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自贡恐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自贡恐龙最早由美国地质学家劳德伯克于1913-1915年间发现,他的发现叩开了自贡恐龙化石宝藏的大门。老一辈地质学家在自贡发现了160余处恐龙化石产出地,以大山铺最负盛名。大山铺被称为“恐龙公墓”,发掘出了几乎各类恐龙(蜥脚类、肉食龙类、鸟脚类和剑龙类)保存非常完整的骨架,此外还有大量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大山铺恐龙化石群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的化石群相比,不仅数量更丰富,种类更众多,埋藏更集中,保存更完整,埋藏现场规模也更为宏大,被誉为“世界恐龙发掘研究史上近20年来的最大收获”1。

简介自贡是四川盆地最负盛名的恐龙产地。自贡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地势较低,湖泊、河流、沼泽很多,适合蕨类、裸子植物的生长,自然成了恐龙的乐园。在自贡已发现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剑龙类等多种恐龙,时代从侏罗纪早期、中期一直到晚期,填补了世界范围内侏罗纪早中期恐龙化石稀少的缺环,再加上自贡发现的恐龙化石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界所罕见,所以自贡恐龙世界闻名。

自贡恐龙中最有名的就是李氏蜀龙。李氏蜀龙的头中等大小,牙齿呈钉耙一样的勺形,边缘没有锯齿,它们以低矮树上的嫩枝嫩叶为食。脖子较短,颈椎构造简单,骨盆是典型的蜥脚类的骨盆。前肢较原蜥脚类的略长,后肢粗壮。蜀龙的身体笨重,行动缓慢,为了自卫,尾部的最后四个尾椎愈合成棒状的“尾锤”,以此作为防御武器。当肉食性恐龙向它发起进攻时,它立即挥舞这个骨质尾锤,把敌人吓跑。

有名的自贡恐龙还有天府峨眉龙。天府峨眉龙是一种体形较大的蜥脚类恐龙,头较大,头骨高度约为长度的1/2。脖子特别长,长度超过尾巴长度的1.5倍,属于长颈型蜥脚类。天府峨眉龙前肢粗短,前肢第一趾有爪,后肢的第、第二、第三趾上也有爪。它们主要生活在内陆湖泊的边缘,牙齿粗大,呈勺状,前缘有锯齿,后缘锯齿较少或缺失,因而以植物为食。像其他蜥脚类恐龙一样,它们也过着群体生活。

建设气龙是自贡恐龙中有名的兽脚类恐龙。它们是肉食性恐龙,长约4米。牙齿侧扁,外形像匕首,上面有锯齿,是用来撕裂食物的利器。它们的前肢短小,后肢粗壮,主要靠后肢行走。建设气龙是当地恐龙动物群中的一方霸主,是素食性恐龙最凶狠的敌人。自贡发现的最有名的鸟脚类恐龙就是多齿盐都龙。它们的头较小,吻短,眼眶大而圆;牙齿较多,上颌齿有15~18个,下颌齿有20个;前肢短小,后肢特长,主要用后肢行走,是一种个体较小、善于快跑的杂食性恐龙,生活在灌木从中。

自贡发现的恐龙种类很多,以上介绍的只是几种最重要的。要想更多地了解自贡的恐龙,不妨到自贡恐龙博物馆去看一看,那里贮存了大量的恐龙标本及有关的信息。只有到过那里的人,才能体会到专家所说的“四川恐龙多,自贡是个窝”的真正含义2。

化石遗址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四川省自贡市东北郊约11公里的大山铺镇旁,是一个盛产一亿六千万年前的中侏罗世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的遗址,是我国最重要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埋藏地之一。该遗址最早于1972年发现,1977 年首次发掘,获得一具较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1979 年因基建施工化石被大量暴露。1979~1984 年间先后组织三次大规模的清理和发掘,在约2800平方米范围内获得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200多个个体的上万件化石骨骼标本,从中已研究定名了恐龙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18个属21 个种。估计整个化石群集中埋藏范围约17000平方米,化石骨骼10 万块以上, 被誉为"恐龙公墓"。八十年代中期,在该遗址上修建有我国第一座大型的恐龙遗址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具有化石藏量巨大、门类齐全、埋藏集中、保存完整等特点。作为一处罕见的自然历史遗产,它所产出的化石不仅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价值,而且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侏罗纪早-中期恐龙化石材料缺乏的空白,对研究恐龙及其相关古动物的系统演化、生理特征、生活环境等具有十分重大的科学价值。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内(江)乐(山)公路旁,分别与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连通的内(江)宜(宾)高速公路和内(江)昆(明)铁路也经过此地,并分别设有出口和火车站。该地距成都202公里,距重庆204公里,交通便利。

