伽利略联合执行体使命结束了,欧盟也开始在各方面排挤中国。而在2007年,发射升天的北斗一号的替代卫星和北斗二号卫星极大地刺激了欧洲伽利略联合执行体高层。欧洲人不敢相信在几年前技术还十分落后于伽利略的北斗系统居然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翻盘,以至于在2007年6月,忧心忡忡的欧盟委员会决定全面接管伽利略。合作双方变成了买卖关系,——中国需要向欧洲购买伽利略使用,而都已经投过钱的中方居然连伽利略的核心技术都无法接触。如此荒唐的合作要求中国自然不会答应。所以自此,中国重拾北斗,开始了奋起直追。双方进入“竞争期”。

在2007年底发射了北斗二号系统的第一颗中轨卫星。至2009年,中国已率先发射了北斗三星,彼时的欧盟因为各种原因,就连预定规划发射的三颗卫星最终也未升空;2010年,1月发射的第三颗北斗二代卫星抢占了伽利略用于“公共管理服务”的频率,可谓给伽利略一个有力的反击。而因为预期规划投入的10亿美元增长到后来的100亿美元,很多欧盟成员国不愿再出钱继续这一计划,所以伽利略计划一直被延期,直到2016年才又上线。

这段时间,是北斗与各国导航系统的斗争成长时期,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启发我们——合作才能取得共赢。所幸的是,从北斗二号开始,北斗从芯片制造、系统兼容方面都对其他的GNSS成员持欢迎合作的态度,这帮助我们在2017年与GPS实现了在国际电联(ITU)框架下的射频兼容,民用信号互操作等合作。这一合作提升了卫星资源的利用率,不仅有利于更精准的导航,甚至利惠于科学家们对地球科学,如大气学、海洋学等学科的更深入探究,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加真实的地球模型。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直率的富丽堂皇医生
学士级
阅读
202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