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沙漠气候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昼夜温差

沙漠气候是大陆性气候的极端情况。夜间地面冷却极强,甚至可以降到0℃以下。由此,气温日变化非常大。可以高达50℃以上。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虽属温带沙漠,“但早穿棉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并不是耸人听闻的传说,而是现实的生活画面。

降水量沙漠气候降水量奇缺,一般不到50毫米。若羌虽在沙漠边缘,年降雨量也只有17.4毫米,最少时的1957年只降雨3.9毫米。

吐鲁番年降雨量也只有16.3毫米,1968年全年只有2.9毫米。在这样少雨的情况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仍能发展农业。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葡萄、西瓜等,主要靠利用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化的雪水,进行灌溉。因为夏季气温高,日较差大,日照丰富,收成并不低,而且质量都很好。

降水量少而变率大: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亚斯文曾有连续多年无雨的记录;而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连续十七年中仅下过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阵雨,而三次总量仅5.1毫米,降水量极少。

同样位于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连续四年无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阵雨就降了150毫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阵雨记录竟达635毫米。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生物在沙漠气候的环境中,生活着一些适应干旱条件的动植物,如骆驼、沙鼠、沙蜥、仙人掌、胡杨、沙枣等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沙漠中的野生植物至少有1000种,其中300多种可以当药材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巴丹吉林沙漠进行考察,发

现那里人工栽植的、梭梭林园是建立在砂砾满地的山前洪积扇上。琐琐,属藜科梭梭属,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它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与胡杨一样都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有“沙漠英雄”之称。

据研究,梭梭乃地中海孓遗植物,对研究中亚荒漠植物起源有一定科学价值,已列为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另外,梭梭还是名贵中药材肉苁蓉的寄主树种,寥廓沙漠之中植物也很稀少,总覆盖度还不到5%,而且大多集中在沙窝低湿地段或海子周围。

这些沙生植物中有许多种很有用的资源植物,除了那些湖泊湿地傍大量生长的芦苇与邻近盐碱地上的芨芨草等这些可用来造纸的纤维植物外,最为著名的还有被称为巴丹吉林沙漠“三宝”的肉苁蓉、甘草与锁阳。

在庙海子等含盐量较高的湖水中还生长有卤虫,这种比一般鱼籽小得多的红色小虫子乃是我国出口水产品—对虾的优质饵饲。

分布英文名:Weather in the tropical zone desert。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于热带草原南北两侧,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卡拉哈里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大洋洲的西澳沙漠,北美的加利福尼亚沙漠,南美的阿塔卡马沙漠。

主要特点空气干燥,终年少雨或几乎无雨,气温日变化剧烈,日较差可达50℃以上,地面最高温度可高达60~80℃,而夜间冷得很快。

除有灌溉条件的少量绿洲外,沙漠地区只能有耐干旱的植物群落生存,其他植物几乎绝迹,甚至成为流沙或荒漠。沙漠气候大体可分为热带沙漠气候和中纬度沙漠气候以及撒哈拉沙漠气候三类

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左右的大陆西侧,夏季炎热,冬季不冷。由于这种地区长期处于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大气层结稳定,在其西侧沿海地区又常受冷洋流的影响,更增加了大气的稳定度,抑制了对流的发展,故降水稀少。

由于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水分长期入不敷出,就形成了干燥的沙漠气候。如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秘鲁等地区的气候。

中纬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于大陆的中心腹地。这种地区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极端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几乎是全球的极大值,降水极少甚至终年无雨。如中国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都是典型的中纬度沙漠气候区。

按照柯本气候分类,沙漠气候总面积约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2%。在沙漠气候条件下,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在有灌溉条件的沙漠绿洲,农业可获高产,且具有利用太阳能的条件。

因此,在全球人口迅速增加,而可开垦地又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沙漠地区的气候资源问题,已经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

撒哈拉沙漠气候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位于非洲北部,西自大西洋,东进尼罗河,北起阿特拉斯山麓,南至苏丹,东西四干八百公里,面积七百余平方公里。阿特拉斯山隔开了撒哈拉沙漠,以北一变而为地中海盎绿、明朗的景观。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耳、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加等观光地区,均集中于此。

自古以来,撒哈拉这个枯寂的大自然,便拒绝人们生存于其中。风声、沙动,支配着这个壮观的世界,风的侵蚀,沙粒的堆积,造成了这个极干燥的地表。在这片广大的地域,绿洲的出现,往往是沙漠旅行者最渴望的乐园。

随着沙漠自然生态的不同,沙漠上的居民从事各种农耕或杂粮栽培,更有那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沙漠民族的艰辛生活,将这个无生气的沙漠,点缀了一些热闹。

(1)降水量少而变率大:降水量极少。同样位于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连续四年无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阵雨就降了15毫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阵雨记录竟达63.5毫米,可见变率之大。热带沙漠的降雨多为暴发性的阵雨,往往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

(2)气温高、温差大:由于云量少,日照强,又缺乏植被覆盖,空气湿度小,因此白天气温上升极快。在北非曾有高达58℃的记录,一般夏天的月均温大都在30℃~35℃之间,而且高温的时间很长,如阿拉伯半岛的亚丁,一年有五个月的月均温在30℃之上。