博物馆简介自贡市东北郊大山铺恐龙化石发掘现场,距自贡市区11公里。是我国继半坡遗址和秦始皇兵马俑坑之后,又一大型现场博物馆。博物馆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为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分馆舍、绿化地带和附属建筑3部分。主体馆舍内设有化石埋藏馆、中央大厅、化石装架陈列馆、报告厅和恐龙生态环境厅。恐龙埋藏遗址有1900平方米,可见到多种恐龙的骨骼错落交织,分布在近水平状延伸的砂岩层中,是巨大恐龙墓地的缩影。在装架馆内,有近10米高的“天府峨眉龙”和多具恐龙的复原骨架组合,以及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馆舍外形用天然砂岩石块堆垒而成,使整个建筑与恐龙发掘现场相协调,立意新颖,造型独特,引人入胜。大山铺发掘的各种恐龙及伴生物化石数以百计,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恐龙动物群”。其中包括了3个纲、11个目、15个科的属种,既有陆生、水生、两栖类,又有空中飞行的古脊椎动物;有长达20米的草食长颈椎蜥脚龙、凶猛的肉食恐龙和数量多而完整的短颈椎蜥脚龙,也有仅14米长的鸟脚龙。最珍贵的是世界上发掘最早的中侏罗纪剑龙和首次发现的翼龙,填补了恐龙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自贡恐龙博物馆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自贡博物馆在世界上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齐名,合称为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

恐龙遗址四川自贡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这一带侏罗纪(1.35亿年-2.1亿年前)的陆相地层相当发育,恐龙化石就埋藏在侏罗纪早、中期陆地层中,而此期的恐龙化石正是世界恐龙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所以自贡的恐龙化石为世界研究恐龙的演化,提供了丰富的关键性的原始资料。

据地质考察,侏罗纪时期,自贡这一带是开阔的滨湖地带,气候炎热,水草丰茂,大树参天,是恐龙理想的生活场所,而大山铺又是风平浪静的砂质浅滩,在此死亡的以及被河水从远处搬运来的恐龙尸骸,都被浅滩上的泥沙掩埋起来。尸骸地堆积与泥沙的掩埋交替进行了很长时期,以后再经过一两亿年漫长岁月的积压,终于形成了所见的含化石的砂岩层。

恐龙博物馆的外型,很象一座巨大的岩窟,造型奇特美观,是我国继西安半坡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馆之后修建的又一大型专业性现场博物馆。它占地2.5万平方米,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分为三层。陈列以大山铺恐龙化石埋藏现场及出土的恐龙化石为主。展览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着重介绍与恐龙相关的基础知识、如生物进化、化石、地质年代、恐龙的演化与分类等等。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大山铺的各类恐龙化石。它们陈列在高大宽敞的装架厅里,这里有几副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其中“天府峨嵋龙”是该厅最引人注目的庞然大物。它的头被细长的颈支的老高,离地面约10米,全身长约20米,躯体粗大,尾巴很长,四脚着地,昂首挺立。大厅里除了“天府峨嵋龙”之外,还是一具凶猛的能食“天府峨嵋龙”的“建设气龙”的骨架,但它全身长仅四五米。其他还有进步性与原始性相兼地蜥脚类恐龙-李氏蜀龙,身躯细小,两足行走的鸟脚类恐龙-多齿盐都龙,早期的比较原始的剑龙-太白华阳龙,空中飞翔的龙和遨游水中的凶猛肉食性蛇颈龙等等。

第三部分是恐龙埋葬遗址。这里向人们展现了大面积的发掘现场。左图就是“天府峨嵋龙”[点击放大]看看博物馆对它的介绍1979年在自贡大仙铺发现恐龙群窟,经过整理,共有200多个恐龙个体,其中较完整的骨架18具,如此众多的恐龙共处一窟,顿时引起世界的关注,之后又陆续发掘出大批珍贵的恐龙化石,成为一个罕见的恐龙化石宝库。自贡已有70余处发掘出恐龙化石。

据地质考察,这里曾是恐龙的“极乐世界”。侏罗纪时期,自贡这一带是开阔的滨湖地带,气候炎热,水草丰茂,比较适合恐龙居住。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位于自贡市中心东北11公里处,经勘察,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化石富集区达1.7万平方米,共分为3到4个小层。在仅两个800多平方米范围内就发掘出恐龙个体化石近百个,完整和较完整的骨架30余具。其恐龙动物群包括3个纲、11个目、15个科、近20个种,并出土了一批珍贵的伴生动物化石。

这个化石群中,相当部份是新属新种,有长达20米的亚洲第二长龙、植食性长颈椎蜥脚恐龙、凶猛的食肉性恐龙、身体矮小的鸟脚类恐龙和极珍贵的原始剑龙,在国内外同地质时代的地层中极为罕见。1987年,在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发掘现场,修建了亚洲最大的恐龙自然博物馆,是继美国、加拿大之后的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被誉为“东方龙宫”。

博物馆主馆建筑远望如一堆黄色巨石,与周围中生代残存植物相映生辉,给人一种远古洪荒的印象。从大门进去,一步跨过时间千万载,进入远石恐龙时代,眼前呈现的是一个蔚为壮观的史前景象:中央大厅地下室和化石埋藏厅,众多的动物遗骸,酷似惨遭杀戮后被活埋的“万龙坑”。所有化石都保持其原始埋藏状况,这种神奇的自然景观,令人惊叹不已。

