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agriclimatlc potential productivity)是以气候条件来估算的农业生产者力,即在当地自然的光、热、水等气候因素作用下,假设作物品种、土壤肥力、栽培技术和作物群体结构都处于最适状态时,单位面积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高低依光、温、水条件及其组合状况而不同。估算时可分别计算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1

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分布同农业气候资源一样,我国农业气候生产潜力也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在不同气候类型地区,光能的转化能力及其受温度、降水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划分我国农业气侯生产潜力分布特征,可为国家农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在东部地区有明显的带状分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热量丰富,年降水量大于1600mm,光热水配合较好的华南和台湾。偏高值区分布在降水量1200~1600mm的长江以南、云贵以东的地区,中值在长江以北到大兴安岭等地,而西北内陆和青藏高原,由于年降水和温度的限制,是全国农业生产潜力的低值区。1

主要障碍因素中国季风气候的不稳性,表现在降水量的地区和季节分配不均衡和年际变化大,最大与最小降水量可相差10多倍温度的年际变化也很大。旱、涝、风冻等自然灾害相当频繁。1950年以来,平均每3年有一次较大范围的灾害。东北、华北大部和西北以旱灾为主。从干旱的季节分布看,春旱以黄淮流域以北和东北的西辽河流域最为严重,夏旱在长江流域较为常见,秋旱影响华北地区晚秋作物后期生育和秋耕秋种,冬旱主要发生在华南南部和西南地区。旱灾的特点是发生面积大、时间长,不仅危害农作物,而且影响林业和畜牧业。

中国水涝灾害总体而言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地区少。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东北平原是水涝灾害发生较多的区域,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大雨和暴雨还是水土流失的气象原因。

低温灾害对东北商品粮生产的影响很大,春秋季出现的短时期低温对南方水稻生产有很大危害,亚热带、热带地区如遇冻害,对柑橘、茶树、橡胶等果林业产生危害。另外,热带气旋、干热风,草原雪灾等都可以造成严重灾害。1

应用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是评价农业气候资源的根据之一,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温、水三要素的数量及其相互配合协调的程度。研究和分析农业气候资源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性,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发挥各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优势,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种植制度的变化、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降低农业风险等农业区划和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