沙漠的夜间较凉,因为整夜无云,地面辐射强,散热快,夜间最低温度一般在7℃~12℃之间,也有出现薄霜的日子。

年温差一般在10℃~20℃左右,而日温差更大,在15℃~30℃之间。在北非的黎波里以南的一个气象测站,于1978年12月25日曾有白天最热达37.2℃,而晚上降至最低温-0.6℃的记录,日温差达37.8℃,真是可用“朝穿皮袄午穿纱”来形容。

(3)蒸发强、相对湿度小:热带沙漠气候因为经常无云、风大、日照强、气温高、相对湿度小,因此蒸发力非常旺盛。可能蒸发散量约为降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达百倍。

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沙漠常出现2%左右的相对湿度。1

分类温带沙漠温带沙漠气候指温带大陆腹地沙漠地区的气候。表现为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 ,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夏季炎热,白昼最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

云量少,相对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典型的温带沙漠气候。

概述:温带沙漠气候是大陆性气候的极端情况。在副热带沙漠分布最广,基本原因就是少雨,植物难以生存,植物种类和数量极其稀少。地表裸露,空气十分干燥,极少水分。

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加热迅速,气温可高达60~70℃。上升气流强,但因空气干燥,极少成云致雨,只有狂风沙尘。夜间地面,冷却极强,甚至可以降到0℃以下。由此,气温日变化非常大。可以高达50℃以上。2

亚热带沙漠与热带沙漠气候的共同点:少雨、少云、日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与热带沙漠气候的不同点: 凉季气温较低,年较差比热带沙漠气候大。原因在于盛夏时气温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但凉季时因纬度较高获得太阳辐射少,且有极地大陆气团侵入。凉季有气旋雨。凉季常受温带气旋影响,8月份(南半球为2月份)热带海洋气团入侵,有少量的对流雨。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其基本特点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也是全年干旱少雨,夏季高温炎热,但因纬度稍高,冬季气温比热带沙漠气候低。

分布区域

赤道附近

北美东南部

中纬度大陆西岸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部3

产生影响许多的观测结果表明: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变化对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农牧业生产、水资源供需、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沿海地带等的影响较为显著,而且这些影响以负面为主,某些影响甚至是不可逆的。

对于中国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量都呈下降趋势,北方部分河流发生断流,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海河流域。同时,局部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1990年以来更为严重。观测还表明,中国东部物候期提前,亚热带、温带北界北移。20世纪60年代以来,祁连山地森林面积减少16.5%、林带上升400m,覆盖度减少10%。四川草原产量和质量有所下降。东北、青海和西南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气候变化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加重,由于气候变暖后作物发育期提前,使春季霜冻的危害加大。我国内蒙古草原区春旱加剧,生产力下降。中国海岸带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风暴潮、洪水、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和干旱等气候事件是沿海地区致灾的主要原因。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最为脆弱。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有关重大工程可能产生一定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增加长江流域上游降水,引发三峡库区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未来青藏高原气温有可能变暖,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会进一步退化,影响某些地段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同时,这种全球变暖将增加大暴雨和极端降水事件以及局部洪涝灾害的频率。在一些地区,龙卷风、强雷暴以及狂风和冰雹也会增多,世界许多地区将遭受更频繁、更持久或更严重的干旱。气候变暖使冬季的气温偏高,这就使各种病菌、病毒活跃,病虫害滋生蔓延,很多有害动物,比如蚊子、跳蚤、老鼠等减少了被冻死的几率,此类传染病载体的数量大增,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最大的沙漠。

相关链接◆撒哈拉沙漠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的原因

(1)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控制

(2)东北部是亚欧大陆,终年盛吹的东北信风来自亚洲内陆,很干燥,故沙漠可直抵东部红海之滨;

(3)非洲大陆的轮廓以北部北回归线穿过处最宽,这就扩大了回归高压带控制的干燥区的面积;

(4)非洲北部是一低高原,地形单一,起伏不大,对气流运行有利,使热带干旱气候变化小;

(5)西部大西洋沿岸为加那利寒流流经,即使在大西洋沿岸也是少雨的冷沙漠气候。

塔尔沙漠的成因

塔尔沙漠的形成与夏季风有关:

(1)塔尔沙漠在夏季形成热低压,但高空上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形成高低压叠置,使得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而成云致雨。

(2)西南气流自阿拉伯和非洲吹来,较干燥。

纳米布沙漠的成因

(1)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下沉气流控制

(2)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干燥;

(3)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减温减湿。

阿塔卡马沙漠的成因和向北延伸到赤道的原因

(1)终年受副高下沉气流的控制

(2)处于信风带的背风海岸

(3)沿岸有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从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使沙漠向低纬方向延伸

总结:世界沙漠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1、纬度地带性分布: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

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沙漠;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2、经度地带性分布:大陆中心或内陆,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如: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西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3、非地带性分布:山脉的背风坡, “焚风”效应与“雨影”效应

如:南美南端大陆东侧沿海的巴塔哥尼亚荒漠。

4、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塔尔沙漠