此外,在发掘现场还发现不少鱼类、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及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些化石也都经过整理,陈列在博物馆内的知识厅及标本陈列厅内,展示了侏罗纪恐龙动物群落的生态面貌。

发现考察“松下问童子,言师采龙去,不在此山中,去到自贡市。”1975年,已年近80高龄的杨钟键先生考察了四川自贡后,曾赋诗一首。自贡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自1915年开始的90多年间,已发现化石埋藏点百余处,其中最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是大山铺。

1972年,地质工程师黄建国和同事在大山铺北面的公路上发现大山铺恐龙化石,但当时正值文革,发掘工作没有展开下去。1979年古脊椎研究所的董枝明为完成中英联合发掘恐龙化石坑出土了鱼类、鳄类、龟鳖类、翼龙、蛇劲龙、恐龙和似哺乳动物爬行类标本多达数万件,上百具完整的骨骼化石。此地化石之多,以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董枝明回忆道:“到了现场之后,就像刨红薯一样,遍地都是化石。”

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自贡的发现使得“恐龙”这个名词变得不再陌生。1987年,在大山铺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恐龙田野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也是亚洲第一座恐龙田野博物馆。该馆也与美国犹他州的国家恐龙纪念遗址馆、加拿大艾伯塔省的省立恐龙公园一道,并称全世界三大最精致、现址埋藏的展示场。

自贡大山铺及四川等地的化石多数由我国著名恐龙专家董枝明先生研究。董枝明认为,自己一生只做过两件事:一件是帮助、发掘、整理了四川省自贡市的恐龙,为中国第一个恐龙博物馆做了些工作;另一件就是参加了1986年中国-加拿大恐龙科学考察队。

上世纪80年代,西方年轻的一代古生物学人,急需了解东方奥妙神奇的中国,中亚戈壁的化石是他们永远挥之不去的心头至爱。而中国学者,渴望得到西方学者的先进经验和丰富的学科资料。在这中局势下,展开了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

1986年4月,该恐龙考察队正式签订,这是自美国中亚考察团之后60年来东西方最大的一次恐龙发掘计划。从1987年至1990年的夏季,加拿大和中国出动了超过40位古生物学者和技术人员,动用9辆越野车,在中国准噶尔盆地的单脊龙(Monolophosaurus)、中华盗龙(Sinrapotor)和巨型的中加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sinocanadorum),为了挖出这一巨兽,考察队足足用去700多公斤炸药,历时3个考察年度。

1990年,随着考察队深入到许多地图尚未标识的地区,好像也在逐渐深入远古时空。“在距今8000万年前,一只2米长的恐龙,正在偷偷地靠近一窝龙蛋时,灾难降临了……”,这就是1923年俄罗斯的古生物学家德鲁斯在蒙古大戈壁上发现的一幕,当时的科学家认为它在偷别的原角龙的蛋,于是科学家给他取了很不好听的名字,叫窃蛋龙(Ovirapot)。柯里在内蒙古巴音满都呼发现了窃蛋龙的骨骸躺在4个蛋上面,但当这些蛋化石做了蛋壳化石切片分析之后,却有了一个惊奇的结论:它们为兽脚类恐龙,也就是窃蛋龙自己的蛋,而非此前推测的是偷来的原角龙的蛋。它可能是一位母亲,正在孵蛋或产蛋时而死。董枝明和柯里这一发现,终于为窃蛋龙平了反。

出土种类大山铺晓龙 Xiaosaurus dashanpensis

劳氏灵龙 Agilisaurus louderbacki

多齿何信禄龙 Hexinlusaurus multidens

鸿鹤盐都龙 Yandusaurus hongheensis

拾遗工部龙 Gongbusaurus shiyii

太白华阳龙 Huayangosaurus taibaii

四川巨刺龙 Gigantspinosaurus suchuanensis

多棘沱江龙 Tuojiangosaurus multispinus

巴山酋龙 Datousaurus bashanensis

董氏大山铺龙 Dashanpusaurus dongi

炎齿原颌龙 Protognathosaurus oxyodon

川城自贡龙 Zigongsaurus chuanchengensis

李氏蜀龙 Shunosaurus lii

张氏大安龙 Daanosaurus zhangi

东坡文雅龙 Abrosaurus dongpoensis

斧溪峨嵋龙 Omeisaurus fuxiensis

天府峨嵋龙 Omeisaurus tianfuensis

罗泉峨嵋龙 Omeisaurus luoquanensis

杨氏马门溪龙 Manebchisaurus youngi

粗壮云南龙 Yunnosaurus ribustus

自贡四川龙 Szechuanosaurus zigongensis

建设气龙 Gasosaurus constructus

甘氏四川龙 Szechuanosaurus campi

和平中华盗龙 Sinraptor hepingensis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赵磊 - 副教授 - 中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