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人类环境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概念

人类环境泛指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1

内容在地球几十亿年的漫长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从而形成了生命。人类的生存环境非常复杂,包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的,与人类生存有关的自然以及各种社会条件。世界卫生组织给环境的定义是: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实的或远期的作用。人类存在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其组成和质量的优劣都与健康密切相关。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一般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工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根据其组成特点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而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社会环境的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和制约。社会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的进步都有极大的影响。以人为中心的环境既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物质来源,又同时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的各种作用。1

分类⑴按照环境的形成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是由各种环境因素组成的综合体,且人类环境是生态学环境的一种,生态学环境包括了人类环境。按环境因素的属性可分为以下四类。

①物理因素:气温、气湿、风速、热辐射等气象条件,对人体的热平衡有较大影响。环境噪声能影响人体听觉等生理功能,妨碍休息、睡眠。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具有杀菌、抗佝偻病、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微波辐射对心血管系统可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人类生产活动排出的放射性废弃物可引起环境的放射性污染,造成健康危害。

②化学因素:自然环境中许多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对保障人类生存十分重要。但是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可使空气、水、土壤等化学组成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产生大量的化学性污染物质,不仅影响环境质量,而且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等环境介质进入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各种有害影响。例如,用含镉的废水灌溉农田,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作用可使水稻等农作物中镉的含量显著增加,如果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含镉量高的稻米,就使镉在体内大量蓄积而导致慢性中毒。人类接触的化学性环境因素较多,成分复杂,其中分布广泛并且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的化学性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挥发性烃、重金属化合物、耗氧有机物、多环芳烃、石油、酚、氰、农药、卤代烃、放射性物质等。

③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生物变应原(如真菌孢子、植物花粉、尘螨等)。如果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异或环境中存在生物性污染,可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历史上,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霍乱、鼠疫等传染病曾一度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花粉、尘螨及其代谢产物等可成为生物变应原,诱发某些过敏性疾病。有些可产生毒素的动植物,可通过一定方式与人体接触后造成健康危害,如蛇毒咬伤、河豚中毒、误食毒蕈等。

④社会心理因素 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适宜的工作条件和居住条件、必要的社会保障、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有利于人体健康;社会动乱,经济负担过重,劳动和居住条件差,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妨碍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对健康的作用往往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日益受到重视。1

⑵按照环境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是指自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在原生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对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如清洁并含有正常化学成分的空气、水、土壤,适宜的阳光辐射和气象条件,以及优美的风光等对健康都是有益的。但有些原生环境由于各种原因也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就是由于原生环境中水、土壤里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长期饮用水、摄食后,导致体内出现相应元素的过多或过少。最终引起具有明显地区性的特异性疾病。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称为次生环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虽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r良好的物质条件,但同时也对原生环境施加了影响.尤其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忽视了生产力运动也要受制于自然的作用,在不断向自然索取中破坏了自然平衡,在不断向自然排放废弃物的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全世界一百多年来,尽管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人类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全球性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难以免服的问题。1

⑶按照环境的功能可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我国宪法采用这种分类方法)

⑷人类环境根据空间特征可分为如下几类:

①点状环境:以人类聚集地为中心的环境,如城市环境、乡镇环境、城郊过渡带和农村。

②面状环境:农业和林业等大面积的人工工程,如农田环境、人工森林环境和水利环境。

③线状环境:公路环境和铁路环境等交通线路。

根据人类控制的程度高低,人工环境可分为完全人工环境(如空中的飞行器和深海潜艇的内部环境)和不完全人工环境(如城市建筑物等人类居住环境、工厂化的养殖和种植基地以及自然名胜中的人文景观)。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繁衍的需要,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以达到满足其自身需要的目的,由于目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工环境,实现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综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控制环境的能力增强,常常忽视了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或生活质量的环境问题。2

特点①人工化明显

任何人类环境从建造之初,就是为了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这是人类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内在动力,是人类主观意志的反映.当自然界提供的物品不足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时,人类利用自然环境和自身智慧产生了巨大的创造力,改造自然环境或创造新的环境来满足其需求。例如,为了安全和舒适,人类需要建造住房、乡镇和钢筋与混凝土筑就的城市;为了出行方便、快捷,人类需要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和建设交通网络,从海上、陆地和空中形成了复杂的交通网络;为了满足对神秘太空的探索,人类又创造了各种天文望远镜、太空站,实现了登月的梦想,现在又开始了对火星进行探索。

②人工环境的多样化

由于人类不仅在物质需求上具有多样性,而且在精神需求和创造力方面具有多样性,随着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影响环境的力度也不断加强,范围不断扩大,使得人工环境的多样性加大。以人工建筑物为例,从人类告别了天然洞穴,建造了原始的茅草屋开始,建筑物不仅为人类提供居住的场所,还为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场地、中国的长城、故宫,占罗马的斗兽场、万神庙,雅典的卫城和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同,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现代风格各异的城市、乡村、城堡、广场、绿地和雕塑,充分展示了人类的创造性和文化的多元性。2

③人工环境的脆弱性

对于人工环境来说,越是现代化,越是复杂,人工化程度越高,系统内外和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依赖性就越强,自然环境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环境系统就越脆弱。一旦有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将会使整个环境系统失去平衡。例如,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古楼兰国约有4.41万人口,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特别是人为的干扰,导致河流改道,风沙侵袭,从而使古城被掩埋于大漠中。当现代化城市供电发生故障时,会造成工厂停产、给排水停顿、城市交通混乱、影响居民生活和其他行业的正常运转,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④环境污染严重

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形成人工环境的同时,也向自然排出了大量的人工污染物。自然界本身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并在物质和能量循环中保持动态平衡。但这一净化能力并不是无限大的,而是存在一个阈值,当人类排放的人工污染物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导致严重环境污染,且人工环境往往是产生各种环境污染的中心。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环境问题,往往和人类离密度聚集区联系在一起,如城市、工业区、农业区以及交通网络。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人口也日益集中,生产、生活所排放的污染物随之增加.环境污染电越来越严重。以城市大气污染为例,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造成CO2、NO2、碳氢化合物和光化学烟雾等污染严重,且不易解决,大气污染的范围已逐渐扩展为区域乃至全球性污染,出现了一系列的大气环境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破坏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