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油棕树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油棕树属棕榈科,常绿直立乔木,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一种木本油料植物。一般亩产棕油 200千克左右 ,比花生产油量高五六倍,是大豆产油量的近10倍,因此有 "世界油王"之称。

简介油棕又名油椰子。棕榈科,油棕属。常绿乔木。得名与其特征有关。该树属于棕树,果实能榨出高出大豆十倍的油量,故名。又因果实的形态像椰子,因此又名“油椰子”。1

油棕树单株直立生长,主干粗壮,浑身布满叶柄残根,犹如披着一身甲胄。又长又大的羽状复叶,轮生在树梢周围,形成一圈碧绿生辉的伞形树冠。树形粗壮美观,绿叶四季长青,冬不萎黄。西双版纳的街道两旁、马路附近,都有成行的油棕树遮日覆荫,美化环境。这种植物已成了西双版纳常见的行道树。2

形态特征直立乔木状,高达10米或更高,直径达50厘米,叶多,羽状全裂,簇生于茎顶,长3-4.5米,羽片外向折叠,线状披针形,长70-80厘米,宽2-4厘米,下部的退化成针刺状;叶柄宽。花雌雄同株异序,雄花序由多个指状的穗状花序组成,穗状花序长7-12厘米,直径1厘米,上面着生密集的花朵,穗轴顶端呈突出的尖头状,苞片长圆形,顶端为刺状小尖头;雄花萼片与花瓣长圆形,长4毫米,宽1毫米,顶端急尖;雌花序近头状,密集,长20-30厘米,苞片大,长2厘米,顶端的刺长7-30厘米;雌花萼片与花瓣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毫米,宽2.5毫米;子房长约8毫米。果实卵球形或倒卵球形,长4-5厘米,直径3厘米,熟时橙红色。种子近球形或卵球形。花期6月,果期9月。树干有宿存 的叶基 。核果卵形或倒卵形,每个大穗结果1到3千个,聚合成球状。最大的果实重达 20千克,果肉、果仁在15千克以上,含油率在60%左右。

生长环境喜光嗜钾,生长要求适温较高,宜置于热带地区或其边缘。不抗风、不耐旱、不耐寒。干旱低温15摄氏度以下停止生长。在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热带地区生长较快,栽后3~4年即可结果。

分布范围原产非洲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台湾及云南热带地区有栽培。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为杜拉种,薄壳种和无壳种。

主要价值油棕的形态很像椰子,因此又名"油椰子",它的故乡在西部非洲。100多年前,它一直默默无闻地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直到本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如今已是世界"绿色油库"中的一颗明星,成了名副其实的"摇钱树"。油棕是一种重要的热带油料作物,其油可供食用和工业用,特别是用于食品工业。

从油棕果实榨出的油叫做棕榈油,由棕仁榨出的油称为棕仁油,都是优质的食用油。它们还可精制成高级奶油、巧克力糖,代替可可脂、冰淇凌用油等。在工业上可制造优质香皂等。果壳可提炼醋酸、甲醛,制活性炭、 纤维板。棕油饼可作饲料。花序成熟后,流出的液汁还可以酿酒。 油棕树的经济寿命有20-25年之久。我国的海南、两广、台湾、福建、 云南等省区都有引种。3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种子一般为9~10月成熟。种子应选择薄壳种的第一代杂种,或从多年丰产,抗逆性强的杜拉种成龄母树上采收。通常应即采即播,经温水浸泡2周催芽处理后播入沙床。播后约15天即可发芽。发芽类型为毗邻型,初生叶为全缘亚型。当苗长出2片叶后,再移入苗圃培育。做生产栽培的则需用一年生壮苗定植。

栽培技术作为经济作物栽培的定植株行距以6米*9米为宜,即1亩种12~13株。作为绿化观赏用苗的生长,则以株行距2米*3米即可.定植时要选择土层深厚,表土疏松,底土轻黏,排水良好的沙子壤土,并改良土壤至pH4~6。定植时要施足基肥,且宜在雨季初期进行。定植后2~3年内,幼龄树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钾肥。常见病虫害有茎腐病,芽腐病以及刺蛾,象鼻虫等,要注意防治。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丹宁 - 教授 -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